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社會
政治
科技
生活
其他
RSS
罷戰最前線/柯建銘督軍竹市雙罷 藍白合反攻兼練兵
故宮送不出去的國書 見證清末五大臣炸彈案 因禍得福獲指定重要古物
NEWS link
文化部近日公告,指定故宮典藏的「大清國致大英國國書」為重要古物,成為首個獲重要古物身分的外交文書。此一國書是光緒皇帝遣使向英國考察政體時呈遞的外交文書。清廷致大英帝國的國書,理應留在英國,怎會藏於故宮?此一「送不出去的國書」,不僅見證了清末著名的「五大臣炸彈案」,也見證中國在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體制之間的搖擺動盪。

清光緒31年,晚清政府有鑑於日本推行憲法,國力大增,派五大臣赴亞洲和歐洲各國考察憲政,作為未來實施君主立憲制度的參考。此一出訪舉國關注、各大報競相報導,卻被革命黨人認為會阻礙民主革命。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準備自正陽門車站出發,革命黨人吳樾化身炸彈客,混入僕役之中放置炸彈。沒想到車身突然震動引爆炸彈,吳樾當場身亡,五大臣僅受傷,因此被迫推遲憲政考察團出發時間。

五大臣中,鎮國公載澤和商部大右丞紹英受傷較重,無法出國。「國書」中使臣名必須修改,原本要送到英國的這份國書遂成為「送不出去的國書」,只能報廢藏於清宮。

但也因為這件爆炸案,「送不出去的國書」成為少數能夠見證清末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兩種改革路線衝撞的歷史文物。而當故宮文物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老故宮人看出這份「報廢文件」的重要性,千里迢迢送來台灣。文化部的指定理由指出,此一「國書」的保存,見證晚清政府面對外界國際局勢與內部革命刺激,所開展的立憲運動歷史背景。

除了政治地位,「大清國致大英國國書」也深具藝術價值。為了彰顯清朝對各國的重視、展示大清國威,國書外觀以繡上三條五爪金龍、福山壽海的刺繡紋飾涵套予以保護,正中為滿漢文合璧的「大清國國書」。其中的「滌金龍」圖案,代表「一國之君,如朕親臨」。封面亦繡上具皇家氣派的華麗龍紋雲彩刺繡,構圖典雅莊重。國書內文為滿漢對照,左書寫滿文,右為漢文,格式布局嚴謹,代表「滿漢合璧」的美學。 故宮所藏的「大清國致大英國國書」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成為首個具文資身分的清朝國際外交文書。圖/故宮提供 故宮所藏的「大清國致大英國國書」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成為首個具文資身分的清朝國際外交文書。圖/故宮提供

商品推薦

中部視障田徑好手暑假持續鍛鍊 朝微光奔馳圓夢
NEWS link
視障選手(左起)吳宜容、陳薇雅、劉雅婷、張宏恩(右一)練習後吃冰消暑。(記者張軒哲攝)

2025/07/23 08:25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台中啟明學校除了推廣視障與多障生學習音樂,近年也成立田徑隊,讓具有運動細胞較佳的視障生在競技場揮灑汗水,是培育視障田徑選手的搖籃,啟明學校高二學生陳薇雅先天弱視,因視力變差,去年從台中家商轉到啟明,並練習跑步與兩鐵項目,暑假中部各校視障田徑選手揮汗訓練,陳薇雅與隊員鍛鍊體能,朝著微光奔馳,希望能為校爭光。

陳薇雅是先天視障,他的父親是視障人士也是啟明校友,在台中市太平區開設視障按摩院,陳薇雅有些微視力,可以自行搭公車上下學,他原本就讀台中家商,但高一發現視力惡化,已經無法跟上課業進度,轉學至台中啟明就讀,教練張福生也發現她熱愛運動,延攬她加入田徑隊,主攻鐵餅與鉛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視障選手因為視力不佳,連熱身動作,都得靠教練示範,學生們用「摸」的來牢記熱身動作。另外,豐原梅花冰雪糕業者得知視障選手揮汗練習,今日捐贈2百支造型雪糕,讓選手吃冰消暑,成為辛苦訓練的小確幸。

啟明學校去年甫畢業校友吳宜容先天全盲,身高只有148公分,爆發力十足,2021年、吳宜容在亞洲帕拉青年運動會,奪下100、200及400公尺三面金牌,吳宜容暑假也返校訓練,學姊劉雅婷也在此練習,將經驗傳承給學弟妹。

陳薇雅說,不知道殘餘視力,能維持多久,希望能把握時間,認真過好每一天,也能在田徑場上發光。

陳薇雅轉學至台中啟明就讀,加入田徑隊,主攻鐵餅與鉛球。(記者張軒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獨角獸」天體現蹤!神秘閃爍星體挑戰星體理論
NEWS link
藝術家筆下的CHIME J1634+44示意圖,顯示其可能為一顆中子星或白矮星,正從伴星吸收物質,並釋放出強烈無線電波束。此天體的閃爍周期與偏振特性極為罕見,顛覆天文學對緻密天體的既有認知。(圖:NSF AUI NRAO/P. Vosteen)

2025/07/23 08:24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個極為罕見的閃爍天體,並將其形容為「獨角獸」級別的發現。這個名為CHIME J1634+44的天體,展現出極長閃爍週期與旋轉加速等異常行為,挑戰現有天體物理模型。

據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CHIME J1634+44屬於「長週期瞬變體」(Long-Period Transients,LPT),其自轉不僅未隨時間減緩,反而正在加快,且具備兩種穩定的脈衝週期:一為14分鐘,另一為70分鐘,剛好為前者5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組獨立研究團隊分別提出解釋,皆認為這可能是一個由恆星死亡後留下的高密度核心(緻密天體)與伴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其中主星正吸積伴星物質,導致自轉加速。美國綠岸天文台(Green Bank Observatory)董逢秋(Fengqiu Adam Dong)領導的團隊主張該天體是一顆中子星;而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Radio Astronomy)的Sanne Bloot團隊則認為其為一顆白矮星脈衝星,並指出在該區域觀測到符合白矮星特徵的紫外光源。

CHIME J1634+44更展現出迄今未見的「完美圓偏振光」訊號,顯示其無線電波產生機制可能與以往所有已知類型皆不相同。此一特性,使其在長週期瞬變體中獨樹一格,也為未來研究打開全新視野。

董逢秋表示,這項發現不僅擴展了LPT的已知範疇,也顯示宇宙中可能尚存更多尚未發現的此類奇特天體。兩篇論文分別刊登於《天體物理學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與《天文與天體物理學》(Astronomy & Astrophysics),持續吸引天文界深入觀測與討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川普首度指控「歐巴馬叛國」 堅稱2016大選未「通俄」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中)週二表示,前總統歐巴馬(左)誣陷他接受俄羅斯幫助、於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舞弊。(路透資料照)

2025/07/23 08:17

黃其豪/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美國時間週二(22日)指控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叛國」,稱歐巴馬誣陷他接受俄羅斯幫助、於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舞弊。但川普並未提供相關證據。

據《路透》報導,這是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首度直接指責歐巴馬犯下重罪。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上週五(18 日)發布聲明指出,由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披露的證據顯示,2016年在川普贏得總統選舉後,時任總統歐巴馬及其國安內閣成員曾透過偽造情資企圖推翻選舉結果。

「證據就在那,他(歐巴馬)有罪。這是叛國罪!」川普週二表示:「他們企圖竊取選舉結果,企圖混淆選舉結果。他們做的事情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即使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但川普沒有出示相關證據。

歐巴馬的發言人羅登布希(Patrick Rodenbush)譴責川普,稱「這些奇怪的指控非常荒謬,企圖軟弱轉移注意力」。

羅登布希在聲明中表示,「(加巴德)上週發布的文件沒有任何內容可以動搖人們普遍接受的結論,即俄羅斯曾試圖影響2016年總統大選,儘管其並未成功操縱任何選票」。

美國情報界在2017年1月發布的評估報告得出結論,俄羅斯利用社群媒體虛假訊息、駭客攻擊和人工智慧(AI)機器人農場,企圖損害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競選活動,並支持川普。

美國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2020年發布的最終審查報告也指出,俄羅斯利用共和黨政治操盤手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與揭密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試圖協助川普贏得2016年大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北京先遞橄欖枝 川普鬆口:不久將親訪中國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22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談及美中貿易關係與印太安全局勢。(美聯社)

2025/07/23 08:1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22日透露,訪問中國的行程可能「不會太遙遠」,引發外界推測,兩大經濟體領袖或將很快會晤,為近年緊張的雙邊關係重啟對話。

美聯社報導,川普是在白宮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時作出上述表示。他一方面強調與馬尼拉的「極好軍事關係」,凸顯美方因應中國在印太地區擴張的戰略布局;另一方面又強調與中國「相處得非常好」,並透露北京已恢復向美國出口創紀錄數量的稀土磁鐵。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川普重返白宮後,外界頻頻揣測是否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川習會」。根據華府智庫分析,北京視元首級會晤為穩定雙邊關係的關鍵,並認為川普仍是美國對中政策的最終拍板者。

雙邊近期已在日內瓦與倫敦進行兩輪高層會談,初步達成降低關稅與放寬貿易限制的共識,並以8月12日為完成協議的目標。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證實,下週將在斯德哥爾摩與中方官員協商延長談判期限。

作為善意回應,中國也於22日宣布暫停對美國化工大廠杜邦(DuPont)在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中方先前因報復性關稅針對杜邦展開調查,如今放寬制裁,被視為為高峰會鋪路。

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國計畫主任孫韻(Sun Yun)指出,川普訪中行程「正在醞釀中」,但是否成行,仍取決於中國是否願意在貿易與地緣政治議題上展現配合意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美國再度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以色列叫好
NEWS link
川普政府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這是川普政府在其「重塑美國外交」行動中,撤除對聯合國機構提供支持的最新舉措,代表美國進一步從國際組織中退場。(法新社檔案照)

2025/07/23 07:56

首次上稿 01:05

更新時間 07:56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川普政府22日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這項宣示早在預期之中,是川普政府在其「重塑美國外交」行動中,撤除對聯合國機構提供支持的最新舉措,代表美國進一步從國際組織中退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前,川普曾在首屆總統任期內,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出達5年之久。美國此次引述與2018年相同的理由,認為參與UNESCO不符合其國家利益,並指控該機構推動反以色列言論。

此次退出將於2026年12月正式生效。教科文組織以透過「世界遺產」計畫保護文化遺產而聞名,認可的地標包括泰姬瑪哈陵、埃及吉薩金字塔與美國的大峽谷國家公園等。UNESCO也致力於在全球各地推動教育與科學發展。

拜登政府於2023年重新加入UNESCO,理由是擔心中國正在填補美國留下的政策空缺,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與科技教育標準的制定方面。

依循「美國優先」政策,川普政府已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並重新審視對其他機構的資金支持。聯合國正進行大規模改革,也因此開始重新評估在美國這一最大金主可能缺席的情況下,其核心計畫與運作架構將面臨何種影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在聲明中表示,退出的原因與UNESCO「推進分裂性的社會與文化議題」有關,包括UNESCO於2011年決定接納「巴勒斯坦國」為會員國,此舉與美國政策相悖,也助長該機構內部的反以色列言論。

教科文組織秘書長阿祖萊(Audrey Azoulay)對美國的決定表示「深切遺憾」,但也強調此舉在預料之中,UNESCO已有所準備。她否認教科文組織對以色列有偏見,稱此說法與UNESCO的實際努力相矛盾,尤其是在納粹大屠殺教育與對抗反猶主義領域的貢獻上。

阿祖萊說:「美國提出的理由與7年前相同,但情勢已不可同日而語,政治緊張局勢已緩解,UNESCO如今是少數能在具體行動上實現多邊共識的平台之一。」

儘管美國曾是UNESCO預算的重要來源之一,但該機構近年來已將其資金來源多元化,如今來自美國的資助僅佔其總預算的8%。

阿祖萊表示,即使資源將「不可避免地減少」,UNESCO仍將履行其使命,現階段並不考慮裁員。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諾(Danny Danon)則對美國退出UNESCO表示讚賞,並在聲明中稱這是對UNESCO「一貫錯誤且反以色列偏見」的合理回應,「這是一個已經迷失方向的組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小馬可仕讚「最強夥伴」 川普:菲國曾傾中但很快「回到我們身邊」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22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白宮會面。(路透)

2025/07/23 07:51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二(22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在白宮會面,雙方達成貿易協議,美國略為微降低菲律賓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為19%,菲國則對美國產品採零關稅。川普也透露,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訪問中國,並指出,在他去年11月當選後,菲律賓已與北京保持距離,「菲律賓當時可能傾向中國,但我們很快就扭轉了這種傾向」。

綜合外媒報導,小馬可仕是川普第二任期內第一位與他舉行會談的東南亞領導人,他在橢圓形辦公室,與媒體熱烈談論美菲兩國關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公開的記者會上,川普表示,如果馬尼拉與北京保持友好關係,他一點也不會感到困擾,他稱「我不介意他(菲律賓)和中國相處得好,因為我們和中國相處得很好」,「他必須做對國家有利的事……你和中國打交道,我一點也不介意。」

然而,小馬可仕表示,菲律賓「沒有必要」平衡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並表示,他主要關心的是「保衛我們的領土和行使我們的主權」,也強調與盟友密切合作的必要性,小馬可仕並補充「我們最強大的夥伴一直是美國」。

川普也暗示,他可能很快就會前往中國,稱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中國進行訪問,並指菲律賓在他去年11月當選後已與北京保持距離。川普說,在他連任之前,馬尼拉「傾向」北京,但在他連任之後,「他們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川普表示:「我認為上屆政府與他們相處得不好,而我們與菲律賓保持著良好的軍事關係,且這種關係已經恢復。」他強調:「這個國家可能曾經傾向於中國,但我們很快就扭轉了這種局面……我當選後,一切都改變了,他們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竹縣議員犯詐欺取財罪認罪協商返還1500萬 判緩刑3年免關
NEWS link
新竹縣議員何建樺犯詐欺取財罪,認罪協商並返還1500萬元,新竹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3年。(記者廖雪茹攝)

2025/07/23 08:21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議員何建樺與葉姓男子合作投資農地,取得葉男2400萬元現金後卻未投資而遭催討,何被催急了,轉向劉姓男子謊稱合購土地和農舍,再取得劉男1500萬元,劉事後發覺被騙,憤而提告何建樺詐欺,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新竹地方法院裁定進行認罪協商程序,認何建樺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3年。何建樺犯罪所得1500萬元均已返還劉男。

新竹縣議會表示,此案判決緩刑免關,依法並不影響行使議員職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檢警調查,何建樺現為新竹縣議員,曾於2022年3月間與葉男合作投資新竹縣8筆農地,葉男交付2400萬元現金給何建樺,作為購買土地資金所用,何建樺則交付支票1張給葉男以取得信任。但事後投資計劃並未成功,何建樺也拒絕返還2400萬元,葉催款不成後將支票提示,竟因存款不足遭退票。

檢警調查,何建樺因屢遭葉男催款,已知無力償還,基於詐欺取財的犯意,於2022年7、8月期間,向劉姓男子謊稱可合資購買葉妻的土地及農舍(但土地登記名義人均為甘姓人士),約定何建樺出資500萬元,劉男出資1500萬元。何建樺在同年11月以通訊軟體傳送林女所有的帳戶給劉男,致劉誤認林女確為地主,便匯款其中一筆500萬元資金,何以此向葉男表示這筆500萬元為清償債務。

不過,事後何建樺拒不處理購買系爭屋地事宜,劉男查證後發現系爭屋地為甘姓人士所有,而非林女,便要求何建樺返還1500萬元,何卻置之不理,其支票也因存款不足遭退票,劉男始知受騙並提告。

法官認,本案被告何建樺已認罪,檢察官聲請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法院裁定進行認罪協商程序,何建樺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3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列舉王鴻薇過往造謠紀錄 王婉諭:無數爆料全都翻車
NEWS link
王婉諭強調,除了傅崐萁之外,最該罷免的就是王鴻薇,並列舉王鴻薇從政期間的「造謠」事蹟。(資料照)

2025/07/23 08:26

黃其豪/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Threads日前掀起「百工百業挺罷免」熱潮,百萬YouTuber「志祺七七」21日公開表態支持罷免台北市立委王鴻薇,引起各界熱議。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22日也力挺「志祺七七」,強調除了傅崐萁之外,最該罷免的就是王鴻薇,並列舉王鴻薇從政期間的「造謠」事蹟。

王婉諭提到,如果問她哪位立委最不適任、最該被罷免?除了傅崐萁之外,她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王鴻薇」。王婉諭回憶,當初王鴻薇是補選進入國會,雖然待在立院的時間不長,但王鴻薇的「惡劣人品」卻讓她印象深刻。王婉諭強調:「她很早就是媒體熟面孔,又時常登上中國官媒貶低台灣,加上她丈夫本身就是統戰組織成員,所以她的親中立場早已不是新聞。但最讓我震驚的,是她操弄假訊息的烏龍爆料,真的低劣又不負責任。」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婉諭指出,王鴻薇剛上任不到一年,先亂爆料志祺七七接政府標案,被志祺正面打臉;接著又指控潘孟安接受綠能財團招待住豪宅,結果遭法院判賠50萬。王婉諭坦言,她沒想到這種「潑糞爛事」也會輪到她,王鴻薇2023年子虛烏有地開記者會,指控她公開餵藥案教保員的姓名、違反個資法,甚至跑去北檢告發她。王婉諭說,她當下也召開記者會,要求王鴻薇提出證據,但王當然是提不出任何證據,最後此案在今年被檢方認證「王婉諭未公開個資」,所以決議不起訴處分。

王婉諭繼續列舉,王鴻薇2014年曾造謠「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有車行駛,卻被發現根本沒有,從此被冠上「幽靈公車」稱號;說高雄輕軌沒有開門把手、說台中立委淹水沒勘災、說陳時中餐敘有「美女送客」......無數的爆料全都翻車,荒腔走板的造謠紀錄,數都數不完。

王婉諭強調,王鴻薇造謠的對象不只是政治人物,包括志祺七七、顏聖紘教授,這些與他毫無瓜葛的一般公民,也都曾被她用錯誤訊息潑糞。王婉諭質疑:「一個人民選出來的立委,卻一次又一次用假訊息打擊無辜的人,連最基本的查證都不願意做,他能對台灣社會,帶來什麼樣良善的影響?」

王婉諭強調:「她在掃街的時候,跟著的丈夫對不同意見的人比中指;勘災的時候,開直播大笑,把他人的悲劇當成玩笑;把選民賦予自己的權力和聲量武器,反過來對抗公民。這樣的立法委員,怎麼可能稱得上『民意代表』?」最後,王婉諭也呼籲中山、北松山的選民,7月26日請站出來投下同意罷免票,她相信台北這座城市,值得更好的民意代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苗博雅宣講後合照被疑違選罷法!台北市選委會回應了
NEWS link
苗博雅幕僚表示,21日活動結束後,只剩下想要與苗博雅合影的民眾留在現場照相,現場也保留一盞燈,確保照明安全到10點3分,而該名黃姓監委到場後表示「燈太亮」,要評估是否開罰。(記者孫唯容攝)

2025/07/23 08:24

〔記者孫唯容/台北報導〕大罷免倒數,台北市議員苗博雅21日開啟連續五場的「團結國家對話」,苗博雅在昨(22)晚宣講時表示,21日一名自稱是台北市選委會監委的黃姓男子,質疑他雖然準時結束宣講,但是超過晚上10點還留在現場與民眾合影,恐違反選罷法,讓他氣得痛批「台北市選委會放馬過來」,台北市選委會則回應,對於個案不予以評論。

苗博雅昨天宣講時,面對直播鏡頭表示,第二天的活動在晚上9點50分結束,比首日提早10分鐘,因為21日宣講結束後,有自稱台北市選委會的黃姓監委到場表示,雖然他在晚上10點前已經結束宣講,但是10點後還有人在跟他照相,因此認定他違反選罷法,要回去研議「要不要開罰」?讓他氣得痛批,「如果你覺得10點前結束造勢,後面就不能拍照,拍照就是違反選罷法,你放馬過來,你試試看」,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台北市怎麼可能出現人民在路邊相互合照就是違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苗博雅幕僚也還原現場情況,該幕僚表示,自己當天先是接獲文山二分局致電,隨後一名自稱是台北市選委會監委的黃姓男子到場,強調直播必須在晚間10點一到就關閉,而現場也確實在10點前就宣布活動結束散會,關閉所有音響設備,只剩下想要與苗博雅合影的民眾留在現場照相,現場也保留一盞燈,確保照明安全到10點03分,而該名黃姓監委則表示「燈太亮」,要評估是否開罰。

針對本案,台北市選委會說明,依公職選罷法第56條規定,政黨及任何人,不得有下列情事,包含於競選或罷免活動期間之每日上午七時前或下午十時後,從事公開競選、助選或罷免活動,但不妨礙居民生活或社會安寧之活動,不在此限。

台北市選委會指出,另依「各級選舉委員會執行監察職務準則」,監察小組委員如發現有涉嫌違法情事,監察小組委員將其違反情事經口頭或書面勸止,並會同員警協助蒐集相關事證,經提請監察小組會議議決後,陳報本會委員會審議,並將結果函報中選會審定。此外,選務執行均依選罷法辦理,且選務不語,對於個案自不予以評論或回應。

相關新聞:宣講結束留現場拍照違選罷法? 苗博雅:北市選委會放馬過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喬治王子生日影片三萌娃溫馨同框!手上一亮點曝兄妹「特殊情感」卻獨漏路易小王子?
NEWS link
英國三萌娃同框畫面超療癒。

英國喬治王子歡慶12歲生日,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延續傳統,在官方社群釋出一張全新生日照,並驚喜公開一段溫馨家庭影片,畫面中,喬治王子、10歲的夏綠蒂公主與7歲的路易王子同框入鏡,展現親密互動與深厚的手足情誼。

夏綠蒂公主過大的圍巾疑似「偷穿爸媽衣櫥」。

這次的生日照片及影片與前段時間釋出的父親節全家福、以及路易王子7歲生日照,皆在同一場地拍攝,由知名攝影師Josh Shinner掌鏡,整體畫面風格溫暖柔和、極具家庭氛圍。影片中,王室三萌娃牽手走在草地上,當哥哥姊姊合力舉起最小的路易王子時,笑聲不斷,畫面真摯又療癒。

喬治王子生日照出自知名攝影師Josh Shinner之手。

許多粉絲也發現喬治王子手上藏了「彩蛋」,他佩戴的編織手鍊與去年11歲生日照中相同,據英媒《People》雜誌指出,這款手鍊源自美國歌手Taylor Swift的歌曲文化,是「Swiftie友誼手鍊」的象徵,代表粉絲間情感的交換與連結,甚至連查爾斯國王也曾被拍到戴上類似的手工手鍊。

喬治王子與夏綠蒂公主都曾被戴上類似手工手鍊。

據傳,這條手鍊可能是夏綠蒂公主製作並贈送給哥哥喬治的禮物,事實上,兄妹倆都曾在2024年夏天出席Taylor Swift的演唱會,手鍊也成為兩人一段共同回憶的見證。

喬治王子12歲生日照片與前段時間釋出的父親節全家福,皆為同一場景拍攝。

影片中還藏有另一個可愛細節,夏綠蒂公主圍上了一條明顯過大的蘇格蘭格紋圍巾,這條圍巾曾出現在父親節照片中,據推測可能是夏綠蒂「偷穿爸媽衣櫥」的可愛舉動。雖然喬治與夏綠蒂兄妹倆之間的「手鍊共同連結」似乎獨漏了年紀最小的弟弟路易,但他在影片中以一口「掉了門牙」的純真笑容現身,依然成功搶盡風頭、圈粉無數。

路易王子「掉了門牙」的純真笑容,超搶鏡。

延伸閱讀

「女王阿祖」童年禮服經典重生!夏綠蒂公主優雅接棒成王室最萌帶貨王

日劇女神40歲前閃婚破局!綾瀨遙姐弟戀沒下文曝為「這件事」做準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健康醫療網》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NEWS link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恒指出,當高血脂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對血管甚至心臟造成損傷,因此早期發現介入治療是關鍵,如今血脂藥物多元選擇,讓病患更有機會將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更理想,達到治療目標。

◎健康醫療網



臨床在高血脂用藥上,針對不同病患的症狀與身體狀況也有不同的治療選擇。(取自貼文)

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因此埋下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危險因子,尤其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現象,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達3成,事實上,經檢查確定有血脂異常,必要時可透過藥物控制血脂,如今也有新一代降血脂藥物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恒指出,當高血脂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對血管甚至心臟造成損傷,因此早期發現介入治療是關鍵,如今血脂藥物多元選擇,讓病患更有機會將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更理想,達到治療目標。

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 壞膽固醇成危險因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脂異常時往往都沒有臨床症狀,必須透過抽血檢查才能發現異狀,而血脂異常關鍵指標之一就在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李貽恒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升高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在心臟表現上則會因血管阻塞引發心肌梗塞,尤其近幾年國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現象,最重要的兩個危險因子,除了吸菸,另一個就是低密度膽固醇的升高。

血脂高風險罹病風險高 藥物控制成關鍵

李貽恒醫師指出,礙於血脂數值評估較為複雜,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聯合國內其他九家醫學會也提出血脂臨床共識,針對曾發生血管阻塞、心肌梗塞等病患,建議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小於70mg/dL,若為多重血管阻塞等更嚴重病患,低密度膽固醇則應控制55mg/dL以下,至於未發生疾病但已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則建議控制100mg/dL以下,基本上,若屬於高風險的患者都應透過藥物幫助控制血脂。

血脂控制不佳 新一代藥物提供治療新選擇

臨床在高血脂用藥上,針對不同病患的症狀與身體狀況也有不同的治療選擇;李貽恒醫師說明,最常見的第一線口服降血脂藥物為他汀類(statin)藥物,主要機轉是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過程的其中一個步驟,若單純使用仍無法達到治療目標,則可加上第二線口服降血脂藥物,藉由抑制膽固醇於腸胃道吸收達到控制血脂目的,不過第一線口服降血脂藥物對於少數病患可能會引起肌肉酸痛的副作用,目前也有新一代降血脂藥物可以選擇。

依據病患不同風險程度,選擇適合藥物有效控制血脂。(取自貼文)

依據病患不同風險程度 選擇適合藥物有效控制血脂

李貽恒醫師解釋,新一代降血脂藥物與他汀類藥物的機轉相似,同樣是從肝臟抑制膽固醇合成,但卻是從更源頭開始抑制,較不會有肌肉痠痛的副作用,因此根據過去臨床經驗,當少數病患在使用他汀類藥物後出現肌肉酸痛時,若已無法耐受,就可考慮以新一代口服降血脂藥物替代原本藥物,或當他汀類藥物已使用到最大劑量,且使用第二線降血脂藥物後,仍無法有效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則可考慮合併新一代降血脂藥物,以更有效達到治療目標。

降血脂藥物擅自停藥 醫:增加心臟病風險

不同降血脂藥物的使用還是得依據病患的血脂風險程度來做調整,最重要是病患一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就不能擅自降低劑量甚至停藥,以免反危及健康;李貽恒醫師表示,這是台灣病患最常見的問題,尤其屬於高風險病患,原本低密度膽固醇控制有加,卻突然停藥造成升高,促使血中變異性,也會埋下誘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有任何問題出現時,都先應經醫師評估,再討論是否得調整用藥。

低密度膽固醇理想數值?依據病人血脂風險來決定

李貽恒醫師也表示,臨床上得根據病人臨床風險來決定低密度膽固醇的理想數值,包括年紀、抽菸、高血壓等都屬於危險因子的評估條件,原則上,若為血脂中低風險者,建議可先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的改善,經三至六個月後重新檢測是否達到建議目標,若仍無法改善,則再與醫師討論長期藥物治療,最重要想要遠離高血脂,早期發現治療才是關鍵。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恒。(取自貼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東京人氣食堂創辦人「私藏台菜」名店曝 親筆信謝台灣觀眾
NEWS link
〔記者鍾志均/台北報導〕紀錄片《來自廚房的花束》記錄日本東京人氣食堂「Fumin」創辦人齊風瑞在料理背後的記憶與情感,人稱「風瑞阿姨」的她特地為台灣觀眾們整理出一份「風瑞阿姨台灣口袋名單」,值得各位饕客好好收藏。

風瑞阿姨在台北大稻埕漫步採買、品嘗台灣美食。(希望影視提供)

風瑞阿姨在紀錄片中台北大稻埕漫步採買,並前往「佳興魚丸店」、「豐盛食堂」、「波麗路餐廳」等台灣在地店家,另外她整理出「小李子清粥小菜」、「金蓬萊遵古台菜餐廳」、「盛園小籠包」等店家,這份清單也將於電影官方社群公布。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自廚房的花束》戲院首周特典,贈送齊風瑞「親筆感謝卡」。(希望影視提供)

《來自廚房的花束》東京食堂Fumin創辦人風瑞阿姨推薦台灣口袋名單。(希望影視提供)

風瑞阿姨雖然在日本出生成長,但父母都是台灣人,台灣電影代理發行商更將這句由風瑞阿姨親筆寫下的祝福,搭配本片當中由知名台灣插畫家高妍所創作的插畫,製作成感謝卡,作為上映戲院首週特典限量贈送,一同分享風瑞阿姨的味道與人生。《來自廚房的花束》將於7月25日在台上映。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灣傳統菜市場「這個東西」 讓她一秒回到南法
NEWS link
羅子秦/核稿編輯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YTR法國Anna日前在八大節目《WTO姐妹會》透露,在台灣傳統菜市場,竟讓她找到家鄉味,原來是菜市場常見的置物籃,讓她有置身南法的感覺。

法國Anna分享在台灣看到的家鄉味。(翻攝自WTO姐妹會 官方頻道YT)

莎莎與郭彥均主持的《WTO姐妹會》,日前探討「台灣竟讓外國人找到家鄉味」,法國Anna表示,她在傳統菜市場看到熟悉的塑膠籃時,彷彿置身南法的老家,她回憶,媽媽每次去買蔬菜、水果,都會帶著這種塑膠籃,然後將蔬果整籃帶回家,有時候也會先把商品連同塑膠籃帶回家,下次再還給攤商。

請繼續往下閱讀...

Jina分享在台灣看到的家鄉味。(翻攝自WTO姐妹會 官方頻道YT)

不只Anna,來自韓國的Jina也有類似感受。她提到,曾在台灣朋友家吃飯,看見紅色的盆子,立刻喚起滿滿的親切感,因為韓國人在製作辛奇(泡菜)的時候,也常用這樣的盆子,那畫面讓她瞬間有種「回到韓國」的感覺。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英搖滾樂教父奧斯本過世 享壽76歲
NEWS link
英國搖滾界傳奇人物奧斯本被譽為「黑暗王子。(翻攝自奧斯本IG)

林南谷/核稿編輯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英國搖滾界傳奇人物奧斯本(Ozzy Osbourne)被譽為「黑暗王子」,今(23)日傳出不幸在昨天過世,享壽76歲,家人對外發表聲明表示,奧斯本在親人陪伴下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綜合外電報導,本月5日奧斯本才在英國伯明罕舉行退休演唱會「Back to the Beginning」,沒想到事隔不到3周傳出他離開人世消息,許多歌迷得知消息難過不已,盼他一路好走。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奧斯本1948年出生英國伯明罕,因擔任傳奇樂團「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主唱而成為家喻戶曉歌手,他擁有獨特嗓音與充滿戲劇性舞台表現,退出樂團後展開個人音樂生涯,更以真人秀《The Osbournes》成為跨世代文化表徵。

稍早,奧斯本家屬也在他IG難過寫下:「我們必須報告,我們最愛的奧茲奧斯本已過世,他和家人在一起被愛包圍,這時請大家尊重我們的隱私。」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健康網》重訓前補充碳水 研究:7關鍵加倍夠力
NEWS link
營養師說,據國外研究,重訓前補充碳水是否有助提升表現,應考量訓練時間是否大於45分鐘、空腹8小時以上、訓練數量多寡等情況;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追求重訓增肌者不在少數,但運動前到底要不要吃東西,各有不同主張者。營養師科提斯指出,據國外研究表示,補充醣類並不會提升重訓最大力量的表現,但會增加訓練量,尤其是在訓練時間大於45分鐘、空腹8小時以上、訓練數量多寡、進行下肢訓練、受訓者的飽足感、增加血中乳酸量、提供血糖作為能量等情況下,補充碳水有助增加表現度。

科提斯於臉書專頁「營養師科提斯-運動營養與科學體重管理」發文表示,有的人習慣空腹進行重量訓練,因為怕練到一半腸胃不適、甚至想吐。但醣類是中等到高強度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重量訓練屬於高強度運動,所以醣的補充,對於重量訓練的表現應該很重要。不過,關於醣類對重量訓練表現的研究結果卻不一致。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訓練時間短效益不明顯

科提斯指出,研究結果顯示,補充碳水有的有用,有的沒用。沒用的結果,較常出現在訓練時間較短,或是攝取醣類是否可提升力量表現的研究中。有用的結果,則較常出現在訓練時間較長,或是攝取醣類是否可提升訓練量的研究中。整體而言,醣類較不會提升最大力量的表現,但會增加訓練量,尤其是在訓練時間大於45分鐘時。

醣類對重訓表現提升的3方式

科提斯說,在1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中提及,補充醣類可能透過3個方式提升表現:增加肌肉中肝醣的儲存量;維持血糖,提供能量;透過口咽接受器,刺激能量提高運動機。至於若想補充醣類提升重量訓練表現,則可考慮以下7點:

●訓練時間大於45分鐘以上、組數8-10組以上,補充醣類可改善表現。

●空腹8小時以上,例如:一早起床後,補充醣類可改善表現。

●練到力竭的組數影響醣類補充的效果,所以訓練量增加時,醣類補充的重要性也增加。

●醣類補充似乎對於下肢訓練更有幫助,所以在進行下肢訓練前及訓練中,補充醣類可能很重要。

●補充的量或許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讓受訓者感到能量充足,以及不會覺得餓。

●醣類補充會增加血中乳酸量,可能是因為提升訓練量的關係,影響恢復所需時間。加上可能會需要增加休息天數,所以須考慮值不值得。

●血糖是直接可供使用的能量,所以會影響訓練量。運動中補充容易使用的醣,例如:運動飲料,可提升或維持血糖濃度。

科提斯總結說,由於每個人習慣的方式不同,建議可以考量自己的訓練量及習慣後,再考慮是否在訓練前及訓練中補充醣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小馬可仕讚「最強大夥伴」 川普:菲律賓先前傾中「又回到我們身邊」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22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白宮會面。(路透)

2025/07/23 07:51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二(22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在白宮會面,雙方達成貿易協議,美國略為微降低菲律賓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為19%,菲國對美國產品則實施零關稅。川普也透露,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訪問中國,並指出,菲律賓在他去年11月當選後已與北京保持距離,「菲律賓當時可能傾向中國,但我們很快就扭轉了這種傾向」。

綜合外媒報導,小馬可仕是川普第二任期內第一位與他舉行會談的東南亞領導人,他在橢圓形辦公室,與媒體熱烈談論美菲兩國關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公開的記者會上,川普表示,如果馬尼拉與北京保持友好關係,他一點也不會感到困擾,他稱「我不介意他(菲律賓)和中國相處得好,因為我們和中國相處得很好」,「他必須做對國家有利的事……你和中國打交道,我一點也不介意。」

然而,小馬可仕表示,菲律賓「沒有必要」平衡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並表示,他主要關心的是「保衛我們的領土和行使我們的主權」,也強調與盟友密切合作的必要性,小馬可仕並補充「我們最強大的夥伴一直是美國。」

川普也暗示,他可能很快就會前往中國,稱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中國進行訪問,並指菲律賓在他去年11月當選後已與北京保持距離。川普說,在他連任之前,馬尼拉「傾向」北京,但在他連任之後,「他們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川普表示:「我認為上屆政府與他們相處得不好,而我們與菲律賓保持著良好的軍事關係,且這種關係已經恢復。」他強調:「這個國家可能曾經傾向於中國,但我們很快就扭轉了這種局面……我當選後,一切都改變了,他們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全球都在看!《路透》專題報導大罷免 直指國民黨受中共支持
NEWS link
台灣的大罷免行動引起國際關注。(資料照)

2025/07/23 07:40

首次上稿 00:38

更新時間 07:40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首波大罷免投票將於本週六(26日)登場,不只國內高度關注結果,這場放眼全球民主國家前所未見的公民運動,也受到國際討論。世界排名前三大的新聞通訊社《路透》,22日特別做了大罷免專題報導,下標更直指當前面對罷免危機的國民黨立委,都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22日以「台灣將舉行大規模立委罷免投票,中國力挺在野黨」為標題進行專題報導,開頭就直指這場罷免行動可能徹底改變台灣立法院權力版圖,令人意外的是,被罷免的在野黨立委竟然獲得兩個不同尋常的支持者,那就是中國政府官員與中國官方媒體的支持。

《路透》表示,去年賴清德雖然順利當選總統,但其所屬的民進黨失去立院多數,從那之後,在野黨挾席次優勢頻頻跟執政黨對槓,不僅通過許多民進黨政府反對的法案,還削減政府的各項預算,尤其國防預算更是受到嚴重影響,這讓台灣在面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威脅時,處於更不利的狀態。

推動大罷免的民間團體向《路透》強調,他們所發起的是一場明確的「反共」運動,國民黨正明目張膽出賣台灣利益,包括派立委前往中國「交流」、不支持提高國防預算、在立院製造各種混亂等等。而國民黨則堅決否認這些指控,並反過來指責賴清德進行「獨裁統治」,且用「綠色恐怖」來壓迫反對勢力。

《路透》接著說,面對大罷免危機,更讓國民黨感到不安的是中國沒有保持沉默,他們一向都非常擔心中國介入宣傳反罷,會被政敵拿來炒作。今年6月,就有負責對台政策的中國高官明確表示,稱這次大罷免是賴清德的「政治陰謀」;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還曾在記者會上批評賴政府,用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用盡各種手段來打壓台灣在野黨。

大罷免重要推手曹興誠向《路透》直言,中國這些言論,等同替他們的主張背書,恰恰證明罷免運動的必要性,「這證明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是站在同一邊,這反而幫了我們的忙」。面對這類批評聲音,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則向《路透》宣稱,「我們和所有台灣人的想法一致,這是我們台灣人自己的事,這是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大政黨各自爭取民眾認同與支持的問題,完全跟中國大陸無關。」

不過專門分析中共官媒的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統計,光是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官方媒體及其附屬的社群媒體帳號,就已經發表大約425篇文章或影片,將這次罷免運動形容為賴清德政府的「獨裁」與「綠色恐怖」。中共最大黨媒《人民日報》還曾經在今年4月發表評論,指責賴政府「肆意濫用罷免制度打擊反對黨,企圖建立『綠色獨裁』』。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中國跟國民黨對大罷免的批評口徑幾乎一致,中國顯然非常關心這次大罷免是否會成功,《路透》還特別針對此事請求國台辦置評,但到現在還未有回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26日罷免投票結束 中市三罷團總部將成為「計票中心」
NEWS link
七月二十六日罷免投票,中市市區的三罷團總部會成計票中心。(資料照)

2025/07/23 07:51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距離台中市中四、中五、中六的三選區罷免投票日倒數72小時,中市民進黨部開始發簡訊,呼籲黨員26日出來投票;此外,以往選舉時,民進黨中市黨部會設計票中心,由於此次罷免由罷團主導,因此黨部不設計票中心,「中四廢翔」「中五斷健」及「中六敲羅」三個罷團的總部成「計票中心」,由於罷團較無計票經驗,而黨部將派員協助。

此外,民進黨將與罷團合作,在25日晚上的東區建成路、振興路口舉辦選前之夜,邀請導演王小棣及沈伯洋等人到場,而陳柏惟、蔡其昌、何欣純、音樂人與農村武裝青年也到現場開講。

請繼續往下閱讀...

7月26日台中市市區中四、中五、中六的3個選區將舉行廖偉翔、黃健豪及羅廷瑋的罷免投票,而當晚3選區的罷免團體「中四廢翔」、「中五斷健」及「中六敲羅」將各在自己的總部設立計票中心。

民進黨中市黨部主委許木桂表示,由於此次罷免投票是由罷團所主導,因此黨部不會有計票中心,但是黨部會派員到三個罷團的總部協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MLB》不只看上國聯全壘打王! 小熊還想買皇家明星先發
NEWS link
皇家先發投手魯戈。(資料照)

林子翔/核稿編輯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小熊昨日被皇家以12:4打爆,陣中布朗(Ben Brown)暌違近1個月重返大聯盟登板卻狂失7分(6責失),如此表現讓球隊得在季中交易除了三壘外,再去找尋先發人手的補強。

先前小熊被傳出有意網羅目前國聯全壘打王蘇亞雷斯(Eugenio Suárez),今天資深記者摩洛西(Jon Paul Morosi)透露,小熊近期也在尋找先發人手補強,並看上皇家隊的明星強投魯戈(Seth Lugo)。本季結束後,魯戈有1500萬美元的球員選擇權,他可以選擇跳出成為自由球員,因此讓他成為今年交易大限前的熱門交易標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熊先發投手泰昂(Jameson Taillon)在7月初因為右小腿拉傷進入傷病名單,昨天的比賽是他們在泰昂受傷後第三度使用非正規先發,但是小熊在這三場比賽全部輸球且狂失31分。

現在小熊隊先發只能仰賴菜鳥霍頓(Cade Horton)、老將瑞伊(Colin Rea),以及生涯首度入選明星賽,但是繼2019年後再次投破100局,明星賽後有高機率表現下滑的34歲左投波伊德(Matthew Boyd)。

皇家今天賽前戰績為49勝52敗,根據《ESPN》記者歐尼(Buster Olney)表示,願意讓皇家交易的前提是能夠提升他們未來的進攻能力,而小熊農場前4位新秀都是野手,或許雙方會是不錯的交易夥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北東偶雨中南午後雷陣雨 天氣悶熱防曬多補水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3日電)氣象署表示,今天台灣附近吹著偏東到東北風,桃園以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不定時會有些局部的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

氣象署指出,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其中嘉義以南山區及平地降雨機率皆高,新竹至雲林則以山區為主,中南部山區雨勢有機會較大,請多留意。降雨減少,天氣較為悶熱,各地高溫約31至35度,竹苗及中南部內陸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請多補充水分。

離島天氣:澎湖多雲時晴,氣溫26至31度;金門陰時多雲短暫陣雨,氣溫26至33度;馬祖多雲短暫陣雨,氣溫26至30度。

氣象署表示,新竹以北、恆春半島及金門、蘭嶼、綠島局部地區易有平均風6級或陣風8級以上的強風;南部、恆春半島沿海及澎湖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浪高可以來到2至3米左右,海邊活動請注意自身安全。

適逢年度大潮,氣象署指出,台南、高雄、屏東、台東、恆春半島及基隆北海岸、宜蘭沿海在漲潮期間水位偏高,可能發生海水倒灌,沿海低窪區域請注意排水不易、局部淹水現象,請避免在海岸、港口、潮間帶等區域逗留。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氣象署指出,昨天下午2時形成的熱帶性低氣壓,今天凌晨2時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1130公里的海面上,未來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預計週四、週五會來到台灣東北方外海附近,屆時北台灣降雨將會增多,此熱帶系統後續變化仍大,請多留意最新預報資訊。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顯示:23日環境風場為偏東風至東北東風,西半部擴散條件稍差,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稍易上升;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空品區為「普通」等級;詳查https://www.moenv.gov.tw。(編輯:李亨山)1140723

烏克蘭將縮反貪機構獨立性 國內外憂影響入歐盟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23日專電)烏克蘭22日通過一項爭議性法案,收緊兩大反貪腐機構的獨立性,引發國內外譁然。批評者憂心,法案可能削弱烏克蘭推動法治改革的努力,進而影響加入歐盟進程及獲得西方國家援助的條件。

法案內容允許由總統任命的檢察機關對烏克蘭國家反貪局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Bureau of Ukraine,NABU) 與專門反貪腐檢察院 (Specialised Anti-Corruption Prosecutor's Office,SAPO)進行更直接的監督,日後兩機構的行動須經由總檢察長核准,甚至可撤銷調查,此舉被視為削弱長期以來維持的機構自主性。

根據「烏克蘭真理報」報導,編號12414號法案以263票贊成、13票反對完成二讀程序。法案通過後,須由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簽署生效。澤倫斯基隨後發表演說指,NABU與SAPO會繼續運作,但有需要在檢察長來確保犯法者得到懲署,「反貪腐機構只有在沒有俄羅斯影響下,才會奏效。一切都需要被清洗,亦需要更多法理。」

烏克蘭安全部門於週一(21日)拘捕兩名NABU官員,指控他們與俄羅斯情報機構勾結,涉嫌洩漏執法資訊。NABU指控,情報人員在未持有法院令狀的情況下,對該機構至少15名員工實施搜查,形同癱瘓單位運作。

NABU在過去曾多次披露國內高層政要的貪腐行為,如在上月指一名在任副總理,於一項國有土地發展項目涉收取34萬美元(約1000萬新台幣)賄款。該次搜查行動,雖然安全部門稱未有取得兩機構的調查數據,但事件觸發NABU與SAPO機構的獨立性或被僭越,繼而觸發週二的法案。

法案通過後,首都基輔與西部城市利維夫(Lviv)出現集會抗議,數百名民眾走上街頭反對該案,呼籲政府勿重回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執政時期的腐敗舊制。烏克蘭政治學院也宣布撤銷六名贊成議案議員的舊生資格。

NABU局長克里沃諾斯(Semen Kryvonos)公開呼籲總統拒簽法案,直言法案一旦實施將「摧毀」烏克蘭多年來的反貪改革成果。

此案也引發外交層面,七大工業國(G7)駐烏克蘭大使聲明表示關切,烏克蘭總檢察長克拉弗成柯(Ruslan Kravchenko)昨於社群媒體表示,已就NABU事件向G7代表說明,並指安全局局長馬列克(Vasyl Maliuk)亦有參與會面。

歐盟東擴政策負責人柯斯(Marta Kos)在社群平台X發文指出,削弱NABU的主權是「重大倒退」,強調NABU與SAPO的獨立性是烏克蘭邁向歐盟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美國倡議團體「人權至上」(Human Rights First)也發表聲明批評,稱此舉嚴重削弱反貪機構的功能,損害國內外對烏克蘭改革的信心。成員杜列特(Brian Doolet)表示:「NABU與SAPO的設立是2014年革命後的重要成就,削減他們的獨立性只會把情況倒退⋯⋯嚴重削弱國際對烏克蘭反貪腐的信心。」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24年貪腐印象指數,烏克蘭得分35分,於全球180國中排名第105,與塞爾維亞並列。該機構指出,烏國當前反貪改革多為表面文章,實際進度有限。

歐盟於2022年接納烏克蘭為入盟候選國,但同時列出多項條件,包括深化反貪改革、保障言論自由與強化司法獨立等。美歐等援助國家也多次強調,烏克蘭應以透明治理為前提,方能持續獲得資金支持。(編輯:陳承功)1140723

美國會23日舉行「與台同陣線:抗中國政治戰」聽證會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22日專電)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23日將舉行「與台灣同一陣線:反制中國政治戰」聽證會。出席證人包括曾以美軍40年來首位現役二星將領身分訪台的情報專家史都德曼,以及提出中共企圖掌握台灣總統維安資訊的學者孟沛德。

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CECC)日前發布公告,指中國不斷升級針對台灣及其支持者的秘密、脅迫及域外手段,威脅台灣民主,也引發外界對美台關係的懷疑及不信任,並試圖形塑涉及台灣地位的法律及學術論述。

CECC指出,23日(美東時間上午10時)的「與台灣同一陣線:反制中國政治戰與跨國鎮壓」(Stand with Taiwan: Countering the PRC’s Political Warfare and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聽證會,將聚焦中共針對台灣及台僑不斷擴大的政治戰爭及鎮壓行動。

此外,聽證會也將探討中共戰略的數個面向,包括對台灣發動的政治與認知戰、對台僑進行噤聲、審查或恐嚇的行動,以及中國「懲治台獨22條」的域外影響等。

前美國海軍情報局(ONI)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孟沛德、南加州大學(USC)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助理教授黃韻琪(Audrye Wong)將出席作證,台灣立法委員范雲則是視訊與會。

史都德曼曾是美軍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中,負責情報的J2部門指揮官。他今年6月對中央社證實,於2021年成為美軍40年來首位訪台的現役二星將領。

他當時受訪談6月兵推「台灣組」未打第一擊的戰略困境,建議台灣須證明已竭力避免直接回應,不斷拋出影片、無線電通話音訊以還原事件、戳破北京論述,才更有機會贏得輿論。

孟沛德的公部門職涯始於中央情報局,擔任反情報分析師,也曾於聯邦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擔任高階研究員,現任華府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主席。

他4月出席智庫座談時表示,中共長期關注台灣憲兵及總統維安體系,也從俄烏戰爭了解領導階層於戰時存續的重要性,再看共軍模擬台灣總統府的訓練,這一切的目的在於即時掌握台灣總統的維安細節。

CECC是美國國會2000年10月成立的獨立委員會,成員跨參、眾兩院也含民主、共和黨,負責監察中國法治發展及人權,並在每年向美國總統和國會提交年度報告。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CECC主席為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共同主席為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兩人都屬共和黨且長期友台。史密斯今天下午透過聲明表示,75年來,中國持續試圖透過嚴酷的法律戰、恐嚇及宣傳手段強行控制台灣。

他說,結合專家證人提出的政策建議與證詞,CECC將審視反制中國壓制手段的政策倡議,並推動限制中共治外影響力的立法,例如「跨國鎮壓政策法案」(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Policy Act)及「與台灣同一陣線法案」(Stand with Taiwan Act)。(編輯:陳慧萍)1140723

歐盟官員:中國正觀察美歐反應 烏克蘭戰局牽動台海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國防委員庫比柳斯近日表示,歐洲與美國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展現團結立場至關重要,歐洲保衛烏克蘭的能力「無疑將影響中國對台灣的決策」。

美聯社報導,庫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造訪華府時指出,俄羅斯在經濟上無法與美國及其歐洲盟友競爭。挑戰在於如何讓這些盟友團結一致,對烏克蘭提供堅定且協調一致的支持。

庫比柳斯還說:「我們必須了解,一旦結合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實力,我們的總和大約是俄羅斯的20倍。我們需要的是政治意志。」

他告訴記者,俄羅斯並不是唯一關注美國及其盟友如何應對這場入侵的國家。北京領導人也密切關注烏克蘭戰爭,以此推測國際社會對台灣遭受侵略時可能作出的反應。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庫比柳斯指稱:「我們必須明確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中國正在觀察。」

「基輔郵報」(Kyiv Post)報導,庫比柳斯造訪華府時強調,烏克蘭衝突帶來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影響。他表示,歐洲保衛烏克蘭的能力「無疑將影響中國對台灣的決策」。(譯者:陳正健)1140723

南橫利稻路段坍方交通中斷 預計下午2時搶通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Fans stunned by England comeback to win place in Euros final
NEWS link
'I thought we were out': Fans stunned by England comeback to win place in Euros final

Waiting outside the packed Stade de Geneve during Tuesday night's semi-final between England and Italy was a unique experience.

Loud cheers and competing chants of "come on England" and "Italia" were in the 96th minute replaced by an almighty roar that lasted a full 30 seconds.

I furiously refreshed the BBC Sport live page, wondering what on earth had happened.

Michelle Agyemang had scored the equaliser.

I had been expecting to interview disappointed England fans heading back to their hotels in Geneva to book early trains and flights home. Instead, I had to make another plan.

Already, I had spoken to a few people leaving the match early to get a head start on the crowds.

"I feel like they've got it in them, they're going to win," Kaz told me on her way out.

Kaz clearly knew something I didn't.

Three minutes later, when Chloe Kelly scored in extra time, I thought "how do England keep doing this?" It seemed I wasn't the only one.

"Honestly, in that last 10 minutes, I thought, we're out of it, we're going home. But they always pull it out of the bag," one delighted fan, Melissa, told me when she emerged from the stadium.

"I'm absolutely over the moon."

Also among the elated tide of England fans were 12-year-old Jessica and her Mum, Serena. I could barely hear them over the din of excited screaming, honking of horns, and rousing renditions of Three Lions.

This was the first Euros semi-final Jessica has ever attended. Her assessment of the game? "England played well and Italy played okay too."

I asked her if she plays football? "No," she answered.

"Not yet, anyway," her Mum said, laughing.

Newspaper headlines: 'RIP Ozzy' and 'LionYESSS!'
NEWS link
'RIP Ozzy' and 'LionYESSS!'

31 minutes ago Share Save Share Save

A majority of papers feature the death of Black Sabbath frontman Ozzy Osbourne, aged 76, on their front pages. Sir Elton John's tribute to the "trailblazer and rock god" leads the Daily Star. It is also one of the papers that moved quickly enough to react in their early editions to the late-night heroics of England's women footballers - who sealed an extra-time win over Italy to reach the Euro 2025 final. "LionYESSS!" is the paper's assessment.

"RIP Ozzy" is the simple headline for the Daily Mirror, which runs a full=page picture of the "rock wildman" performing in a chair at his farewell concert in his home city of Birmingham just 17 days ago. "Italian job's a good 'un" is the paper's top bar headline, which features Lioness Michelle Agyemang, the 19-year-old goalscorinng substitute in England's nail-biting win.

The Sun leads their tribute to the "self-proclaimed Prince of Darkness" with a photo of Ozzy Osbourne with his wife Sharon. The paper reports that the "rock legend" died after battling Parkinson's disease, but that he had been "determined" to perform at that final show earlier this month.

Ozzy and the Lionesses both make the front page of the Times, but the paper leads with government concerns that the impact of immigration and the cost of living could lead to a "summer of riots". Prime Minister Sir Keir Starmer is demanding "urgent action" from cabinet officials to avoid unrest, with Deputy Prime Minister Angela Rayner warning that immigration was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ety".

The Daily Telegraph leads with the police response to violent protests this week outside an asylum hotel in Epping, Essex. The paper says that Essex Police have "admitted" to directing "pro-migrant" counter-demonstrators from Stand Up to Racism to the hotel, action which protesters said "prompted the violence". The storey adds that the force will hold a news conference today to explain its policing of the protests.

Mounting international condemnation of Israel's actions in Gaza fronts the Guardian. UN Secretary General António Guterres says that "the last lifelines keeping people alive" in the territory were "collapsing", while the EU's top diplomat Kaja Kallas says the killing of civilians is "indefensible". More than 1,000 Palestinians have been killed by Israeli forces while seeking aid at food distributions sites since May, according to UN figures cited by the paper.

A photo of starving child Muhammad in Gaza is the full-page lead for the Daily Express, which says in a stark headline "For pity's sake stop this now". The emaciated child in "Gaza hell shames us all", adds the paper's sub-headline.

Families grieving the loss of relatives in last month's Air India crash are "suffering further" after their bodies were incorrectly identified before being sent to the UK, the Daily Mail leads. The paper reports one family had to abandon funeral plans after learning a coffin contained the body of an unknown passenger instead of their family member.

British workers will get "emergency access" to pension cash under a plan to boost savings, the i Paper reports. The money will be tied to retirement funds, but unlike retirement pots, iyt could be accessed earlier "if needed in a financial emergency".

Even if you didn't catch Covid, the pandemic "aged our brains", says the front page of Metro. Scientists found that isolation and the stress of "not knowing when the two-year coronavirus crisis would end" was to blame, in the research that included 1,000 people.

The estate of British tech tycoon Mike Lynch, who died in a yacht accident last year, will be bankrupted following a High Court ruling that it owes more than £700m to Hewlett-Packard, the Financial Times reports. The Lynch family is considering whether to appeal the ruling, according to 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