國際
社會
政治
科技
生活
其他
RSS
影/基隆市長罷免投票倒數 拆樑與挺樑團體同路口拉票
NEWS link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投票進入倒數計時階段,上午拆樑團體在基隆市文化中心前,向過往上班民眾呼喊訴求,未料挺樑團體也出現,隔著馬路以口號與訴求進行反制,兩團體雖各執己見,卻沒有進一步發生衝突,場面還算平和。 拆樑團體上午在基隆市文化中心前,舉牌向過往民眾,大喊訴求,尋求支持。記者陳正興/攝影 拆樑團體上午在基隆市文化中心前,向過往民眾,大喊訴求,尋求支持。記者陳正興/攝影 拆樑團體上午在基隆市文化中心前,舉牌向過往民眾,大喊訴求,尋求支持。記者陳正興/攝影 拆樑團體上午在基隆市文化中心前,利用紅燈舉牌在斑馬線上來回穿梭,向過往民眾,大喊訴求,尋求支持。記者陳正興/攝影

影/東岸商場爭議 謝國樑:盼市民用選票證明是前市府的錯
NEWS link
基隆市長謝國罷免案投票倒數二天,謝國樑今天上午一早8時到由立委林沛祥等人陪同到七堵南興市場拜票,他表示,會努力奮戰到最後一刻;謝並說,東岸商場的過錯並不在現任的「謝市府」,而是在前任的「林市府」,希望市民用選票證明過錯是前市府,並不是謝市府。

謝國樑說,不同意罷免的選戰已到最後關頭,前一陣子忙於救災和復原,現在剩最後二天會有很多的車掃、繼續拜訪市場,明天晚上會有造勢晚會,希望所有不認同、不同意罷免的民眾都站出來,感謝主席朱立倫將帶領很多直轄市縣市長、立委等共同來參與,他們會努力奮戰到最後一刻。

前總統馬英九昨晚到基隆與謝國樑勝利「第四握」支持時,曾提及東岸商場爭議案,大日開發公司行賄前市府官商勾結案,基隆地檢署起訴前市長林右昌任內交旅處賀姓技正等官商11人,代表林右昌前市府發生貪腐的問題,讓一個發生貪腐問題的人,來罷免清廉為市民捍衛市產的人,當然沒有道理。

謝國樑今天對馬英九的談話表示,馬英九說出事實,希望市民朋友好好考慮,曾到民進黨中常會報告的大日企業行賄被起訴,很多面向都看得出來,這次的過錯(指東岸商場)並不是在現任的「謝市府」,而是在前任的「林市府」,現在卻是要用罷免「謝市府」的角度來處理他們自己本身的過錯,希望市民能主持最後的公道,用選票證明過錯是前市府,並不是謝市府。

照片看歷史/1958年美軍贈新武器 增強我外島防禦
NEWS link
101國慶煙火被嫌「廢到笑出來」 賈永婕有話要說

09:09

「這不是個大使館」首登巴黎 台灣議題引發共鳴
NEWS link
兩廳院製作的「這不是個大使館」將登上巴黎最知名的藝術節之一秋天藝術節,藝術總監法蘭西斯卡.可和娜表示,這部作品將台灣議題用藝術方式呈現,探討歷史正義,「我很喜歡。」

巴黎秋天藝術節藝術總監法蘭西斯卡.可和娜(Francesca Corona)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表示,這部作品是兩廳院邀請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Protokoll)編導史蒂芬.凱吉(Stefan Kaegi)到台灣與台灣人進行創作,「這種合作我很認同,畢竟台灣人才是台灣問題的專家,透過合作共同探討更具說服力。」

「這不是個大使館」,邀請橫跨3個世代的台灣代表,以一場虛構的大使館開幕夜,將當代國家議題呈現在劇場舞台上。法蘭西斯卡則是2023年受邀來台參與「Taiwan Week-兩廳院台灣週」受到「這不是個大使館」計畫吸引,大力支持,也讓作品成為巴黎秋天藝術節創辦52年來首個參與共製的台灣作品。

法蘭西斯卡表示,巴黎秋天藝術節將於11月14日到11月17日在巴黎MC93文化中心推出「這不是個大使館」,「在這幾天,MC93文化中心會成為一個臨時的台灣的大使館,讓觀眾體驗台灣有一個大使館會是什麼樣子。」

法蘭西斯卡說,她看完之後非常有感,劇中主角之一是28歲的音樂家王思雅(Debby Wang),家族是全世界最大的珍珠奶茶原料供應商,她的父親讓台灣手搖茶飲文化走向全世界,「但珍珠奶茶店一家一家開,台灣的大使館卻越來越少,我認為全世界每一家珍珠奶茶店,都可以是台灣的大使館。」

法蘭西斯卡認為劇場是工具,「可以讓觀眾看到藝術家提出的可能性,進而對話。戲劇可以讓事件不被簡化,不被兩極化地呈現問題的複雜性。」法蘭西斯卡認為劇場不能跟社會脫節,讓藝術家跟觀眾在劇場交流這些難以接受的現實,「打開耳朵,不帶批判的態度去反思,才能創造一個更正義的社會。」

巴黎秋天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à Paris)自1972年創立,致力於推動實驗性的當代藝術,展演作品涵蓋戲劇、舞蹈、音樂、視覺藝術等多元形式,每年9月至12月期間,在遍布巴黎的近50個展演空間中舉辦,是世界最具指標性的藝術節之一。

「這不是個大使館」2024年1月於德國首演後,後勢強勁,至今已經受邀至奧地利、瑞士、荷蘭、西班牙及韓國等8國巡演。巴黎秋天藝術節演出後,11月將到法國南特獨特之所藝文中心(Le Lieu Unique)及由法國國立鳳凰劇院參與策劃的法國比利時跨境NEXT國際藝術節(NEXT Festival)演出。

台南婦人自稱單親、罹癌又拾荒!煎包店供待用餐不忍揭穿她
NEWS link
張姓婦人編造單親、罹癌故事領取待用餐,劉老闆發現真相後選擇默默接受,繼續提供援助。(劉老闆提供)

2024/10/11 06:10

首次上稿 10-10 23:26

更新時間 10-11 06:10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台南張姓婦人天天領待用餐,對煎包店劉老闆哭訴單親、罹癌,三個子女又年幼,劉老闆私下幫張婦請急難救助,但愛心會調查,張婦不但沒癌症還有房,劉老闆感到受騙,不過老闆沒有揭穿她,並認為張婦拿待用餐,可能真的有需要。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張婦向劉老闆說,她罹癌、單親,小孩子都還未成年,因為健康的關係,她靠撿回收維生,劉老闆還號召員工,替張婦收集紙箱,等她領待用餐時來拿,同時還私下聯絡愛心協會,替她申請急難救助。

但愛心協會依調查,發現張婦沒有單親,她丈夫患有酒精性肝炎,子女不只成年了,還是已經可以出社會工作的年紀,更令人失望的是,張婦根本未罹癌,只有關節疾病,還擁有自己的房產,比大多數人都還好過。

劉老闆當下覺得很傷心,想當面質問張婦為何要欺騙他的善心,但此時,老闆娘出面建議他不要揭穿對方,因為張婦一直持續來領取待用餐,或許她背後仍然難說的需求,不應輕易斷絕這份援助。

劉老闆在太太的勸說下,決定默默接受事實,繼續給予張婦餐點,雖然心中有失落感,但他認為,在做待用這幾年看了很多,有個人也是每天都來,每次都拿著一包檳榔、抽著菸,後來騎了一輛全新的電動車,車子還比他的好,但他都只是放在心裡。

後來,劉老闆想,發待用餐的初衷只是為了幫助生活困苦的人,而非判斷對方的背景。老闆娘的話也提醒他,即便被欺騙,行善的初衷仍不該改變,她相信只要有人來領取,必定是出於某種難以啟齒的原因,選擇接納才是待用餐的真正精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衛福部嘉南3醫院 6公務員收回扣判刑
NEWS link
衛福部三所醫院發生公務員貪污案,其中以台南醫院最嚴重,四人被判刑。 (資料照)

2024/10/11 05:30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嘉義醫院與朴子醫院,三家醫院爆發集體貪污弊端,嘉義醫院醫務行政室主任陳裕興等六名公務員被控向廠商公司收取影印機碳粉匣等辦公室用品回扣,或登載不實訪查文件,甚至接受廠商招待喝花酒,台中地方法院審結,依貪污治罪條例判處陳裕興等人六年不等徒刑。

陳裕興貪污69萬 判6年最重

台中地院依「犯購辦公用物品收取回扣罪」,判處時任台南醫院資訊組長陳宏州三年二月,已繳交的犯罪所得九十七萬餘元沒收;嘉義醫院醫務行政室主任陳裕興六年徒刑,已繳交與未扣案犯罪所得九萬元、六十萬餘元沒收;朴子醫院高級資訊師張仕煌判刑二年八月,已繳交犯罪所得十四萬餘元沒收;台南醫院資訊管理師羅柏芳,依違背職務收受不正利益罪判刑二年六月,已經繳交被招待喝花酒利益八一○○元沒收;台南醫院資訊管理師陳建勳,依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各判刑一年六月、五月(可易科罰金),已繳交犯罪所得IPHONE手機沒收,緩刑四年,應支付公庫十萬元;台南醫院資訊管理師陳品翰依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判刑六月,可易科罰金,緩刑三年,應支付公庫五萬元,全案可上訴。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判決書指出,陳宏州等公務員於二○一二年起,於採購招標文件中,設置對一心國際科技公司有利的規格(俗稱規格綁標),讓這家公司取得採購標案,再向負責人林大為拿回扣,其中,陳宏州對每支影印機碳粉匣收一百元,每台螢幕、電腦收五百,陳裕興則是收採購金額十三%的回扣,電腦主機一台收四百元回扣,張仕煌也是每支碳粉匣收一百元回扣。

羅柏芳則是負責市場訪查碳粉匣、墨水匣價格,給主管核定招標底價,他卻直接把廠商提供的報價單交給上級,讓主管與首長誤把廠商報價單當成底價,再接受林大為款待喝花酒,共計消費一萬六二○○元(羅消費一半)。陳建勳、陳品翰的犯行與羅柏芳相似,陳建勳事後獲得IPHONE手機一支,但檢方並未查獲陳品翰收賄證據,林大為案發後轉為污點證人,獲檢方緩起訴處分。

法官認為陳裕興否認收碳粉匣十三%回扣,並未就「主要犯行」全部坦承,且貪污六十九萬餘元,也僅繳回九萬元,因此量刑最重,另五人則以繳回犯罪所得或犯行輕微等理由減刑,或宣告緩刑。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照顧董座成同居人 子女告盜領纏訟7年 4600萬官司 看護逆轉勝訴定讞
NEWS link
女看護被富商子女侵吞4千多萬,高雄高分院更一審改判無罪,逆轉勝落幕。(資料照)

2024/10/11 05:30

〔記者鮑建信/高雄報導〕一名朱姓女看護,受聘照顧機械公司游姓董事長日久生情,成為游的同居人,但游男子女控告,朱女趁其父病危,盜領走十八張定存單內的四千六百多萬元;這場官司打了七年,朱女初始在偵查及一、二審法院判決時,三度敗北,但更一審時止敗,並獲三審判決無罪確定,朱女最終逆轉勝。

子女控告:趁父病危 盜領定存單

經營機械進口生意的游姓富商,近二十年前聘請朱女照顧他,兩人日久生情同居,二○一七年相偕赴日遊玩,朱女對外以「游太太」自居,游從未否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年十一月初,游男肺癌病重住院,朱女同月中旬持游的印鑑、存摺等文件前往屏東縣滿州鄉農會,將十八張定存單解約,領出四千六百五十萬元。游的兒女控告朱女私吞父親遺產,橋頭地檢署依詐欺取財、偽造文書罪起訴。

更一審:農會求證 富商點頭微笑

朱女辯稱,游在病房同意贈與她定存單裡的錢,她才於隔天前往辦理。但橋頭地院、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勘驗錄影檔案後均認為,游當時處於嗜睡狀態,意識難認清醒,依偽造文書等罪將朱女判刑二年。

全案獲三審發回後,更一審查出,朱女解約當天,農會人員起疑,到醫院向游求證,游看了定存單點頭微笑;醫院診斷紀錄顯示,游的意識不如正常人清楚,但仍能正確反應和回答;還有其他證人稱,游知道轉帳把錢給朱女。

高雄高分院更一審依此改判朱女無罪,獲最高法院支持,駁回上訴定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阻女伴酒駕 女房仲趴引擎蓋慘遭甩飛喪命
NEWS link
張女執意酒駕,林女見狀趴臥引擎蓋(圓圈處)阻止。 (民眾提供)

2024/10/11 05:30

〔記者王峻祺/宜蘭報導〕桃園卅六歲林姓女房仲,前天到宜蘭參加員工旅遊,帶著卅九歲伴侶張女同行,下午在民宿飲酒狂歡後,張女準備外出買酒續攤,林女見狀「趴上引擎蓋」勸阻酒駕,但張女仍執意開車,在車外的林女遭拖行約二百公尺後,被甩飛落地送醫不治,肇事張女被警方帶回偵訊,酒測值高達○.六八毫,全案依涉犯公共危險致死罪嫌送辦。

林女家住新北市鶯歌區,在桃園從事房仲業,與同事一行約六至八人到宜蘭遊玩,前天下午入住礁溪某民宿,張女也開車隨行,在與眾人飲酒後,覺得不夠盡興,晚間六點多想要再外出買酒遭林女勸阻,雙方發生爭吵。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執意酒駕的張女上車後,林女隨即趴臥引擎蓋阻止,未料張女加速駕車離去,不管林女還在車外,直接從宜六鄉道彎出,開進一九一縣道,就在距離民宿不到二百公尺處甩飛林女,導致女友落地後身體多處擦挫傷,當場無生命徵象,警消將林女送醫急救仍傷重不治。

由於林女遺體無明顯遭撞擊或輾壓外傷,確切死因有待釐清,警方已報請檢察官相驗;肇事張女坦承酒駕,酒測值每公升○.六八毫克超標,訊後被依涉犯公共危險致死罪嫌送辦,詳細事發經過尚待檢警調查。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張女酒駕,趴在車外的林女遭甩飛落地送醫不治,張女肇事後在路邊等待警方到場處理。 (民眾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中職》洋投當道的年代 洪總解析台鋼雄鷹大量使用土投的考量
NEWS link
洪一中。(資料照,記者李惠洲攝)

〔記者羅志朋/高雄報導〕台鋼雄鷹昨天在大本營澄清湖球場以12:1大勝樂天桃猿,本季例行賽最終戰畫下漂亮句點,下半季台鋼勝率4成41力壓富邦悍將排名第5,年度勝率4成12位居墊底。

回顧一整季球隊表現,台鋼總教練洪一中說,由於是新球隊,所以會多給本土投手機會,假如今年真的很拚、以戰績為導向的話,洋將使用就不會是這個方式,他舉例,中信兄弟和樂天桃猿洋投先發至少80場,台鋼只有50幾場,「其他球隊很多時候都是單週3洋投甚至4洋投,這一年我們盡量給本土投手機會,一半以上場次給土投先發,差別就在這裡。」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總說的沒錯,本季兄弟洋投先發83場為全聯盟最多,樂天80場緊追在後,台鋼只有51場為全聯盟最少;本季台鋼土投先發69場,戰績18勝36敗,防禦率4.29、被打擊率2成79、每局被上壘率1.42,整體表現優於兄弟和樂天先發土投。

洪總強調,在中職要拿到總冠軍,洋投很重要,倚賴的比賴很重,去年味全龍能拿到總冠軍,洋投先發也有80場,這就要用金錢去堆積,「我們是新球隊,要拚的話應該更需要洋投,結果反而最少,今年本來就沒有預期會打出很好的成績,但沒有洋將也不行,我們沒有把大量資金投入在洋將身上,要培養本土的,這是我們第一年,能夠訓練就盡量訓練。」

台鋼第一年一軍賽季竄出不少新秀,好比說曾子祐、王博玄、陳柏清和黃群,陳柏清更入選12強賽,不過洪總仍用高標準檢視,「都還好啦,還有進步空間啦,看起來是不錯,但你說王博玄也好啦,曾子祐也好啦,他們OPS(攻擊指數)才600多,都還要再努力。」

其中,曾子祐敲123安,王博玄則敲106安,是陣中唯二單季百安新秀,以新人球季來看算相當不錯的成績,只是洪總依舊嚴格,「我常跟他們講,你不要以為打100支安打就滿足了,你還是一個很普通的選手,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第一年一軍賽季落幕,台鋼將在下週三展開秋訓,練5休2,預計11月10日結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外資喊價台積電目標價1600元!把握「含積量高」00905除息前投資良機
NEWS link
隨著台積電股價不斷攀升,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含積量」高的ETF,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長期策略。(彭博資料照)

〔記者林家薇/台北報導〕隨著台積電(2330)法說會進入倒數,市場目光再度聚焦於這家半導體巨頭。雖然法人預估9月營收可能略微下滑,但研究機構ALETHEIA依然對台積電抱持高度信心,強調其先進封裝技術將成為2025年後的主要驅動力,並稱其為「半導體界獨一無二的存在」,更大膽預測台積電股價可望突破1600元大關,展現出長期投資的潛在價值。

然而,隨著台積電股價不斷攀升,投資門檻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說也變得越來越高,針對想搭上這班半導體列車的小資族來說,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含積量」高的ETF,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長期策略,既能降低市場風險,又能穩步累積收益。而「00905台灣Smart ETF」正是一個絕佳的選擇,這檔ETF不僅具備季配息的特性,還擁有較高的「含積量」,為資金有限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既能參與相關產業成長、又能穩步增加資產的管道。

請繼續往下閱讀...

00905台灣Smart ETF的價格親民,目前一張單價不到1萬5千元,對於追求長期穩健回報的小資族來說,是非常理想的投資標的。值得一提的是,該ETF即將於10月22日進行除息,想賺一波配息收益的投資人,可得把握好10月21日的最後買進日。

00905台灣Smart ETF的優勢不僅在於低入手門檻和高「含積量」,其「Smart多因子選股」策略更是其穩健表現的關鍵。與傳統的市值加權ETF不同,00905結合了品質、價值與動能三大因子,從企業的財務健全度、成長潛力及市場動能等多方面進行精挑細選,確保持有的公司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長期增值潛力。據統計,00905自成立以來,年化報酬率達到16.91%,股息回報更高達505.71%,在同類型產品中表現尤為亮眼。這樣的績效不僅源自於其智能選股策略,還體現在該ETF的穩定現金流上,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這不僅意味著能夠穩定獲取配息,還能在波動的市場中保持資本的穩健增值。

00905在持股配置上展現了其對成長型產業的強烈偏好,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的布局中尤為突出。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軍企業,是00905的最大持股,佔比高達30.37%。這樣的持股比例顯示出00905對於台積電的高度信賴和依賴,而台積電在AI、5G、先進製程等前沿科技領域的佈局,也為該ETF的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全球科技浪潮的絕佳機會。不僅如此,00905的前十大持股還包括了鴻海、聯發科等台灣科技巨頭,這樣的產業布局,也讓00905不僅能在市場繁榮時抓住成長機遇,在市場動盪時也能保持較強的抗跌性。

對於希望透過定期配息,穩定獲利的投資者來說,00905台灣Smart ETF 在10月22日的除息日絕對是不容錯過的好機會;而對於資金有限但希望參與半導體和科技產業成長的小資族來說,00905也無疑是一個值得納入的核心配置選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颶風襲美、中東緊張 國際油價大漲近4%
NEWS link
國際油價週四(10日)大漲近4%。(彭博)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燃料購買量在颶風米爾頓(Hurricane Milton)侵襲佛州前大增、中東石油供應存在風險,且有跡象表明美國與中國能源需求可能增加,國際油價週四(10日)大漲近4%。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11月交割價上漲2.61美元或3.6%,來到每桶75.85美元。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布蘭特原油12月交割價上漲2.82美元或3.7%,來到每桶79.40美元。

在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颶風米爾頓正橫掃佛羅里達州,超過百萬人撤離,這使該州約4分之1的加油站已售罄,超過340萬戶家庭和企業停電。

能源諮詢機構Ritterbusch and Associates的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由於大範圍停電,多個產品碼頭的關閉、油罐車交付延遲以及管道運輸中斷,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下週的原油供應。

以色列並未回應是否會對伊朗石油基礎設施展開報復,但投資者仍對此事保持警惕。

中國政府週四公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這是中國在經濟放緩之際,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最新舉措,此舉可能會提升石油需求。

而在美國,市場對聯準會11月降息信心增強。較低的利率降低了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進而促進經濟成長和石油需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轟!彰化福興工廠倉庫大火 消防員搶救
NEWS link
彰化縣福興鄉一棟鐵皮工廠倉庫今天上午發生火災,火勢猛烈,消防員拉水線搶進火場灌救。 (消防局提供)

2024/10/11 09:10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轟!彰化縣福興鄉一棟鐵皮工廠倉庫今天(11日)上午突然發生火災,廠房內堆滿易燃物,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消防局據報派出25名消防員趕往搶救,所幸廠房內無人員受困,也無人員傷亡,40分鐘後將火勢撲滅,起火原因與財物損失由消防局釐清中。

消防局今天上午7點46分受理民眾報案這起工廠倉庫火災後,立即派出25名消防員、11輛各式消防車、1輛救護車趕往現場,消防人員發現廠房1樓濃煙密布,倉庫內堆滿易燃物品,火勢猛烈,立即部署泡沫水線搶救。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防人員了解廠房內並無人員受困受傷後,出動破壞器材切割鐵捲門全力灌救,濃煙不斷竄出,消防人員搶進火場灌救,火勢終順利在40分鐘內撲滅。

福興鄉一棟鐵皮工廠倉庫今天上午發生火災,消防員拉水線灌救。 (消防局提供)

消防員出動切割器材破壞鐵捲門搶進火場灌救。 (消防局提供)

福興鄉一棟鐵皮工廠倉庫今天上午發生火災,廠房內濃煙密布。 (消防局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福斯全新七人座 SUV 正式登場!空間比 Tiguan 更大 油電加持也更省油
NEWS link
一如先前預告,福斯 10 月 10 日在歐洲發表全新七人座休旅 Tayron,取代原先採 5+2 座設定的 Tiguan Allspace,擁有更出色的空間表現,提供 eTSI 輕油電、TSI 渦輪汽油、TDI 渦輪柴油與 eHybrid 插電式油電等多元動力選擇,之後還將會以新世代 Tiguan 之名進軍北美市場,以符合當地用車需求。

福斯在歐洲發表全新 Tayron 七人座休旅。圖為 Elegance 版本。

【Volkswagen Tayron 相片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新 Tayron 車身尺碼為 4,770 x 1,852 x 1,660 mm 與 2,791 mm 軸距設定,整體車格介於 Tiguan 與 Touraeg 之間,擁有新世代家族化風格的動感造型,並依據車型等級不同調整細節,展現出不一樣的多元樣貌。

全新 Tayron 車格介於 Tiguan 及 Touraeg 之間,取代原先 Tiguan Allspace 定位。

依據車型等級不同,各有專屬的外觀套件加持。圖為 R-Line 版本。

車內標配 10.25 吋數位儀表、15 吋中央觸控螢幕與最新 MIB 車載系統,以及三區恆溫空調、10 色氛圍照明、IQ.Drive 駕駛輔助系統等舒適與科技配備加持,高階車型更升級搭載 IQ.Light 矩陣式 LED 頭燈、HUD 抬頭顯示器、全景天窗、Harman Kardon 音響與 DCC Pro 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

標配數位儀表、15 吋觸控螢幕,科技感更加強烈。

R-Line 內裝更強調運動氛圍。

而在重頭戲的空間表現方面,全新 Tayron 提供 5 人座及 7 人座配置,在三排座椅的情況之下,仍具備 345 公斤後廂基本容積,第三排座椅收起後則能提供 885 公斤置物容積,若將第二、三排座椅全數傾倒,則將置物容積一舉擴充至 2,090 公升之譜。

全新 Tayron 提供 5 人座與 7 人座配置可選。

七人座的後廂依然保有 345 公升的置物容積,若將後座已全數傾倒,則可擴增至 2,090 公升。

至於在動力方面,則提供從入門級 1.5 eTSI 的 150 匹/36.7 公斤米到頂規 2.0 eHybird 插電式油電的 272 匹綜效馬力可選,其中 eHybrid 車型配有 19.7 kWh 鋰電池組,皆擁有超過 100 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而 TSI、TDI 動力也提供 4Motion 四驅車型可選。

eHybrid 插電式油電系統搭載 19.7 kWh 電池組,提供超過 100 公里的純電續航表現。

【更多試駕影片】

成為粉絲,看更多汽車情報->《自由時報汽車頻道粉絲團》

【看更多】

Nissan 主力 MPV 升級變身露營車!內建舒適床舖帶著走

Toyota 跨界皇冠跑旅特仕亮相!Crown Sport 改換黑化風格更帥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MLB季後賽》道奇G5驟死戰好消息!佛里曼有望回歸 「MVP三連星」合體
NEWS link
佛里曼(右1)。(資料照,美聯社)

林子翔/核稿編輯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道奇MVP強打佛里曼(Freddie Freeman)昨在分區系列賽G4因傷缺陣,不過今日傳出好消息,他預計會在明天G5驟死戰回歸先發打線。

佛里曼因右腳踝扭傷,昨役高掛免戰牌,他今年在季後賽已出賽3場,合計11打數擊出3支安打,打擊率0.273,跑出1次盜壘。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道奇明迎關鍵生死戰,總教練羅伯斯(Dave Roberts)今日談到佛里曼的狀況時說道:「我認為佛里曼應該可以上場,他接受治療後,傷勢有所好轉。」

佛里曼明天預計回歸先發打線,他與大谷翔平、貝茲(Mookie Betts)組成的「MVP三連星」將再度合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超微年內量產新AI晶片 不考慮台積電以外先進製程
NEWS link
超微表示,新款AI晶片「MI325X」計劃將在今年Q4投入量產。(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超微(AMD)週四(10日)表示,計劃在今年第4季開始大規模生產名為「MI325X」的新人工智慧晶片,以加強自身在AI市場中的定位,挑戰競爭對手輝達(NVIDIA)。

《路透》報導,MI325X晶片與去年超微推出的MI300X架構相同,新晶片內含新型記憶體,將加速AI運算速度,預計將在2025年Q1開始向客戶出貨。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在舊金山舉行的活動中表示,公司目前沒有計劃採用台積電(2330)以外的先進製程,不過蘇姿丰也提到,公司希望能利用台灣以外的更多產能,將積極利用台積電亞利桑那廠。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姿丰也在活動中透露,公司計劃在2025下半年發表下1代MI350系列晶片。超微表示,採用了新的底層架構,與先前的MI300X、MI250X晶片相比,新的架構性能將明顯提升。

超微的下1代晶片,可能會給英特爾(Intel)帶來進一步的壓力,英特爾一直在努力部署連貫的AI晶片策略,該公司預計2024年AI晶片銷售額將突破5億美元(約新台幣161.2億元)

根據超微在今年稍早披露的消息,新的公告符合人們的普遍預期,未能讓投資人滿意,超微股價在午後交易一度跌近5%,收盤跌幅收斂至4%,一些分析師將股價走低的原因歸咎於缺乏新的大型雲端運算晶片客戶。競爭對手輝達則收漲1.63%,英特爾跌1.02%。

微軟(Microsoft)、Meta等主要科技公司度AI處理器的需求遠遠超出輝達、超微的供應量,這推動了過去2年晶片股的大幅上漲。超微的股價自8月初的近期低點以來,已漲約30%。

金融顧問公司Summit Insights分析師陳金蓋(Kinngai Chan)表示,到目前為止,超微還沒有宣佈任何新客戶。陳金蓋補充,由於預期會出現「新情況」,超微的股價在活動之前就已經上漲。

超微也推出了幾款網路晶片,有助於加速資料中心晶片和系統之間的資料傳輸。除了資料中心晶片外,超微還宣佈推出3款基於Zen 5架構的筆記型電腦新PC晶片。

今年7月,超微將今年AI晶片的預測從先前的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90.2億元)目標,上調至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51.4億元),主要由建置、部署生成式AI產品的熱潮帶動對MI300X晶片需求激增。

LSEG預估,超微今年的資料中心收入將達128.3億美元(約新台幣4138.3億元);華爾街預計,輝達的資料中心收入將達1103.6億美元(約新台幣3.55兆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馬拒出席國慶挨轟!蕭旭岑反批藍營:繼續附和賴很難再打2026、2028
NEWS link
馬英九昨天未出席國慶大典。(資料照)

2024/10/11 09:04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今日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指出,中華民國在賴清德總統的運用下,其實就是台獨的代名詞,他並形容賴清德是拿別人家的公媽牌,在拜自己的祖先,結果牌位的子孫(藍營)還叫好,把賴清德當成自己人,如果藍營還繼續附和,將會失去立足點,也很難再打2026、2028大選,因為國民黨將無法再打賴清德的國家認同問題。

蕭旭岑指出,許多藍營同志與學者明顯低估賴清德昨天的國慶談話,並且錯誤解讀賴清德走回中華民國路線,他強調,賴清德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的中華民國不同,韓國瑜的中華民國包含中國大陸,而賴清德的中華民國並不包含中國大陸。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說,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已經發揮到淋漓盡致,賴清德可以用別人的公媽牌來拜自己的祖先,結果牌位的子孫(藍營)還叫好,把賴清德當成自己人,其實賴清德只是借用中華民國的殼,中華民國在賴清德的運用下就是台獨的代名詞,當中華民國沒有中國大陸,兩岸互不隸,而且賴清德雖稱中華民國113年,但不提孫中山創建民國,也不唱國歌,不承認國父、國歌,卻樂於接受中華民國這個殼與祖先牌位,藍營卻還在附和,將失去自己的立足點。

蕭旭岑還說,民進黨的一些「蝦兵蟹將」掛的中華民國國旗,其實就是台獨的國旗,雖然那是別人的祖先牌位,但給他們房子住,有給食物吃,這些人就拜,「反正偷偷拜的是自己的祖先」。

他強調,韓國瑜對中華民國的論述,也就是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自由民主是我們的寶,這才是國民黨所應該遵循的。

對於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批評前總統馬英九昨日拒絕參加國慶大典,是配合中國矮化台灣,蕭旭岑說,矢板明夫「來歷很奇怪」,既然聲稱是日本人,就沒資格在台灣說三道四,賴清德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如果還硬要迎合這樣的論述,才是矮化中華民國,馬英九難道昨天要裝模作樣的去那邊拍拍手?

他指出,馬英九昨天不去國慶大典,有許多綠營人士大抓狂,原因就是馬英九破了綠營想要營造歷任總統為賴清德「新兩國論」背書的梗,他知道藍營部分人士對此有不同意見,認為既然是國家慶典,馬英九就應該參加,但既然明知賴清德要操作歷任總統為「新兩國論」背書,如果馬英九還去,那就不好了。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更好維修了!爆料曝明年iPhone 17全面採新型電池黏合劑技術
NEWS link
拆解證實iPhone 16、iPhone 16 Plus採用全新的電池黏著劑技術。(圖/翻攝YT)

經過拆解後證實,蘋果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採用了新型電池黏合劑技術,這使得電池能夠輕鬆拆卸,知名拆解網站iFixit也罕見地對蘋果手機的維修難易度打出了7分的高分。最新消息指出,這一設計將會延續至明年的iPhone 17系列全機型。

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是首次採用新型電池黏合劑,該技術只要以正確方式施加9V低壓電流,就能透過通電讓黏性降低,讓電池毫不費力地被拆卸。然而,該設計並未運用於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上,這兩款機型仍然以傳統的拉膠方式固定電池。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知名爆料者Majin Bu透露,明年整個iPhone 17系列將全面引入這一新型電池黏合劑技術,使所有機型都能更方便地維修。儘管Majin Bu近期的爆料準確度有所下降,外媒普遍認為,這一推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實現的可能性很高,儘管目前尚未有其他來源進一步證實。

《你可能還想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逢甲男大生載高中同窗回聯大宿舍 撞電桿拋飛雙亡
NEWS link
機車撞擊電桿,嚴重毀損變形。(圖由民眾提供)

2024/10/11 09:01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台13線北上苗栗縣三義鄉雙湖村路段,今(11)日凌晨0點許,發生一輛機車撞擊路邊電桿事故,機車騎士及乘客都拋飛路邊草叢,2人送醫後都傷重不治。警方調查,騎士為逢甲大學管姓男學生、乘客為聯合大學張姓男學生,昨晚從台中出發,送張男回學校宿舍,行經事故路段彎道發生意外。檢警將於今天相驗。

同行的還有另外一輛機車,騎士為逢甲大學鄭姓男大學生,與2死者為高中同班同學。據鄭男向警方表示,當時他騎在後方一段距離,沒有看到事故發生經過,但當時周邊沒有其他車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苗栗縣政府消防局於今天凌晨0點7分許,接獲報案指台13線三義鄉雙湖村雙草湖路段有車禍,2名傷者,派遣銅鑼、三義消防分隊前往救護。救護人員到場,現場為一輛機車撞擊路邊電桿,騎士、乘客拋飛路邊草叢,經送醫急救,皆傷重不治。

警方查出,死者騎士為逢甲大學一年級管姓男大學生、死者乘客則是聯合大學一年級張姓男學生。2人昨晚與另一名逢甲大學一年級鄭姓男大學生,分騎2輛機車,從台中出發,送張男回宿舍。

機車撞擊路邊電桿。(圖由民眾提供)

消防人員到場救援。(圖由民眾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開講》謝志偉︰「台灣合唱團」唱進柏林
NEWS link
◎謝志偉

幾位台灣藝人去中國發展

並相繼(被迫?)發表

舔共言論之際 -

「台灣合唱團」來到柏林。(取自貼文)

留學義大利

學成歸國的男高音

兼指揮家吳宏璋

率領高雄的

「台灣合唱團」來到柏林。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晚,他們在一座

教堂裏演唱了

包括國語、台語、客語

及原住民語共十六首台灣歌曲。

留學義大利學成歸國的男高音兼指揮家吳宏璋。(取自貼文)

坐得滿滿的教堂裡,

每首歌曲一結束,

觀眾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安可兩曲後,

吳宏璋一句英文

「 Welcome to Taiwan!」

為溫馨的一晚劃上句點。

從頭到尾心情澎湃不已,

至此,我不由熱淚盈眶。

他們在一座教堂裏演唱16首台灣歌曲。(取自貼文)

從頭到尾心情澎湃不已,不由熱淚盈眶。(取自貼文)

(作者為我駐德國代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謝志偉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回收場女工 掉落壓縮打包機壓死
NEWS link
雲林斗六一家資源回收廠昨天發生工安事故,一名女工人掉落壓縮打包機遭壓死。(記者黃淑莉攝)

2024/10/11 05:30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斗六市昨日上午連續傳出兩件工安事故,其中一家資源回收廠一名四十六歲黃姓女工人疑為整理卡在輸送帶的掉落物,整個人不慎掉入保特瓶壓縮打包機內被壓死。職安署中區職安衛生中心主任林聰偉指出,兩案者都已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當場勒令停工,並分別罰款卅萬元。

預拌混凝場移工墜砂石庫 獲救

兩件工安分別是上午八時十七分左右在斗六萬年路一家預拌混凝場及九時四十分左右在崙南路一家資源回收處理廠,雲林縣消防局獲報派出多輛救護車輛及人員前往搶救。

請繼續往下閱讀...

預拌混凝場是一名外籍移工疑為清理卡住的砂石庫架橋,不慎掉落十米深的砂石庫內,全身遭到砂石掩埋只露出頭部,消防人員前往搶救費時快兩小時才將人救出,幸無大礙。

崙南路資源回收廠則是一名女工人掉落保特瓶的壓縮打包機內,整個人連同保特瓶被打包起來,上半身被壓得只剩腿部完整,明顯死亡。

林聰偉表示,黃女疑是因輸送帶的物料卡住,上前清除時不慎整個人掉落到壓縮打包機器內。兩家業者都已違反職安法,現場勒令停工,並分別罰款卅萬元。

資收廠業者指出,黃女工作表現優異、主動,跟同事相處融洽,是他倚重的員工。據了解,黃女單身,父母離異多年,母親鮮少聯繫,父親已過世,與弟弟同住。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開講》「不知道先生」不知道案件還有多少?
NEWS link
◎林正二

柯文哲深陷京華城等案,目前遭羈押禁見一個月。台北地檢署原定10月1日第五度提訊柯,但他向台北看守所表示不願出庭應訊。 朱亞虎坦承用政治獻金行賄之後,沈慶京吹口哨一派輕鬆,柯文哲是否已掰不出來好的脫罪理由?竟然直接拒絕出庭應訊!

柯文哲深陷京華城等案,目前遭羈押禁見一個月。(資料照)

柯文哲有權利拒絕法院的審訊嗎?他可以這樣踐踏司法、視國家的法律無物嗎?難道他又要以「不知道」策略延滯、逃避司法的審判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拒絕出庭 「不知道」策略延滯司法

柯文哲這位「不知道先生」不知道他不知道那麼多事情嗎? 柯當市長8年,如果連不知道有多少市政事務他都不知道,他幹甚麼市長?竟然還選總統?他連不知道他選總統完全選不上也不知道? 柯文哲以後還要講多少個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還有多少不利他的事情會爆發出來!

未來幾年柯將不斷跑法院,他還會不斷地講不知道,我們實在不知道甚麼時候他才不會講不知道,大概要等他判刑確定,鋃鐺入獄吧。但我們確實不知道他何時才會入獄?展望未來,大家只好習慣「不知道」這三個字,「不知道」已成為柯的免死金牌。

「不知道」成為柯的免死金牌

檢察官第一次聲押時,柯文哲藉由「不知道」戰略,獲得法官的信用,躲過羈押、免保請回後,一得意,即裝著自己是不知情、遭政治迫害的無辜者,猛轟「民進黨説你有罪,就是有罪!」。檢察官第二次聲押,柯被羈押後,民眾黨不斷扭曲事實,以柯的「不知情」污衊執政黨與司法部門,試圖以群眾力量干擾司法的獨立性,迫使法院釋放柯。台灣自李登輝執政,經過兩次政黨輪替,銳變為亞洲民主國家楷模後,不論藍綠誰執政,都沒有任何政黨、任何人可以操控司法打擊異己。這是舉世皆知的事實。

柯很明顯違背相關法律行事,不僅不悔改,為了逃避司法的審判,竟然作賊喊捉罪、污衊執政黨 ,將單純的司法事件政治化,將全國人民當作什麼都「不知道」的傻瓜來耍弄! 柯文哲就像他崇拜的毛澤東一樣,很擅長政治謀略,他是否效法老毛運用中國古書搞政治鬥爭?柯以「不知道」手法,擄獲死忠小草的支持,他是否知道老子所説的「道可道,非常道」?

變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柯應深知「道非恆常不變之道」!因為柯知道「道可道,非常道」,所以要根據外在情勢的變化,不斷地改變,不利自己時,什麼都要說「不知道」,才是化險為夷的「常道」。老子這句話本是要大家無為而治、順其自然。但柯卻將其視為政治謀略。

柯知道,說「不知道」京華城容積率有840%,不清楚它是違法的,才是因應危機的「正道」。柯知道化危為安最好的辦法是無論什麼情況都要說「不知道」,這才是矇騙大家、甩鍋的「恆常不變之道」。在柯的心裡,只有現實利益,才是「正道」、「王道」。

柯文哲以質樸的「阿北」裝扮與直率的個性,吸引了很多不得志、心思單純的年輕人。柯把自己塑造成超越藍綠的「亂世拯救者」,以聖人模樣,將「道可道,非常道」運用得非常熟練,矇騙了很多人。但正如老子所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才是柯最好的寫照,他當之無愧!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宋慧喬大手筆寵閨密行徑曝光!女神真實形象遭好姊妹一句話出賣
NEWS link
宋慧喬不僅人美人緣也相當好,擁有一群好閨密。

韓國女神宋慧喬不僅人美,在演藝圈人緣也相當好,擁有一群好閨密,和女星金喜善、宋允兒、模特兒申賢智、崔嬉序、朴孝珠等人都有著好交情,喬妹氣質高冷、形象知性優雅,看似冰山美人的外表下,私下作風卻十分親民,不僅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打成一片,朋友間聚會也總是不計形象配合搞笑演出,卸下華麗精緻的工作形象,喬妹私服穿搭也走休閒隨興的路線。

朴孝珠、崔嬉序在劇中扮演高中時期好友,私下也培養出好交情

喬妹在工作行程之餘,總是不忘抽空為好友應援,近來她連日為閨密慶生及站台,超講義氣的個性表露無遺,宋慧喬2021年在和張基龍主演了《現正分手中》,和朴孝珠、崔嬉序在劇中扮演高中時期的好友,三人在私下也維持著好交情,經常一同出遊聚餐。

《現正分手中》演員一同參加生日派對。

參加朴孝珠生日,宋慧喬也不忘為崔嬉序帶上禮物。



崔嬉序日前更新了IG限動 ,分享一夥人為朴孝珠慶生的照片,包括宋慧喬、張基龍等人都出席了生日派對,並寫下:「喬姐說想到了我,給我買了T-恤,明明是孝珠姐姐的生日,我也收到了禮物。」喬妹貼心照顧到每個人,被網友大讚:「不愧是大手筆前輩」、「面面俱到」。

宋慧喬日前去為好友玉珠鉉音樂劇《凡爾賽的玫瑰》應援,穿著休閒隨興。

就在隔天,宋慧喬IG限動更新前去為好友玉珠鉉音樂劇《凡爾賽的玫瑰》應援的照片,寫下配文:「加油!奧斯卡很帥氣。」玉珠鉉稍晚也分享了與宋慧喬後台的合照,兩人還搞笑拍了一段影片,她說道:「久違見到超級美女閃瞎我的眼...,每次見到都是超現實美貌的喬,卻是女中豪傑..宋慧喬。」一句「女中豪傑」就直接點破女神的真實個性。

玉珠鉉點出喬妹有著超現實美貌,卻是女中豪傑。

延伸閱讀

金智媛登封美出新高度!公開隨身化妝包只帶6樣東西 幽默比喻自己像這種花

網路超人氣「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進軍實體通路!每日現烤可頌、巧克力塔這裡買得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企圖狙殺真主黨高官 以軍空襲貝魯特市中心釀22死、117傷
NEWS link
以色列10日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造成22人死亡、117人受傷。圖為10日空襲現場。(美聯社)

2024/10/11 08:27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以色列10日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市中心,據黎國衛生部公布的最新數字,已造成22人死亡、117人受傷。3名消息人士透露,1名真主黨(Hezbollah)高官是本次空襲的目標,但以色列的暗殺企圖並未達成。

綜合媒體報導,這是迄今為止貝魯特市中心遭遇過傷亡最慘重的攻擊。以色列上月加強空中作戰後,貝魯特已第3度遭遇攻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息人士稱,負責與黎巴嫩安全機構合作的真主黨聯絡及協調部門負責人薩法(Wafiq Safa)10日晚間遭遇以色列襲擊,但成功倖存。

另名黎巴嫩安全部門消息人士則告訴《路透》,以色列對貝魯特市中心的空襲目標是「至少1名」真主黨高官。

2個多星期以來,以色列反覆轟炸貝魯特南郊,該地是黎巴嫩什葉派伊斯蘭政治和軍事組織真主黨的重要據點,但空襲行動很少鎖定市中心。

黎巴嫩衛生部在最新聲明中表示:「根據更新後的傷亡統計,以色列敵軍今晚對首都貝魯特的攻擊,造成22死117傷。」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一個8人組成的家庭悉數罹難,包括3名孩童,他們為了躲避戰火從黎巴嫩南部撤離。

黎巴嫩國家通訊社(NNA)稍早報導,10日的空襲擊中人口稠密的恩維里區(Nweiri)和巴士達區(Basta)。第一次空襲鎖定恩維里區一棟8層樓建物的3樓;另一次空襲擊中巴士達區一棟4層樓建築物,導致建物「完全倒塌」。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南部社區,引爆加薩走廊(Gaza Strip)戰爭。作為哈瑪斯的盟友,黎巴嫩真主黨旋即與以色列交火,目的是支持以色列砲火下的巴勒斯坦人。

但以色列自今年9月23日起加強空襲黎巴嫩境內目標,根據官方數據,已有超過1200人因此喪生,逾1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以色列10日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造成22人死亡、117人受傷。圖為10日空襲現場。(美聯社)

以色列10日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造成22人死亡、117人受傷。圖為10日空襲現場。(法新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中職》新人球季自評表現很差 葉保弟的目標是「大改造」
NEWS link
葉保弟。(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羅志朋/高雄報導〕25歲的台鋼雄鷹外野手葉保弟,昨在球隊本季例行賽最終戰對樂天桃猿3打數敲1安,賽季以1成79打擊率、2成23上壘率、2成08長打率畫下句點,總計出賽42場共112打席尚未開轟,另有4盜和5分打點,總結新人球季表現,他坦言,「滿差的!」

葉保弟出身陽明高中、義守大學,皆非棒球名校,2022年他先到台鋼當訓練員,後簽下自主培訓合約,再升格正式球員,不願向命運低頭的故事篇章激勵人心,開季更因「保勝大帝」魔性應援曲爆紅,人氣直線竄升,只是,職棒是極度殘酷的伸展台,回歸基本面,還是得拿出成績證明自己,葉保弟可說點滴在心頭。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現實。」葉保弟說,表現好就會持續下場,表現不好只能等待機會,看誰能把握機會,今年表現沒有符合自己預期,不夠穩定,他的問題在於心裡會影響到技術,學到最多的是心態調適,季初就有一點挫折,也想趕快調整回來,只是沒這麼簡單。

歷經職棒殘酷舞台「洗禮」,葉保弟說,他和其他球員、學長有一段差距,沒有很特別的地方,球季結束目標是大改造,「就像洪總說的『勉強自己』,你不去做,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大膽嘗試,然後找出最適合的方式。」

從台鋼訓練員到自主培訓球員再到職棒球員,回首這兩年的奇幻旅程,葉保弟認為,只要踏上這個舞台,他都覺得滿驚豔的,「台灣打棒球的人這麼多,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把握機會就好好去享受,我很珍惜這個舞台,到現在還是感覺很不真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罷樑投票倒數!揭前民眾黨代表發文引述民調 四叉貓:已向中選會檢舉
NEWS link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將於13日投票,網紅四叉貓發文指出,有前民眾黨黨代表在社群發文時引述民調,他已將該文截圖並向中選會進行檢舉。(資料照)

2024/10/11 08:19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將於13日投票,罷樑和固樑團體各自努力催票,不過網紅四叉貓發文指出,有前民眾黨黨代表在社群發文時引述民調,他已將該文截圖並向中選會進行檢舉。

基隆市長罷免案將於本月13日投票,根據選罷法規定,在選前10日內不得發布民調,因此自10月3日零時起至投票時間截止,禁止發布、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任何選舉民調。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紅四叉貓今晨於臉書發文指出,前民眾黨黨代表吳予晴似乎不知道,投票前10天內評論或引述民調,會被罰10萬至100萬元,在社群發文時對罷免案進行預測,還引述罷免案的相關民調,對此四叉貓表示「剛才包括這篇底下的留言討論者全部都截圖寄給中選會檢舉了」,他也喊話吳予晴「這種檢舉我超有經驗,大概半年後才會宣判,趕快趁這半年時間去打工賺個10萬元來繳,我代替國庫感謝你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YouTube要刪除「略過」按鈕逼看廣告?官方給出明確回應
NEWS link
YouTube一直向用戶強調,升級會員可不觀看廣告,否則就乖乖看廣告。(圖/路透社)

YouTube持續加強對廣告攔截器的打擊,最近更有網友發現,YouTube似乎打算移除「略過」廣告按鈕,引發網路熱議。對此,YouTube正式作出回應。

近日,Reddit社群論壇有一名網友抱怨,YouTube在廣告頁面中添加了黑色遮光方塊來隱藏「略過」按鈕,使其更難被發現,該名網友也附上截圖為證。儘管這種情況僅發生在少數用戶,顯示可能只是YouTube在進行測試,但仍引發廣大網友的擔憂,擔心YouTube是否準備取消「略過」廣告按鈕,未來恐逼用戶必須觀看完整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友抱怨,YouTube在廣告頁面添加了黑色遮光方塊來隱藏原本的「略過」按鈕。(圖/翻攝Reddit)

YouTube正式向外媒AndroidPolice做出澄清,YouTube並沒有隱藏或移除「略過」廣告按鈕,只是對設計進行了調整,旨在讓整個播放器的介面看起來更簡潔。新的設計中,螢幕底部改以黃色進度條來取代原本的倒數計時顯示,經過5秒後,用戶仍然可選擇「略過」廣告,此變動在桌面版和行動版同步推出。

《你可能還想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宜蘭將進入雨季 氣象專家:東北部將有持續性異常降雨
NEWS link
「林老師氣象站」指出,宜蘭將進入雨季,在東北季風及可能出現的共伴效應影響下,接下來台灣東北部將有顯著性及持續性的異常降雨,特別是宜蘭地區。(資料照)

2024/10/11 08:02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深秋,近日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台灣天氣,包含北部、東部易有降雨,氣象專家提醒,宜蘭將進入雨季,在東北季風及可能出現的共伴效應影響下,接下來台灣東北部將有顯著性及持續性的異常降雨,特別是宜蘭地區。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根據美國模式最新模擬顯示,今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南海至菲島附近海域的熱帶擾動相當活躍,有機會與環境的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並導致台灣東北部(尤其是宜蘭地區)顯著性及持續性的異常降雨。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老師氣象站」也說明,今年下半年開始,反聖嬰訊號愈來愈明顯,10月份已有超過8成以上的發生機率。根據過去氣候統計的歷史資料也顯示,反聖嬰年的冷季,台灣東北部地區潮濕多雨,降雨的機會則會大大增多。

「林老師氣象站」指出,宜蘭將進入雨季,在東北季風及可能出現的共伴效應影響下,接下來台灣東北部將有顯著性及持續性的異常降雨,特別是宜蘭地區。(圖擷自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MLB季後賽》大谷翔平罕見爆怒大吼嚇到隊友 他笑:已經忘了!
NEWS link
大谷翔平。(美聯社)

廖志軒/核稿編輯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國聯分區系列賽第4戰,道奇昨天展現強大進攻火力、以及牛棚車輪戰壓制對手,最後在客場以8比0完封教士,逼出系列賽第5戰殊死戰。道奇日本巨星大谷翔平昨天罕見對場上怒吼,對此大谷今天受訪時卻是笑說,「我已經忘了。」

此戰大谷在第4局選到保送上壘,並趁傳積極上到二壘,讓道奇在該局有著2出局二壘有人的得分機會。道奇強打T.赫南德茲(Teoscar Hernández)敲三壘邊線的滾地球,大谷繞過三壘後往本壘衝,但這球卻剛好打到三壘審雷佩傑(Mark Ripperger)的左手,讓教士明星三壘手馬查多(Manny Machado)撿起球後傳本壘,讓大谷被觸殺出局,道奇結束該半局的攻勢。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谷回休息室觀看影片後了解為何出局後,突然對著場上怒吼,嚇到一旁的隊友們,讓許多外國球迷直呼很少看到大谷有這麼情緒化的反應。

大谷今天受訪被此事時笑說,「已經忘記了」,讓現場媒體也笑翻。大谷說,「因為真的好事、壞事都忘了。第一戰比賽的整體感覺也忘了(大谷在系列賽首戰擊出全壘打)。」

「我覺得短期比賽,特別是已經結束的事情,等到全部結束後再回顧就好。」大谷表示,「現在我只想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明天的贏球。」

大谷翔平在季後賽戰場出現少見的情緒性反應,他對此說,「這是自己的一部分。情感的流露並非好壞之分,尊重對手的同時,也能夠激勵球隊的情感,我認為這是好的。」

系列賽第5戰將回到道奇主場舉行,明天雙方進行生死戰。

Manny Machado sticks with it and gets Shohei Ohtani at the plate! pic.twitter.com/dUdSLV970U — MLB (@MLB) October 10, 2024

Shohei Ohtani was HEATED after watching the replay of the third base umpire getting in the way of Teo’s hit.



He likely cost another easy run for the Dodgers.



You don’t see Ohtani get mad often…

pic.twitter.com/78T1koCIzR — Dodgers Nation (@DodgersNation) October 10, 2024

大谷翔平。(法新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AI數據光流為大港橋披彩衣 高雄TTXC最大地景光影秀搶先看
NEWS link
高雄市長昨天深夜搶先曝光陳其邁「大港橋文化科技展演-Xverse跨境新視界」試燈照。(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由文化部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策辦的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去年首次打造全台最大文化科技盛典,今年再度攜手舉辦第2屆,開拓台灣文化科技的新地圖,將於12日正式起跑。其中,最大地景作品「大港橋文化科技展演-Xverse跨境新視界」,將於今晚率先登場,而經過連續幾天的測試,完整炫目的光影秀於昨晚曝光。

從海洋生態到工業時代的夢想轉動,大港橋像似宇宙艦艇降落在高雄海港進行宇宙間與地球的互動輪轉。(記者凌美雪攝)

做為今年TTXC最大型也最受矚目的作品,前幾天測試就吸引很多民眾觀看,策展人馮建彰表示,這是為高雄特別打造的城市港灣型態的沉浸式場域,採用燈光與雷射連動到大港橋面與地面的光影,成為特別的都會港灣劇場,觀眾可以遠觀,也可以恣意漫步在大港橋,隨著所到之處,獲得不同的觀賞視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附近市集吃小吃就可拍到光影秀美景。(記者凌美雪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光影秀的內容,是運用高雄的城市大數據資料、AI運算結合數位動畫技術的影像,搭配大港橋旁水岸輕軌的運行到站,所啟動的「數據光流」,除展示高雄發展成為海港都會的前世今生,同時呼應了高雄邁向智慧城市的明日願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One dead and 12 tourists trapped in Colorado gold mine
NEWS link
One dead and 12 tourists trapped in Colorado gold mine

"There is an elevator issue to resolve before they could be brought up," Teller County Sheriff Jason Mikesell told reporters on Thursday.

Emergency workers have rescued 11 people, including two children, so far. At least four have minor injuries.

The group were touring Mollie Kathleen Gold Mine in Cripple Creek - a privately-owned tourist attraction for more than 50 years.

At least one person has died and 12 remain trapped in a disused Colorado gold mine after a lift malfunctioned, officials say.

The hour-long tour takes visitors 1,000ft (305m) down the shaft into the south-west side of Pikes Peak, according to the tour company’s website.

Officials said the lift descending into the gold mine had a mechanical issue around 500ft beneath the surface, creating a “severe danger for the participants”.

"We did have one fatality that occurred during this issue at 500ft," Sheriff Mikesell said.

Rescue teams are using radio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12 others who are stuck near the bottom of the mine.

"They have chairs, blankets, water and are at a safe temperature," Sheriff Mikesell said. "This was due to an equipment malfunction. The mine did not collapse."

Officials are hoping to fix the lift.

"But we also have a plan B and a Plan C already set in place with rescue officers in case of an issue," Sheriff Mikesell said.

Several agencies, including search and rescue teams, are responding to the incident with heavy equipment.

Colorado Governor Jared Polis said state resources had been allocated to assist with the rescue efforts.

“We will do everything possible and assist the county to ensure a speedy and safe resolution of the situation,” Governor Polis said.

According to the tour company’s website, entering the 1890s gold mine is comparable to riding in a lift.

The ride itself takes two minutes. The temperature at the bottom is 50F (20C) . There are no toilets underground and visitors are given hard hats.

Visitors to the Mollie Kathleen view several exposed gold veins in their natural state, the website says.

The mine was named after Mollie Kathleen Gortner, the first woman in the Cripple Creek Gold Camp to strike gold in 1891.

The tours were set to close this Sunday for the season.

Northern Lights seen over UK skies in stunning photos
NEWS link
Northern Lights seen over UK skies in stunning photos

A Weather Watcher sent us this spectacular image taken in Frieth, Buckinghamshire

BBC Weather Watchers , readers and viewers have been sending in their photos of the display - here are some of the best.

People are advised to use a long exposure camera to capture the auroras, as the phenomenon is not always visible with the naked eye.

The Met Office earlier said the lights, also known as aurora borealis, might be seen only as far south as the Midlands.

The Northern Lights have splashed vivid colour across UK night skies once again, with stunning images captured from Scotland to as far south as Kent and East Anglia .

Northern Lights spotted over Renfrewshire in Scotland

The UK has seen more of the Northern Lights in 2024 than in many recent years.

Aurora displays occur when charged particles collide with gase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round the magnetic poles.

As they collide, light is emitted at various wavelengths, creating colourful displays in the sky.

The auroras are most commonly seen over high polar latitudes, and are chiefly influenced by geomagnetic storms which originate from activity on the Sun.

Met Office spokesman Stephen Dixon said increased UK sightings were helped by the Sun being at the peak of an 11-year "solar cycle".

He said it would still be possible to see the Northern Lights in the UK once the Sun passed the peak, but stargazers should expect a "gradual decline" in visibility.

The auroras have been particularly visible in 2024 due to the biggest geomagnetic storm since 2003, according to Sean Elvidge, a professor in space environ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raig Snell, a weather forecaster at the Met Office, said a solar storm caused a powerful flare from the sun on Wednesday, which arrived in our atmosphere on Thursday evening.

He said the strength of the lights would ebb and flow throughout the evening, but the lights may be captured at different times throughout the night.

Allergies: 'My school's EpiPen saved my life when I collapsed after drinking ginger beer'
NEWS link
‘I nearly died drinking a ginger beer – my school’s EpiPen saved my life’

BBC Elaine Fraser recognised the symptoms of anaphylactic shock thanks to training by the school where she works

When teacher Elaine Fraser collapsed at home after drinking a ginger beer, she had no idea she had an allergy. “It escalated unbelievably quickly,” Elaine recalls. “My chest was concave trying to pull in breath.” The 53-year-old began to recognise the symptoms of anaphylactic shock, as staff at her school had been trained to spot them and to use an adrenalin pen in emergencies. “I knew that my time was running out, and it was a cold, clear realisation that I needed to make one very good call,” Elaine says. The call she made was to the school caretaker, Jason Jaekel, who lives just two minutes from her home. “You could tell from how she sounded it was a life-threatening situation,” remembers Jason. “My first thought was to grab the [adrenaline pen] kit from the school office and just get round as quick as I could.” Jason dashed to Elaine’s house and administered the EpiPen as he’d been taught at York House School in Hampstead. “It was just a lightbulb moment,” he says. “The pen went in, and I saw the light come back into her eyes. Her breathing steadied off, her eyes came back, she started to talk. I just felt an immediate relief.” Elaine's life was saved because of a change to the law in 2017 which allowed schools in the UK to stock and administer adrenaline pens.

It followed the death of 13-year-old Karanbir Cheema, who died after another student flicked a piece of cheese at him, triggering his dairy allergy. His own EpiPen was out of date - and didn’t work when it was administered. But the school EpiPen scheme is optional and unfunded,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only half of schools have signed up. Some MPs have called for the scheme to be mandatory and many campaigners and medics want it to be extended beyond schools, perhaps to restaurants and other public places.

Family photo Karanbir Cheema died after his out-of-date EpiPen failed to work

The adrenaline pen which saved Elaine’s life was supplied by Zak Marks’s firm Kitt Medical, which supplies adrenaline to around 500 schools. He told us that since launching in 2023, the company’s pens have been used seven times to treat life-threatening allergic reactions. Zak says he cries every time he is told this has happened. And his company’s ambition goes well beyond schools. “Our goal is to be every defibrillator’s next-door neighbour,” says Zak. “We want adrenaline pens and training in every public place.” Nasar Ahmed died in 2016 after an allergic reaction to his school dinner. At the 14-year-old's inquest, his paediatrician and the coroner asked if adrenaline could be available in public places,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defibrillators. The Chief Medical Officer wrote to the coroner to say there were serious clinical and practical concerns about adrenaline pens being administered by an untrained member of the public in the same way as defibrillators.

Family photo Nasar Ahmed died of an allergic reaction in 2016

The 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told the BBC this could only happen with another change in the law. Similar legislation is in place in Ireland which crucially allows only trained individuals to administer adrenaline in an emergency. Nasar’s paediatrician, Dr Chinedu Nwokoro, acknowledges there are obstacles to bringing EpiPens to more locations. “Unlike a defibrillator, this is a medicine,” Dr Nwokoro says. “It's something that can expire, and there's a question around who carries responsibility for replacing it and who pays for it.” But he still believes a change in law should happen. “What we're seeing is a continued trickle of deaths - or serious near misses - from anaphylaxis that might be mitigated by this kind of change in legislation and policy,” he says. “If it’s has been rolled out safely in schools, why not elsewhere?” The law changed in exactly this way in Ireland following the death of 14-year-old Emma Sloan. She had a reaction to a Chinese meal and died in the street after a pharmacist said he was unable to give her a life-saving adrenalin pen without her prescription.

Family photo Emma Sloan's death prompted a change in the law in Ireland

Government to consider scrapping short jail terms
NEWS link
Ministers to consider scrapping short jail terms

PA Media Justice Secretary Shabana Mahmood has said jails "are on the point of collapse"

Scrapping short prison terms is among a number of ideas set to be considered by an upcoming government review of sentencing. Ministers are interested in proposals to toughen up community orders as an alternative to jail,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offenders in prisons. David Gauke, a former justice secretary and Conservative MP, is the frontrunner to head the work, the BBC has been told by multiple sources. The review will be announced later this month and is expected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ministers next spring. As justice secretary in 2019, Gauke said there was a strong case for scrapping jail terms of less than six months. The BBC has approached Gauke for comment.

Shabana Mahmood, the current justice secretary, is known to want to toughen community sentences, which could involve strict conditions and punishments but no time behind bars. Several government sources pointed to advances in technology, such as sobriety tags monitoring alcohol use, that could be used more widely to detain criminals in their homes. One source argued community orders could be tougher than prison because those convicted could not “mong out for 23 hours a day on drugs”. Ministers are also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examples of reducing crime in Texas and Louisiana, where prisoners can reduce their sentences by earning credits for good behaviour. Officials also pointed to New York, where offenders convicted of drug-related crimes can be sent on a treatment programme. If they complete it, they can have their charges dismissed or reduced. It comes as prison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struggling to deal with overcrowding after the number of offenders behind bars hit a record high. The Labour government has been exploring options to relieve the immediate pressure on prisons, and has already released some offenders early to free up space. But further emergency measures to stop prisons breaching capacity will be needed next year, sources have told the BBC.

Ministers had hoped the existing early release scheme would buy them 12 months. But the riots this year mean prisons are expected to be full again next summer, before any changes to sentencing can be made. In the long term, ministers want to consider sentencing changes that could reduce crime. Ending or moving away from short sentences could have a particular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women in jail, after the Prison Reform Trust found last year that over half (58%) of jail terms given to women in 2022 were for less than six months. Ministry of Justice figures show more than half of adults (57%) released from prison sentences of less than 12 months went on to reoffend. One Ministry of Justice source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encouraging the reviewer “to follow the evidence in terms of how sentencing can cut crime”. “Prisons are creating better criminals, not better citizens,” the source said. A solicitor who was seen as being on the centrist wing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Gauke could be viewed as a contentious choice to lead the review. In 2019, he made a series of speeches to call for a shift away from short prison sentences and towards punishment in the community. But Gauke’s successor, Robert Buckland, said he did not believe abolishing short sentences was the right way forward.

Getty David Gauke talked about reforming sentencing when he was justice secretary

Lord Woolf, a former chief justice of England and Wales, told the BBC he thought Gauke would be a “very good person” to lead the sentencing review. He sai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launching a public inquiry into the penal system. “I think there is ignorance over what prisons can achieve,” he said. He wrote a report about the Strangeways prison riot in 1990 and has consistenly highlighted the problems of prison overcrowding since then. The retired barrister was one of five former lord chief justices who signed a paper that blamed “sentence inflation” for the lack of space in prisons. “The public want longer and longer sentences,” Lord Woolf said. “But they don’t know that’s self-defeating and it’s a very expensive policy.” Tory leadership contender Kemi Badenoch criticised Labour for "taking short-term decisions and putting the public at risk", adding she wanted to tackle the "root causes" of prison overcrowding. Robert Jenrick, the other remaining candidate in the leadership contest, said Labour was showing a "soft-on-crime approach", and repeat offenders needed "massively tougher sentences" to protect the public.

Sally Magnusson: Will I be diagnosed with Alzheimer's like my mother?
NEWS link
Will I be diagnosed with Alzheimer's like my mother?

Sally Magnusson Sally Magnusson has already written a book about how her family coped with her mother's dementia

There can’t be many people who spend years raging and grieving over the decline of a parent from dementia without wondering if it awaits them too. I’m one. My mother died of this vicious brain condition in 2012. And hardly a day has passed since when that question hasn’t been darting around the edge of my mind, flaring ridiculously into view every time I misplace a word, a name or a pair of glasses. Actually it’s perfectly normal in a busy life to lose your specs or wonder what you went looking for in the cupboard. But tell that to those of us in the traumatised next generation, who have watched loved ones suffer in ways we can still hardly bear to think about. Is this, we ask ourselves, the start of the horror again?

Curing Alzheimer's is within our grasp

Now, for the first time, we can find out for sure. A simple blood test, taken as part of a research programme and backed up where necessary by a lumbar puncture and PET scan - which produce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can tell us if amyloid, a brain protein implicat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is already present. I’ve made a film about what that means for individuals like me in their 50s and 60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Alzheimer’s, the most common of the illnesses leading to dementia. And guess what? Deciding if you want to go through with it is not so simple.

My mother, Mamie Baird, was one of the pioneering female journalists of the 1950s. Bright, clever, quick-witted and funny, she was still writing and giving hilarious after-dinner speeches into her 60s. But like a million or so others in the UK, she succumbed to a disease that gnawed at her personality and cognition until it consumed her ability to function at all.

Sally Magnusson Sally's mother Mamie (centre) was a pioneering journalist who was still writing and giving after-dinner speeches into her 60s

There was nothing to help her: Little support, and no drug to mitigate the symptoms that over time made life an agony for her and for all of us who loved her. Dementia is not a natural part of ageing, although the risk increases with age. It’s an illness caused by one, or a combination, of a number of brain conditions. My mother was diagnosed with both Alzheimer’s and vascular dementia, and although we had good times together in the years afterwards, many laughs and much joyfulness in the moment, the progressive incapacity and disconnection from herself were painful to her beyond words.

Sally Magnusson Sally's daughter Anna Lisa is afraid of the implications of Sally finding out if she has the brain protein

Finestripe Sally playing with her granddaughter Remy

In 2014, I published the book Where Memories Go, a mixture of memoir and journalism, to highlight what the experience is like for families who have to struggle on without hope of improvement – and I was stunned by the reaction. In the thousands of messages I got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it felt as if a great floodgate of pain and family loneliness was opening. Now 10 years on, there is hope.

Testing, treatments and cure

Scientists have shown that the build-up of amyloid in the brains of people with Alzheimer’s can be successfully cleared. They’re convinced that if drugs already in development (and at least one, lecanemab, is now licensed for use in the UK, although not yet on the NHS) are given to people before they develop symptoms, Alzheimer’s can be stopped in its tracks.

Finestripe Prof Craig Ritchie says thousands of people need to come forward for testing before they are conscious of symptoms

As Prof Craig Ritchie, who runs the pioneering Scottish Brain Sciences (SBS) in Edinburgh, says: “We can cure Alzheimer’s before it becomes dementia – just as we learned to stop HIV before it became AIDS.” But to do that, scientists like him need many thousands of people to come forward for testing before they’re conscious of symptoms. Which means that folk like me, still gaily going about normal lives and tackling demanding jobs, have to be prepared to find out that they already have the disease process of Alzheimer’s going on in their brains. Prof Ritchie, who I originally met through my work with the music and dementia charity Playlist for Life, suggested I join the enormous research cohort he is trying to gather at SBS. “After all, Sally,” he said, “you might equally discover you’re not amyloid-positive. Imagine the relief that would be.” And if it turns out that I am? If I know what cannot be unknown, what then?

Sally Magnusson Sally and husband Norman with their daughter Anna Lisa and sons Jamie, Rossie, Magnus and Siggy.

Meet the team breaking into top-secret HQ's
NEWS link
Meet the team paid to break into top-secret bases

Getty Images Red Teams try to break into high security facilities

A crack team assembles and breaks into a top secret military base or corporate headquarters - you've probably seen it in a film or on TV a dozen times. But such teams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and can be hired to test the tightest security. Plenty of firms offer to test computer systems by attempting to remotely hack into them. That's called White Hat Hacking. But the skills involved in breaching physical security, known as Red Teaming, are rare. Companies that offer the Red Team service have to assemble staff with very particular skills. Often using former military and intelligence personnel, Red Teams are asked one question. “How can you break into this top-secret project?”

Leonardo, the giant defence company, offers such a service. It says hostile states seeking disruption and chaos are a real threat and sells its Red Team capability to government,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defence sector clients. Its Red Team agreed to speak to the BBC under pseudonyms. Greg, the team leader, served in the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ce arms of the British Army, studying the digital capabilities of potential enemies. “I spent a decade learning how to exploit enemy communications,” he says of his background. Now he co-ordinates the five-strong team. The attack is about gaining access. The objective might be to stop a process from working, such as the core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The first step for Greg and his team is called passive reconnaissance. Using an anonymous device, perhaps a smartphone only identifiable by its sim card, the team build a picture of the target. “We must avoid raising suspicions, so the target doesn’t know we’re looking at them,” Greg says. Any technology they employ is not linked to a business by its internet address and is bought with cash.

Getty Images Red Teams will look for demotivated security gaurds

Charlie spent 12 years in military intelligence, his techniques include studying commercial satellite imagery of a site, and scanning job ads to work out what type of people work there. “We start from the edges of the target, staying away. Then we start to move into the target area, even looking at how people who work there dress.” This is known as hostile reconnaissance. They are getting close to the site, but keeping their exposure low, wearing different clothes every time they show up, and swapping out team members, so security people don’t spot the same person walking past the gates.

Technology is devised by people and the human factor is the weakest point in any security set-up. This is where Emma, who served in the RAF, comes in. With a background in psychology Emma happily calls herself “a bit of a nosy people watcher”. “People take shortcuts past security protocols. So, we look for disgruntled people at the site.” She listens in to conversations at adjacent cafes and pubs to hear where dissatisfaction with an employer surfaces. “Every organisation has its quirks. We see what the likelihood of people falling for a suspicious email due to workload and fatigue is.” An unhappy security guard may get lazy at work. “We’re looking at access, slipping in with a delivery for instance.” A high turnover rate evidenced by frequently advertised vacancies also flags up dissatisfaction and a lack of engagement with security responsibilities. Tailgating, spotting people who are likely to hold an access door open for a follower, is another technique. Using that intelligence, plus a little subterfuge, security passes can be copied, and the Red Team can enter the premises posing as an employee.

Katsuhiko TOKUNAGA Leonardo is best known for its work on big defence projects like the Eurofighter

2025年(114年)行事曆請假攻略!過年放9天,3天以上連假有6個、補班日剩1天-風傳媒
NEWS link
2024年最後一個國定假日是今(10)日國慶日,今年的國慶日落在星期四,沒有彈性休假,不過,卻有不少民眾分享,只要再請禮拜五的假,就能串起4天連假。根據行政院日前公佈的「114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顯示,2025年將有6個連假和1個補班日,包含農曆新年連休9天,228紀念日連休3天、清明節連假連休4天、端午節連假連休3天、中秋節連假連休3天、國慶日連假連休3天。其中,超過3天的連假一共有6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5年(民國114年)人事行政局行事曆

2025年連假時間一次看

1. 元旦(開國紀念日):

1月1日(三),僅休1天。

2. 農曆春節:

1月25日(六)至2月2日(日),連休9天,除夕日期為1月28日(二)。

·補班1天,補班日落在2月8日(六)。

3. 228紀念日:

2月28日(五)至3月2日(日),連休3天。

4. 兒童節及清明節連假:

4月3日(四)至4月6日 (日),連休4天。

5. 五一勞動節:

5月1日(四),僅休1天。

6. 端午節:

5月30日(五)至6月1日(日),連休3天。

7. 中秋節:

10月4日(六)至10月6日(一),連休3天。

8. 國慶日:

10月10日(五)至10月12日(日),連休3天。

2025請假攻略!不只春節,3個連假這樣請連休9天

日前,《104職場力》也整理出2025要如何請假,才能讓連假時間變多。首先,元旦(1月1日)在週三,只要請假1月2日、1月3日兩天,就能獲得5天連假。而勞動節(5月1日)剛好是週四,只要多請5月2日一天,就能連休4天。

值得注意的是,中秋節(10月6日)和國慶日(10月10日)距離相當近,10月4日、5日、11日、12日都恰逢週末假日,只要請假10月7日(週二)、10月8日(週三)、10月9日(週四)這三天,就能享受長達9天的連假!

資料來源:《104職場力》

責任編輯/林俐

英國戰略防衛檢討創先例「使用AI」惹議 專家憂恐成特洛伊木馬-風傳媒
NEWS link
英國政府7月中旬啟動「戰略防衛檢討」(SDR),目前已進入公共意見彙整階段,卻因為是英國中央政府機關首次在這類大型政策工程使用人工智慧(AI)分析工具,而引發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SDR的目標為以專業獨立的精神,全盤檢視英國面臨的安全防衛威脅及應對相關威脅的能力,以利後續政策規劃和執行。根據國防部之前發布的時程,軍方、產業、智庫等各界意見應於10月進入分析彙整階段。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相關分析彙整將使用AI工具,這是英國中央政府部會首次在重大政策檢討運用AI,可視為政府推動公務體系「科技化」的一環。

英國國防部已證實,將運用客製化AI分析彙整各界就SDR所涵蓋議題分別提出的意見。

根據報導,相關AI模型由美國科技公司帕蘭泰爾(Palantir)打造。帕蘭泰爾是在今年夏天贏得合約。

不過,英國安全防衛產業界及學界部分人士對借助AI完成SDR有疑慮。一名防衛事務專家指出,相關工具恐成為「特洛伊木馬」,讓惡意行為者有機可乘、駭入英國政府系統。另一名專家則說,像SDR這麼重大的政策檢討不適合拿來實驗AI。

帕蘭泰爾打造的AI工具將透過檢索關鍵詞、題目等,分析彙整國防部收到的數以千計SDR相關意見,並擬具概要,供官員參考。

牛津大學教授、防衛科技倫理專家泰德歐(Mariarosaria Taddeo)同時是國防部數個委員會的獨立顧問。她指出,以AI輔助決策,這本身不是問題,令人有疑問的是AI是否僅扮演輔助角色、使用者是否能以批判眼光檢視AI。

此外,AI工具如何被設計、有什麼樣的人涉入,以及已執行什麼樣的測試以避免、排除AI內建偏見,也值得思考。

泰德歐另提醒資安風險。她指出,AI其實很脆弱,即便僅供內部使用,也可能遭遇攻擊。

關於AI內建「偏見」,一名防衛產業界人士透露,部分企業試圖「耍弄」系統,透過重複特定字詞提升己方意見通過篩選的機率。

業界人士指出,分析彙整資料時,真人參與不足恐導致重要資訊遭遺漏,而另一些資訊則被不公平、不合理地放大。

不過,政府官員強調,AI產出的資訊將持續被真人檢視。英國國防部一名發言人表示,國防部一向對自身在國防領域廣泛運用AI科技的野心保持透明態度,SDR團隊正運用AI分析檢視各界就SDR提出的大量資料與意見。

這名發言人提到,SDR的徵詢對象廣泛,涵蓋現役與退役軍人、各黨籍國會議員、產業界、學界、大眾。

至於SDR何時完成,3名知情人士告訴Politico,SDR預計明年3月或更早之前發布,官方的政策回應則預計在明年夏天前提出。

香港伴手禮不只蛋撻、曲奇!知名品牌卻突「關閉全港19家門市」 昔排隊掃貨人潮不再…-風傳媒
NEWS link
台灣人過去前往香港旅遊,除了會購買奶油曲奇、蛋撻、蛋捲等伴手禮外,也會在當地藥局採購黃道益活絡油、白花油等當地特產的藥膏藥油回台送給親友,因此除了糕餅店家,香港藥局昔日也常見門外大排場龍。不料,香港知名連鎖藥局「華潤堂」近日宣佈將於11月8日關閉香港所有分店,消息曝光後讓當地民眾和業界都相當意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昔日排隊光景不再…華潤堂關閉全港19家分店!

根據陸媒《時代財經》報導,「華潤堂」官網8日發佈公告表示,由於業務受到外部不確定的因素及各種營運挑戰的影響,經慎重考慮後,華潤堂決定於11月8日關閉香港全線19家分店;即日起停止接受新會員申請及停止購物時獲發會員積分。華潤堂會員計畫將於11月8日終止運作,屆時相關會籍及會員積分將會同時失效及作廢,11月7日以後未使用的禮券將不予退款。

華潤堂成立於1999年,是從「華潤百貨」成藥部門分拆出來的健康及護理產品、服務連鎖品牌,也是香港知名大型連鎖藥局,與藥局美妝品牌「萬寧」(Guardian)、「屈臣氏」(Watsons)曾是競爭對手。根據華潤堂官網,華潤堂分店數今(2024)年5月時仍有34間,沒想到才半年不到,目前顯示只有19間。

港九藥局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表示,其實除了華潤堂,香港近日還有3、4家藥局結業,業界普遍認為新藥局經營普遍困難,老字號的生存機會更大,因此對於華潤堂全線結業的消息更感意外。不過,張德榮也指出,華潤堂結業未必是因為虧損,或許只是因為營運成績未達預期,若未來環境改善,華潤堂仍有機會重開。

報導指出,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受訪時透露,早在今年7月就有消息人士爆料,稱華潤堂旗下員工被要求調離崗位,也有分店陸續結業,如今香港全線分店結束運作的消息曝光後,恐有50至60名員工受影響。對此,香港百貨商業員工總會副理事長鐘博文則表示,暫未收到有關勞資糾紛的求助。

對此,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策略長、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受訪時表示,華潤堂全線結業是非常艱難的決定,但在經營環境困難下,公司希望集中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並強調不是看淡香港零售市場,只是零售模式轉變極快,相信非實體店或產品轉售的形式更符合市場需求。

不只藥局!香港零售業越來越難做

事實上,華潤堂的關閉並非個案,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香港零售業今年8月的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92億港元,年減10.1%;今年7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年減11.7%。與去(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前8個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7.7%。

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受訪時指出,香港零售業的萎縮,與香港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有關,「越來越多香港居民前往中國消費,提貨點模式的出現,進一步滲透到了不方便到中國的消費者,阿里99包郵基本拉平與內地的距離。」

不只香港,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醫藥市場也不樂觀,數據顯示,中國實體藥局今年上半年零售規模為2986億元人民幣,年減3.7%,其中藥品佔藥局銷售的81.5%,較去年同期上升了5.1個百分點。除藥品外,飲品、器材、保健品和其它類別產品的份額與去年同一時間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其中保健品銷售額下降30%。​​

不是信義區、東區!網點名北部1商圈「擠滿學生、觀光客」:完全沒有沒落-風傳媒
NEWS link
台灣各地有許多商圈,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些商圈不再像過去那麼繁華。近日,就有網友發問「現在還有哪個商圈不沒落?」貼文曝光後,引發許多網友熱烈討論,並點名1商圈學生、觀光客還是超愛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哪個商圈沒有沒落?網點名它學生、觀光客超愛去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自己覺得西門町、東區沒有以往熱鬧,至於桃園、中壢,他認為上次去感覺也很普」,不禁好奇詢問「還有哪個商圈不沒落?」

貼文曝光後,網友們紛紛表示,「真的,明明是金曜日、周五晚,商圈人潮也不多,跟十年前感覺差很多。印象以往聚餐,路上閒聊閒晃人都不少,街邊店慘了」、「阿就畫太多紅線,沒地方停車QQ」、「現在學生數少很多,尤其依賴學區的都沒落不少。很多整棟租學生的也開始整包出售...」、「國外觀光客變少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還是有多數網友仍認為,西門商圈依舊很熱鬧,「西門町國高中生很喜歡去」、「西門町還是很多學生,但東區真的沒落了」、「西門町超級無敵多人好嗎」、「西門超擠的好嗎」、「西門超多外國觀光客,有沒落嗎」。

責任編輯/林俐

工程師離職沒錢用!9度闖廣達「偷走近千晶片」變賣 被抓包竟只還86片→判決出爐-風傳媒
NEWS link
廣達電腦林姓工程師,離職後偷走公司價值約新台幣923萬餘元的CPU晶片及記憶體,被桃檢起訴。桃園地方法院日前依8次普通竊盜、1次加重竊盜,判處林男2年6月徒刑,可上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沒錢就去前公司偷晶片來賣?工程師被判2年半

桃園地檢署起訴書指出,29歲林男2022年底從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離職後,由於財務困難,竟在去(2023)年9度假冒其他員工身分,闖入冶具室偷走83個CPU晶片、833個記憶體晶片,後續再透過網路銷贓。

起訴書指出,廣達電腦初估損失金額約923萬8983元,檢警也在林男住處查扣到尚未變賣的記憶體、CPU晶片、贓款及手機等,檢方去年10月間依偽造文書、竊盜罪嫌等起訴林男。

桃園地方法院審理時,林男坦承偽造其他現任員工的署名及同意書以便進入廠房行竊,否認破壞治具室大門喇叭鎖等安全設備,但院方藉由證人證詞、通訊軟體對話等事證核對林男犯案時段,認為此部分行為仍可認定。

以哈戰爭周年》陳俞安透過藝術創作「和平」 盼遭哈瑪斯綁架的小嬰兒早日返家-風傳媒
NEWS link
以哈戰爭打超過1年,台灣作家、藝術家陳俞安難忘在以色列經歷戰爭初期的經驗,這1年來仍往返以色列觀察當地情況,並透過藝術設計畫作「和平」,展現以色列人籠罩在憂傷情緒下,依舊堅定生活與工作,最大的心願就是所有人質早日平安回家。

「和平」正在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辦的「再一次,看見希望之光」藝術展展出,在眾多以色列藝術家作品中,陳俞安的作品備受矚目。陳俞安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說:「畫作主角是一個9個月大就被哈瑪斯(Hamas)綁架的嬰兒,至今都沒法返回以色列,畫作上的希伯來文是『和平』,代表我與以色列民眾衷心希望寶寶能夠早日安全返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戰爭爆發初期,親眼見證以色列人團結

事實上,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越過以色列邊境,發動恐怖攻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綁架250位人質,引爆以哈戰爭時,陳俞安就在以色列。

陳俞安回憶道,「2023年10月7日早上一起床,看到手機有許多朋友發來的訊息,警告很危險不要出門,馬上又聽到防空警報,趕緊出門與鄰居躲防空洞,當時真的太清楚發生什麼事,以為是以往的短暫空襲警報。戰爭第二天,我就很清楚以哈戰爭爆發,緊張的氛圍前往未見,也見識到以色列民眾可以放下過去對政府不滿意見,團結發聲要求政府營救遭到哈瑪斯綁架的人質,針對政府發出的徵兵、後勤補給作業要求,義無反顧參加、沒人會找工作、生活不便等理由拖延。」

陳俞安說:「儘管爆發戰爭,以色列網路仍很暢通,我透過社群平台貼文、照片與影片向台灣親友報平安外,也希望大家看到我對此刻以色列的紀錄。戰爭爆發約2周情勢更加緊張下,我就回台灣了。」

陳俞安指出,今年7月再到以色列,發現街上已沒有遭到空襲、爆破的痕跡,許多街頭藝術裝置或照片,都呈現出民眾對於戰爭持續進行的沉重心情,並祈禱戰爭早日結束的意念。

《風傳媒》記者好奇,「為何對以色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在戰亂時期,仍願意多次往返?」陳俞安表示,第一次到以色列是跟團旅遊,10天內就被以色列獨特文化、風土深深吸引,強烈好奇心驅使下,不僅在2017到2018年間透過國際交換學生機會到此就讀,還自費找到以色列線上課程學希伯來文。

以色列所見所聞,猶太、阿拉伯人多和平共處

在以色列累計待3年時間內,陳俞安除了就學、生活,以及透過旅遊深度觀察當地人生活與想法,回台後出版了《勇闖以色列》一書。她指出,「自己所見所聞,猶太、阿拉伯等不同族群的人都是和平相處,在校時不論是分組討論、合作完藝術創作作業,都沒有問題。或許是因為都是年輕人吧,比較沒有隔閡。在企業上班的猶太朋友也說,下班常常會載阿拉伯同事回家。」

首訪會見中國總理李強 石破茂:推進戰略互惠,涉台立場不變-風傳媒
NEWS link
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任後,對中政策備受全球矚目。石破茂10日在寮國(老撾)舉行的東協系列會議期間,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首次會談,雙方確認將推進日中共同利益的「戰略互惠關係」,會談議題還涉及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排海和中國對日本水產品恢復進口方針。石破茂強調,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強則強調,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希望日方切實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和共識,與中方一道相向而行,把牢雙邊關係的正確方向,維護好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不斷加強對話合作,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努力建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他並強調,中日兩國發展對彼此是重要機遇,而不是挑戰。

石破茂與李強正在寮國首都永珍(陸稱萬象)出席東協系列會議。這也是石破茂上任首相後的首次出訪。

日本共同社報導,石破茂與李強會談議題還涉及東京福島核電廠核汙水排海議題,石破茂要求中方「儘早恢復」因核汙水排海而暫停的日本水產品進口。他還提到日前在廣東深圳發生的日本男童遇襲身亡事件,表示這令在中國的日僑擔憂加劇,要求查明事實、給出說明並確保日僑的安全。

就日中關係,石破茂表示,「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並構建有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這是日中兩國共同的大方向。

石破茂指出,日方願同中方加強高層交往,密切各級對話溝通,協商解決未決問題,持續推進互利合作,推動日中關係行穩致遠。日方無意與中方「脫鉤斷鏈」,希望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日方願同中方加強在國際地區議題上的溝通,以應對挑戰。

就台灣議題,石破茂強調,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共同社報導,石破要求中方,盡早恢復因處理水排海而暫停的日本水產品進口。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李強表示,中方願同日方一道,進一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科技創新、數位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發掘更多合作新增長點,用好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和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李強指出,雙方要以更大力度支持開展地方、文化、運動、青年等交流溝通,「不斷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與友誼」。中方願同日方加強多邊領域協調合作,共促區域和平穩定、繁榮發展。

黃毓民:國之不國,有何可慶?-風傳媒
NEWS link
歷史沒有如果,祇有教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九七年十月七日,中華民國政府駐港機構代表召開記者會,宣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達成協議,今後的雙十節不會公開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且在室內也不會懸掛。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移交之後,每年的十月十日,中華民國駐港機構舉辦的「香港各界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大會」改稱「慶祝雙十節暨辛亥革命大會」,香港親中華民國僑團比照辦理。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日創刊的《癲狗周刊》封面故事《國民黨不舉,黃毓民扯旗》,毓民執筆的創刊詞,以《十月,中國人的夢魘》為題,批判國共兩黨在香港密室談判達成協議,剝奪香港人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及公開懸掛國旗的自由,以下是文章的摘要:

「香港的中國人過去可以自由選擇在『十·一』或『雙十』揮舞國旗,山呼萬歲;當然也可以無國可慶。這是言論自由。今年『十·一』,五星紅旗在香港迎風招展,那是權者以及依附權者的人彈冠相慶的日子,試問又有多少香港中國人認為『十· 一』可慶?

「此間國民黨以及一直以來奉中華民國政府為正朔的右派團體,懔於形勢,決定今年雙十不公開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民黨不舉,黃毓民扯旗。《癲狗周刊》創刊號在雙十節出版,封面為青天白日滿地紅中華民國國旗。這是言論自由。

「⋯從言論自由的角度而言,國民黨不舉是自閹,也使香港人失去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自由,十分可恥。不過,香港仍然有不慶祝國慶的自由,如果連這個自由都沒有,那才是真正噩夢的開始。香港中國人愛國,不是愛那個未經人民同意而產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那個與中國漸行漸遠的中華民國。⋯當有一年,十月不再是中國人夢魘的時候,那麼兩個國慶都仍自可慶。」

「光輝十月」變成「夢魘十月」,香港之後便是台灣。前者已成中共國「特區」,如今更在國安惡法之下,萬馬齊喑;,後者則是政黨輪替後「中華民國」已經「國之不國」。

黃丙喜觀點:京華城案捲起的司法颱風!-風傳媒
NEWS link
山陀兒颱風強烈襲台,造成的災害不小。目前有一司法颱風「京華城容積案」也正襲捲著檢察司法系統,對台灣進行是否依法治國的考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京華城案是一件冷血的依《刑事訴訟法》辦案的實例。」退休司法界人士感嘆:「旁觀者裝聾作啞,辦案的卻搖旗吶喊。」他們看著心痛,這種揣摩上意的辦案,固然並非現在才存在,但跟兩蔣時期「法院是我們開的」有何差異,嚴重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辦案看風向」是檢察系統當前的危機。檢察官是原告,在偵查階段與被告依法是站在平等的位置。遵照「無罪推定」,檢察官不能動輒使用不公平的「特別處分」武器,違背「例外行動」的法令意旨,恣意搜索、隨意覊押和任意扣押,置聯合國《公民政治權利公約》中的「被告人權」和「司法公平」於不顧,遺笑國際。

台北地檢署和地院針對京華城案演了兩個司法歹戲,一是押人取供,違反偵查不公開,刻意釋放訊息,凌遲被告;二是扣押土地資產,過當使用不公平的刑法武器,逼迫被告認罪協商。

奇怪啦!被告的犯罪事實,檢方不是兵分多路,又是搜索,又是覊押,又是提訊了二、三十個嫌疑人了嗎?如此證據堆砌近兩個月了。這案件如此地氈式的辦案,檢廉至今還找不出有力的起訴證據,還要使用非常的扣押土地手段嗎?

檢察官和法官對京華城進行土地扣押堪稱過當的惡意。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對於違背刑法之不法所得,固然得預先進行保全沒收的聲押和判定;但仍應遵照《憲法》的信賴、比例原則,並視被扣押物的特性充分考量有無過苛之處分;何況,檢察官聲請扣押並無假扣押之任何負擔,武器更顯不公;所以,使用時必要格外慎重。出乎意外的是,對於影響被告及其相關人權利重大的京華城案,並非沒有其它財物可供扣押,居然如此輕率處分。

京華城土地被扣押將產生連鎖的負面效應。首先是銀行將立及觀望,甚而雨天收傘,對被告產生資金斷鏈;接著,公司營運產生困難,損及股東、投資人和員工利益;進而被迫停止支付往來廠商貨款,引發連串倒閉情事。檢察和司法不能過於企圖判定此案有罪至此!

圖利、貪污罪當然要辦,但不能淪為政治辦案,也不能失去人性,罔顧被告權利,特別是,應該充分衡量扣押對被告將產生的經濟和社會衝擊,必要地思考有無替代方案,而非恣意行使例外之特別處分手段。

「這個世界上公平是相對的,這並不可怕,但對不公平視而不見是非常可怕的。」深受文革迫害者在〈我奮鬥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網文,點出大陸當時農民工們痛苦掙扎的心情。

看到檢察司法體系嚴苛、過當地進逼京華城案,司法人士發出「天佑台灣」的感嘆。大家應勇於不平而鳴,敢於護衛台灣司法不偏離正道!

*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