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社會
政治
科技
生活
其他
RSS
首波罷免落幕柯文哲仍被關 陳佩琪:8/6北所外唱生日快樂歌
NEWS link
726罷免投票全數未通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今表示,投票前一天,她走在回家路上遭青鳥大吼「大罷免大成功」;罷免算結束前半段,但她的先生一樣被關坐冤獄中,過往8月6日柯生日時,柯換心病人都會跑來幫慶生,今年大家去北所外唱吧。」

陳佩琪在臉書發文表示,記得賴總統說過「如果…,青鳥就會飛出來」,罷免投票前一天,她從住家附近下公車,走在回家路上,突然有個女士,可能就是賴總統口中所謂的青鳥,跑到前面大吼「 大罷免大成功」, 不忘頻頻回頭來比嘲弄手勢,可能是想吸引周遭民眾對她吐口水,後來看沒人跟進,就悻悻然、用跳躍式步伐離開。

陳佩琪說,隔天投票前,記者問她時,滿腦子想著這個場景,脫口說「台灣社會怎麼會被撕裂至如此?」心裡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國家?這幾天更能感受到那種無奈了,但抗議沒用,因為意見不合就是中共同路人,青鳥和一些寶島logo的粉專說「不爽, 滾去對岸別回來…。」

陳佩琪表示,罷免算是結束前半段了,但先生一樣被關坐冤獄中,民進黨講的好聽,說不干涉司法,那代表我國司法就是這樣子,實在是令人傷心,「我們的司法水準就是這樣?」京華城案中專業的委員都沒事,卻抓一個不知情、尊重專業去做決定的市長一年不放?

陳佩琪質疑,請問這是國家哪門子的法律?柯文哲有找什麼都委會的委員,要他們做出違反自己專業的決定?還是高雄亞灣按同一法條的都市計畫、細部給容獎可以,高雄可以,但台北不行?台灣實施地方自治法那麼多年以來,那麼多都更、都計的案子,就京華城是圖利通過?

陳佩琪向法務部長鄭銘謙喊話,表示別急著在大罷免後拚命升這些人官位,除釐清最近被爆出的司法關說是否屬實外,應該出來說明她的疑問,「我的先生好歹也有家人、也是命一條,法務部長您能回答我嗎?聽說呂政燁法官要調離原職位了,前事未了,請釐清後再走…。」

柯文哲生日將至,陳佩琪說,過往柯文哲生日時, 柯的換心病人都會跑來幫慶生, 有一年柯文哲正好在醫院做手術、仍住院中,留下一張很特別、在醫院的慶生照,沒多少笑容,除亞斯個性使然外,應該是傷口很痛吧,「他們熱情地幫他唱生日快樂歌,今年大家去北所外唱吧。」

賴清德稱關稅是階段性結果 藍智庫:已經衝擊產業信心
NEWS link
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關稅20%,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今日表示,關稅與匯率的疊加效應使許多廠商延後投資計畫,甚至開始消極觀望市場動向,台灣經濟雖仍具基本韌性,但在對外貿易極度依賴的體質之下,若政府繼續以空洞語言面對實質衝擊,產業信心只會持續下探。

針對美國課台灣20%關稅,賴清德總統今日現身表示,這僅屬「階段性結果」。

國政基金會表示,顯示談判尚未完成,後續稅率仍有變動可能。然比起原先預告的32%已有所下修,但整體交換條件至今未見公開,使得產業界與社會各界反而更加不安。這個「暫時的數字」並非終局,卻已對市場信心造成實質衝擊。

國政基金會表示,對照日本與南韓談得的15%結果,台灣的關稅協議不僅數字偏高,相關內容也缺乏清晰交代,至今連影響範圍、適用產業為何都未說明。相較之下,日韓政府在協議達成後,皆有主動公布稅率安排與相關配套措施,使企業能及早掌握方向、預作準備。反觀賴政府,不僅迄今未公布任何受影響項目清單,對於實際交換條件與戰略產業規劃也刻意迴避,僅以「戰略合作」、「對等原則」等空泛措辭模糊焦點。即使總統今日親自召開記者會,依然未說清楚政府承諾了什麼,產業界仍處於資訊真空,只能在不確定中舉棋不定。

國政基金會表示,企業面對的壓力並不僅止於關稅。2024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已升值超過10%,為亞洲升幅最快的貨幣之一。對於仰賴出口訂單的製造業來說,這種幅度的匯率波動意味著大量成本浮現,許多企業甚至來不及進行有效避險,實質利潤已大幅壓縮。換言之,即使關稅政策已打階段性結果,企業實際的經濟傷害早已發生。政府不能只談關稅、忽略匯率,應立即提出針對短期衝擊的緩衝機制與財務支援措施,而非一再等待談判結束後才「補破網」。

國政基金會表示,直到目前為止,中央政府仍未能提出完整、具體的關稅衝擊評估報告。相較之下,國民黨智庫早已主動進行調查,由管中閔召集,結合國政基金會與民眾黨政策會推動的「民間版台美關稅衝擊評估」報告,透過訪談電子、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紡織與傳產等五大產業,所得結果值得重視。包括超過五成企業表示「政策不明已造成實質損害」,包括毛利驟降、訂單延遲與資金調度困難;有25%的企業暫停增員,23%正在評估將部分產能移往海外; 即使關稅稅率最終定為20%,依據模型估算,過半數企業營收將下滑10到30%,其中中小企業更有35.8%預期會衰退超過三成。

國政基金會表示,關稅與匯率的疊加效應,已使得許多廠商延後投資計畫,甚至開始消極觀望市場動向。台灣經濟雖仍具基本韌性,但在對外貿易極度依賴的體質之下,若政府繼續以空洞語言面對實質衝擊,產業信心只會持續下探。

國政基金會呼籲賴政府,不應再以覆議、釋憲等政治手段回應在野黨所提出的建議。包括國民黨與民眾黨共同推動的「關稅衝擊評估報告」,以及針對中小企業所提出的普發現金、匯率補貼與短期紓困方案,皆是從實務出發、應對迫切需求的具體建議。面對外部變局,政府的責任是穩定信心、主動應對,而不是把決策拖延成另一種政治鬥爭。

國政基金會也呼籲率團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及相關官員,赴立法院進行公開專案報告並備質詢,讓國會能夠知悉談判過程中的困難與相關利益如何折衝交換等,確保政府是否善盡責任,捍衛最大國家利益。

國政基金會表示,台美協議達成後,立法院有責任要求行政部門提出衝擊影響評估,並召開公聽會聽取相關產業與專家之意見。對於受到影響的特定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立法院必須表態聲援,或要求政府提出因應特別條例之加強版。

國政基金會總結,政府必須向國人開誠布公,攜手在野黨共同面對挑戰,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讓國會與民意當政府後盾,使得政府對外談判有底氣,這是賴政府無法迴避的責任。

美參議院委員會通過法案 授權總統動用10億美元援台
NEWS link
美國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今天初步通過約8520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兆元)的國防部支出法案,除了強化海軍造艦計畫及擴大飛彈生產外,還決定授權川普動用10億美元「總統撥款權」援台。

法案文本並未正式公開。不過,民主黨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今天對媒體表示,委員會同意授權總統根據「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Authority, PDA),從庫存中調撥軍事裝備運往台灣。

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去年9月第2度動用「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5.67億美元。這是美國迄今對台最高額的PDA援助計畫。

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學者葛梅茲(Eric Gomez)長期提倡台灣應發展不對稱戰力,他去年於「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刊文分析美國對台軍售延宕原因,及何以「總統撥款權」可能是暫時解方。

葛梅茲指出,台灣靠外國軍事銷售制(ForeignMilitary Sales,FMS)獲得大多數美國武器,這通常需要從零開始製造主要武器系統。所有超過一定門檻(台灣約為1400萬美元)的FMS都必須通知國會。

FMS的官僚設計使流程相對緩慢,從通知國會到交付的一些延遲情形是可以預期的。然而,在等待同型美國武器時,台灣常常發現自己比其他國家等更久。他說,「總統撥款權」讓美國總統得以轉移庫存中的軍品及服務,因此不存在等待製造時間。如果部署得當,動用「總統撥款權」可以在推動台灣走向不對稱防禦態勢,並在提高其自衛能力方面發揮寶貴作用。

今天通過的法案還將支持增加援助烏克蘭的金額至8億美元。

昆斯表示,除此之外,法案還將為波羅的海安全倡議撥款2.25億美元,並額外撥款1.19億美元用於強化歐洲司令部的集體安全,這些投資「都在某種程度上與烏克蘭相關」。

法案另含2000萬美元用於與支持「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第二支柱的研究計畫,相關內容包括在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等新科技的軍事應用上進行合作。

法案出委員會後,還需經過參議院全體表決,且參、眾兩院必須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經川普簽署後才成為法律。眾議院18日通過的法案編列援台金額5億,向台灣提供國防物資、服務,以及軍事教育和訓練。

施俊吉籲政院適時公開談判狀況 藉政黨反彈、民怨迫對手讓步
NEWS link
川普政府今天公布台灣最新對等關稅稅率為20%,府院定調為暫時性稅率,協議達成後有望再降。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指出,國際談判是「五面賽局」,善用國內政黨反彈、國民憤怒,有時能向對手形成壓力避免極端損失,適時公開談判狀況,是談判策略和技術的運用,「政府在堅持什麼?讓我們一起幫忙談判好嗎?」

施俊吉在臉書發文指出,國際談判要對抗的不只是對手,還要面對己方的人民與國會,以及對方的人民和國會,因此是一種「五面談判」的賽局。

就「己方的人民與國會」而言,施俊吉指出,他們人多嘴雜、意識形態分歧,但是如果善用這些多元意見、政黨反彈與國民憤怒,有時反而能形成壓力,壓迫對手讓步;有時則能形成藉口和盾牌,閃躲對手的貪婪和需索,避免極端損失。

他說,在適當的時機公開談判狀況,不是什麼透明不透明、民主不民主的問題,而是談判策略與談判技術的運用問題。

施俊吉表示,現在是公開台美貿易談判的時候了,美國關稅從32%降到20%,台灣讓步了什麼?為什麼不是15%,而是20%,台灣少給了什麼?要取得15%,台灣還得貢上什麼?「政府在堅持什麼?讓我們一起幫忙談判好嗎?」

英國前首相強生將訪台參加安全論壇 拜會政府高層
NEWS link
「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5日登場,英國方面消息人士表示,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將應邀出席發表演說,並會晤台灣政府高層。

凱達格蘭論壇由遠景基金會主辦;根據已公布議程,應邀與談的外國政要有加拿大前國防部長康尼(Jason Kenney)。外交部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預告,論壇將有「神秘嘉賓」。據了解,「神秘嘉賓」就是強生。這是強生首次訪台。台灣是強生海外訪問行程的其中一站;他在亞洲的停留地點包括中國。

保守黨籍的強生歷任倫敦市長、外交大臣和首相。在英國政壇,強生未以「對中鷹派」形象著稱,2019至2022年首相任內更曾自稱是Sinophile(親華派),並推動強化與中國的經貿投資連結,包括恢復英中經濟財金對話(EFD)及英中聯合經濟貿易委員會(JETCO)會議。

當時因為北京單方面毀棄對港「中英聯合聲明」、破壞香港民主體制,EFD及JETCO會議分別在2019和2018年之後即未舉辦,直到去年7月英國工黨政府上台,於今年1月在北京恢復舉行EFD。強生的父親和兄弟在中國也有廣泛政商人脈。

此外,中國擬在鄰倫敦金融城的英國皇家鑄幣廠舊址興建「巨型使館」作為大使館新址,對國家安全和人權侵害疑慮近期曾在英國引發數波抗議。英國中央政府官員6月曾在國會表示,英方擬在9月9日之前裁決是否核准中國使館建案。

中方購入使館預定地即是在2018年強生外交大臣任內,且中方當時即表明使館用途。同時,英方推動擴建在北京的英國使館,但建案同樣須經中方批准。

另一方面,強生擔任首相期間,英國政府於2021年發布「外交國防安全政策綜合檢討報告」(IntegratedReview, IR),確立「向印太傾斜」政策方針。2023年,英國政府發布新版IR(IR23),除了首次在IR提到台灣,另明文確立印太區域為英國政府對外政策永久基柱之一,宣示英國對印太區域的長期戰略願景。

有分析認為,保守黨的脫離歐洲聯盟(EU)政策讓英國在印太區域得以更自主、靈活施展。去年12月,英國正式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第一個位於歐洲的成員經濟體,被視為有助制衡中國的潛在影響力、確保CPTPP的高標準。台灣與中國皆於2021年9月申請加入CPTPP。

此外,也是在2021年,英國首次對印太區域展開航空母艦打擊群行動部署,一艘編隊巡防艦當年9月穿越台灣海峽,北京表達強烈不滿。今年4月,英國再次向印太區域部署航艦打擊群,且官方和軍方在公開發言均對打擊群在部署期間,在台海執行自由航行行動(FONOP)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英國主辦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當年是G7領袖會後聯合公報首次明文提及台灣海峽議題,內容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根據2021年版IR,中國對英國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構成「體制性的挑戰」,甚至足以對英國經濟安全構成「最大的國家級威脅」,且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和在印太區域日益強勢的作為對英國造成越來越大風險。

不過,IR也提到,作為貿易導向的開放經濟體,英國仍有必要在確保國家安全、維護價值觀的前提下,追求對中良好經貿投資關係,包括吸引更多資金。

儘管如此,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對國際安全形勢造成重大影響。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在國際間有「親俄中立」之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曾定調中國為俄羅斯侵烏「關鍵助力者」,中、俄在戰略和戰術層次的協作潛力也日益引發關注,影響所及包括歐洲對北京的警戒升高,涵蓋科技和經貿投資領域。

強生近年以「烏克蘭的強力支持者」形象著稱。烏克蘭和英國方面皆曾有知情人士表示,英方預先支援的「下一代輕型反戰車武器」(NLAW)等軍備讓烏方得以挺過戰爭爆發後、基輔保衛戰等關鍵時刻。強生拍板決定提供強力軍事支援,也促成烏方更有信心堅決抵抗俄方侵略。

藍白立院聯手過決議 要求政院補足被刪減的地方補助款
NEWS link
行政院日前刪減地方一般性補助款636億,民眾黨立院黨團提案,建請立法院會做成決議,立即將一般性補助款足額撥付予地方政府。該案超過一個月協商期且無共識,立法院會今日以表決方式處理,在藍白人數優勢下通過。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風波餘波蕩漾,中央政府總預算被刪減2076億元,且被要求自行調整刪減636億元,行政院因而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25%,導致地方政府反彈。

民眾黨團提出,建請立法院會作成決議,「行政院主計總處應依立法院審議中華民國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通案刪減之決議意旨,由中央各機關及所屬編列之預算刪減調整,並立即將一般性補助款足額撥付予地方政府。」

民眾黨團提案須經協商,但已超過一個月且無共識,立法院會今日用表決方式處理,出席106位,贊成57位,反對48位,棄權1位,棄權者為民進黨立委李柏毅。在藍白聯手下,通過民眾黨團提案,要求行政院補足一般性補助款。

應對美關稅施壓 李桐豪:輔導弱勢產業 讓台灣成為自由港
NEWS link
美國宣布台灣對美關稅20%,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李桐豪今日以「委曲求全」形容,他提出建議,轉化美國要求的零關稅進口,積極輔導關稅壓力下的弱勢產業,讓台灣成為對世界開放的自由港,更符合台灣的長期利益。

美國關稅衝擊正式來襲,台灣被課20%關稅,高於日韓的15%,對台灣產業衝擊難估。

李桐豪表示,如果川普暫對台灣課20%關稅,繼續施壓開放零關稅進口,要求赴美超巨額投資,且政府接受這樣待遇後,才降關稅稅率為15%,則未來恐會遭到歐盟及其他國家對台施壓,亦要求比照零關稅辦理。台灣為了迎合美國30%的市場,卻可能面臨其餘70%市場的壓力。這樣「委曲求全」的做法划算嗎?

李桐豪認為,政府正面臨兩項抉擇。一是投資美國可能不具國際競爭力,僅滿足當地市場的產業,卻不利台灣對世界出口競爭力,但耗費台灣長期累積儲蓄,且對美進口的零關稅,更加弱化台灣原本已積弱的產業;二是轉化美國要求的零關稅進口,積極輔導關稅壓力下的弱勢產業,而讓台灣成為對世界開放的自由港。

李桐豪指出,危機就是轉機。有為的執政者在面對國際貿易「典範轉移」,或許選擇第二項更能符合台灣的長期利益。投資美國的半導體與AI豈不好事一樁?這樣做是為美國的發展需要作嫁,對台灣長期好處不大,而10年後的半導體與AI產業發展亦恐非美國所能壟斷。

「暫時性關稅」還有轉機?邱毅批賴清德還在騙:九成投資利潤歸美國是搶劫
NEWS link
美國白宮公布台灣最新對等關稅為20%,比日本、南韓15%還高。對此,前立委邱毅在臉書發文砲轟政府,直言「消息傳來,全台震動」,痛批政府三個多月來的談判成果,形同「做了三個多月的舔狗,一無所獲」。

邱毅指出,台灣的關稅稅率高於日本與南韓的15%,質疑「台灣產品相對日韓還有競爭力嗎?」他強調,目前新台幣已升值12%,加上關稅20%,與川普4月2日公布的32%相比,「沒有差別」。

他進一步指出,「台幣升值幅度大於日韓」,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而言,衝擊極大,「現在全台有近一成企業,已經在開始裁員了」。

對於賴清德總統表示「這只是暫時性關稅」,還在談、還有轉機,邱毅不客氣地批評賴清德還繼續在騙,這是「緩兵之計的推詞」。他直言,談什麼就是指台灣仍需向美國「增加多少投資」,但「九成投資利潤歸美國,這不是投資,是搶劫」。

邱毅列舉多國投資數字指出,「歐盟是6000億美元,日本是5500億美元,韓國是3500億美元」,「台灣會是多少?至少是3000億美元,甚至是外傳的4000億美元」。

他質疑台灣可能還需大舉採購美國農產品與天然氣,「至少比韓國的1000億美元要多吧,歐盟還高達7500億美元」。至於「市場准入」問題,他指出,「印度在這一點堅持不讓,結果關稅25%」,但「台灣一定會開放」,憂心將牽連本地農牧業,「農民團體該準備抗爭了,抗爭這個喪權無能的賴皮政府」。

最後,邱毅感嘆道,「真不明白,把台灣搞成一窮二白,民不聊生」,批評政府寧可向美國讓利,卻「連10000元津貼都藉口一堆,捨不得給」,痛斥「這種賴皮政府早該被推翻,還有臉搞大罷免?」

我關稅高於日韓 賴清德:台美國防科技等合作提升產業競爭力
NEWS link
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高於日韓的15%,對於台灣接下來如何保持產業競爭力。賴清德總統表示,台灣競爭力除受衝擊的產業、個別廠商,行政院的中小微型企業支持方案也會協助,政府也會調整台灣產業競爭力跟升級轉型,也希望經由談判深化台美經貿合作,特別是國防、科技等多元領域合作,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總統府上午舉行「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記者會」,本報記者提問,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比起原先的32%降低。但台灣主要競爭對手,日本、南韓關稅都是15%,比台灣低,台灣接下來如何保持產業競爭力?8月7日新關稅上路前,政府是否有自信談得比目前20%更低的關稅?

賴總統表示,談判雖然還沒有簽最後的會議總論,但已完成階段性成果,由原先4月2日的32%調降為暫時性20%,未來也會持續談判,20%不是台灣一開始的目標,政府會繼續談判,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

賴總統說,台灣競爭力除了受衝擊的產業、個別廠商,行政院的中小微型企業支持方案也會協助,政府也會調整台灣產業競爭力跟升級轉型。卓榮泰上任就提出計畫會執行,也希望經由談判深化台美經貿合作,特別是國防、科技等多元領域合作,來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讓台灣產業升級轉型,希望透過談判進行台美雙方合作,增進彼此經貿關係,以及台灣產業競爭力。

至於台美之間的經貿關係,對台灣有多重要?在台美經貿談判過程中,溝通策略為何?賴總統說,美國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場,對台灣還有許許多國家都很重要,台灣的對外貿易有24.3%產品銷到美國,特別是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等,美國對台經貿發展當然重要,這也是為何台灣積極跟美國談判,希望一方面能解決、平衡台美貿易逆差,也能互利互補。

賴總統說,台灣的談判策略,包括台灣在這次談判過程中相當坦誠,相當誠意和美國進行談判,秉持兩原則:希望能平衡台美貿易逆差、秉持台美互補互利原則;希望能達到兩個目標:深化台美經貿合作、也能建立台美在國安、科技、多元領域的合作。此外也秉持四個原則:就是維護台灣的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人健康、糧食安全,在進行談判。

賴總統說,過程中彼此都能互相了解對方立場,也能感受雙方誠意,這是為何台灣已經把技術性磋商完成,就只差最後一步,這是總合性的結論,台灣會積極努力,美國也表達希望進行後續談判的立場。

賴總統:關稅結果將向國會報告 現在不宜斷言成功或失敗
NEWS link
美國白宮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在野黨陣營質疑這是嚴重挫敗,政府在談判過程搞黑箱。賴總統強調,各國都遵循經貿談判慣例,確定最終稅率前不得公布細節;現在也還不宜斷言成功或失敗。他並說,攸關國會權力的部分,都會向國會報告,取得同意。

美國政府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批評,政府在談判過程中把人民、國會都被蒙在鼓裡,徹底搞黑箱,進行國內大內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質疑這是嚴重挫敗。

賴總統表示,這次美國推動新關稅政策,談判的國家很多,大家也都遵守國際經貿談判慣例,簽有保密協定,因此在沒有總結確定最終稅率前,雙方都不得公布細節,台灣自然也沒有例外。

賴總統表示,台美經貿談判雖然還沒有總結會議和最終稅率,但已經有階段性成果,此刻不宜貿然定位說是成功或失敗。他強調,這時候團隊和政府尤其需要在野黨的支持鼓勵,談判團隊很辛苦,基於國家利益、產業利益、糧食安全與國人的健康進行談判,這時候很期待在野黨的支持鼓勵。

賴總統指出,我方一直向美方強調,攸關國會權力的一定要經過國會同意,台灣自民主國家法治社會,必須要向國會、社會負責,談判完成後,有關國會權力的一定會向國會報告,取得同意,也會向社會妥善說明,方便未來落實最後的談判協議。

賴總統並說,雙方從4月進行談判以來,始終秉持誠意也願意解決貿易逆差,往雙贏的方向進展,雖已完成技術系磋商但還沒進行總結會議,還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稅率。

面對美國20%關稅 工總呼籲政府整備因應、強化競爭力
NEWS link
面對美國20%關稅,工總1日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同時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回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同時,也應強化違規轉運之出口管理,避免輸美產遭課40%關稅或受池魚之殃。

工總表示,美國政府今早宣布,對我國多數輸美貨品課徵20%關稅。這一關稅調幅雖屬中等水平,但仍略高於東南亞國家,更明顯高於日韓,這使我出口將面臨不小挑戰,尤其是半導體、資通訊、機械、汽車零組件與車用電子等重點產業受關稅影響最為明顯。

20%關稅將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對訂單產生影響,並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整體而言,全球經貿競爭加劇與區域貨幣政治變局,使得產業環境更為嚴峻,尤其中小企業所承受的負擔不容忽視。

在區域比較上,日本、韓國已獲得與美方完成的雙邊協議,稅率平均約15%,給予日商相對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中,印尼採用19%稅率,未來將繼續吸引國際產業設廠擴展;越南以20%稅率與台灣同級,但其低廉勞動力成本及積極政策支持,讓越南在全球供應鏈調整中仍極具吸引力。

菲律賓則在單向開放政策架構下,對美國商品全面零關稅,反觀菲出口美國則維持19%關稅。此一不對稱現象進一步鞏固美方在菲律賓的供應及銷售體系。至於美方與中國大陸及印度的談判尚未公布結果,其結果將會牽動全球供應鏈布局,仍需密切關注。

目前,我國20%的關稅水平置於區域中段,雖非最不利,但已明顯感受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未來在全球訂單爭奪、新廠設置及供應鏈調整決策中,企業能否維持在美市占率,不僅仰賴自身競爭力,更取決於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否有效提供產業發展支援,協助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地位。

首先是美國「232調查」潛在風險—ICT、半導體產業應對。除了關稅政策,近期美國商務部正式啟動《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針對半導體、ICT設備及高科技零組件展開國安性調查。該調查將評斷外國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代表台灣高科技業未來面臨不僅關稅調整,更有可能被賦予更多出口限制、進口監控與非關稅障礙等挑戰。

台灣的代表性企業,如台積電,以及涵蓋AI晶片、電子零組件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均是美國產業鏈重要節點。若美方以國安考量實施限制,不僅將影響採購結構,亦可能重塑全球訂單分配,增加我國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面對此情勢,政府應積極領導產業界成立跨部會應變團隊,密切監控政策變動,並強化與美國主管機關的溝通協作。藉彙整敏感品項清單與政策分析,建請政府致力爭取台灣高技術項目獲得適當評估與保護,確保核心產品與技術得以持續對外出口與國際布局。

其次,是新台幣升值對出口產業的長期壓力與對策。近年來新台幣持續升值,2025年多次突破1美元兌29元,升幅顯著高於區域主要競爭貨幣如日圓與韓元。匯率升值雖對進口成本有利,但對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尤具挑戰性。台灣多數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薄利多銷的市場中,每升值1%,毛利平均縮減約0.4%至0.6%。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使得部分產業已感受到接單遲緩乃至取消的影響。

針對此狀況,政府宜持續加強央行與產業界的溝通,積極調節匯率市場,力求維持合理且穩定的匯率環境。同時,也擴展產業對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的推廣與教育,特別是協助中小企業利用期貨與衍生性金融產品提升避險能力。此外,金融監理機構持續檢討相關政策規範,以期降低企業面臨匯兌風險的障礙,增強整體抗壓實力。

工總指出,面對美國20%關稅決定帶來的挑戰,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同時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回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同時,也應強化違規轉運之出口管理,避免輸美產遭課40%關稅或受池魚之殃。

未來,我國產業競爭力提升仍需政府持續支持,協助企業深化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優化供應鏈管理與國際合作,強化跨部門合作,協助產業穩定發展並促進長遠發展。

另,面對新台幣升值風險及全球製造鏈重組,我們希望政府能在穩定匯率及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方面扮演積極角色,為企業提供必要支持。針對台灣企業於東南亞多點布局的策略,希望政府秉持既強化本地高附加價值產業核心、又合理推動海外產能擴展的雙管齊下方針,力求提升整體產業韌性與競爭優勢。

由於,當前公布的屬於架構性的協議,許多議題如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議題,以及投資採購等台美經貿合作相關議題尚須後續與美方持續談判,期許談判團隊謹守原則,維護產業利益。

20%不是對美關税目標 賴清德:美國願意再談判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台關稅為20%,賴清德上午率執政團隊親上火線,說明談判已獲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到20%,但20%一開始就不是我們的談判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台灣更有利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進行談判。

上午記者會由賴總統、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珍妮政共同出席。賴總統表示,自從4月2日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台灣積極和美國進行四次實體談判,還有多次視訊談判,過程展現雙方的誠意,並且秉持解決台美貿易逆差,創造台美互補互利方向在進行。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台關稅為20%,賴清德總統(中)上午率執政團隊親上火線,說明談判已獲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到20%,但20%ㄧ開始就不是我們的談判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台灣更有利的稅率。記者曾吉松/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台關稅為20%,賴清德總統(左)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右)等人出席記者會。記者曾吉松/攝影

支持產業930億元擴大補助?卓榮泰:最快今天下午說明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根據白宮最新公布,台灣稅率為20%,總統府1日上午召開「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記者會」做說明。被問及預計補助擴大到多少規模、增加哪些產業?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特別條例有必要因應現在的情勢,做全盤的調整;今天下午將召集各部會討論,如果有具體的結論,行政院會在今天下午向大家報告。

記者會與會者包括蕭美琴副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行政院政委楊珍妮等六人。

媒體提問,暫時性關稅20%高於日韓,對於國內產業的衝擊評估?原先特別條例編列930億元支持產業,現在20%稅率出爐後,補助擴大到多少規模、增加哪些產業?台美最終談判之後,是否發表聯合聲明?

賴總統表示,有關台美雙方的談判,其實是比較世界各國跟台美談判的情況,聯合聲明或協定的簽訂,都是台美雙方談判過程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一旦有結果,將跟社會大眾做報告。至於哪一些產業會受到衝擊,以及原定930億的特別預算是否要調整,由卓榮泰做進一步說明。

卓榮泰表示,4月初因應美國關稅,政院通過的支持產業方案,針對進口受到衝擊的產業,進行了低、中、高各種不同程度的推估。起初的32%的稅率,採行的是高推估。最近這幾個月下來,雖然特別條例、特別預算通過還沒有執行,政府已經用「以緩濟急」的方式,就目前受到衝擊的產業,在進行多項支持。

卓榮泰說,今天下午他會召集所有相關的部會,請他們來說明目前幾個月下來,對各項產業在「以緩濟急」的前提之下,做的協助有哪些。針對現在新的暫時性稅率20%,要做一個重新的推估。昨天的行政院會當中,他提到,對於現在立法院已經修正通過的特別條例,有必要因應現在的情勢,做全盤的調整。

卓榮泰提到,至於調整的程度幅度及其未來的影響,如果有具體的結論,行政院會在今天下午向大家報告。時間上,政府會盡量把握,特別條例的特別預算緊扣著國家、國土安全韌性的需求,政院會在盡快的時間內,做出最後的決定。

賴總統補充說明,談判團隊會盡數跟美國持續進行談判,如果很快有結果的話,暫時性關稅施行的時間就是一個過程,這部分政府團隊會持續加油。另一方面,將搭配行政院的支持方案,對中小微型企業的支持方案,雙管齊下,來幫助中小企業減少受到衝擊。

高投資換低關稅? 賴清德:232條款一起談 保密協定無法說明
NEWS link
美國白宮宣布對台課徵20%對等關稅,府院定調為「暫時性稅率」,下次會議將一併討論攸關晶片關稅的232調查條款。賴清德指出,會致力爭取232條款不對台灣ICT(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產業造成衝擊,但在調查公布前只會做原則性磋商,之後才會進一步談判,屆時情況將明朗。

此外,外界關注台灣是否以高額投資換取低關稅,也傳出我方投資金額可能上看千億。賴清德說,由於談判仍在進行,基於保密協定無法說明。

賴總統上午率多名核心官員在總統府舉行「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記者會」,媒體詢問我方會端3、4000億美金換取低關稅的傳聞,以及在工業和農業領域上最想守住的底線是什麼?我方希望232條款跟供應鏈一起談判,台灣優勢在哪?要換取、爭取的是什麼?

賴清德指出,台灣最終目標是爭取對等關稅能夠合理、對台灣最有利,也爭取232關稅對台灣ICT、電子零組件產業不至於造成衝擊,這是我方的最終目標,同時希望在談判過程中深化台美經貿合作,並促進在國安、科技及多元領域合作,創造台美長期利益,這也是另外一個目標。

至於台灣最想保護什麼領域,賴清德說,台灣談判時秉持保護國家利益、產業利益、糧食安全及國人健康等四原則,當我方有堅持時,自然就要進行彼此之間的磋商;至於投資金額,由於談判仍在進行,基於保密協定,沒辦法跟社會大眾說明,敬請諒解。

對於我方在晶片關稅上的整備,賴清德指出,雖然台灣有提出我方主張,但美國亦有議題設定,雙方秉持誠意談判,這也是為什麼232條款和對等關稅最後一起談的原因。他解釋,台灣對美貿易逆差主要來自半導體、ICT和電子零組件產業,美國也希望最後一起談,問題是在這裡。

由於美方尚未公布232調查結果,賴清德說,現在只是進行原則性磋商,待公布後,談判團隊會跟美國做進一步的談判,「那時候情況應該就會明朗」。

賴主席下令823罷免與公民同行 柯建銘:背水一戰
NEWS link
首波大霸免失利,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日前表態,8月23日的第二波罷免,民進黨將持續與公民同行,但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卻不贊同罷免,要罷團撤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舉行黨團會議,總召柯建銘今天受訪表示,823是背水一戰,黨主席已經下令,現在的重點在於823的精準罷免。

柯建銘今天於立法院受訪表示,823是背水一戰,這很清楚,主席賴清德已經下令,所以現在的重點在於823的精準罷免。綠委王世堅日前赴民進黨中常會,會前受訪時拿出一包抽取式衛生紙,王世堅表示,要他自己去擦屁股,知所進退、別再戀棧,更要罷團撤案。柯建銘回應「這題就不必討論,這很清楚,黨主席都已經下令,他敢違逆嗎?」,至於若二次罷免仍失敗是否會辭職,柯建銘則說「這不必問我,這是整黨一起來,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政院曾說關稅優於日韓 葛如鈞:護國神山赴美 未能換實質讓利
NEWS link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今日於立法院國是論壇發言指出,美國關稅談判結果令人失望,台灣被課徵20%關稅,不僅高於日本、南韓的15%,更與行政院過去「一定優於日韓」的說法明顯矛盾。台灣為爭取美方信任,護國神山赴美設廠已投入高達1650億美元的投資,如今卻未能換取實質讓利,對出口產業將造成沉重打擊。

葛如鈞提出四大質疑,政府的談判策略為何失靈?大規模對美投資究竟換到了什麼?是否有機會啟動後續協商與關稅救濟?賴清德總統稱關稅為「暫時關稅」,證據在哪裡,還是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葛如鈞強調,如果再加上近期新台幣升值帶來約13%的出口成本上升,台灣企業實質壓力甚至高於未談判的狀態,令人質疑政府是否過於自信甚至誤判情勢。經濟韌性與通訊韌性本是一體兩面,唯有雙軌並進、多元韌性,臺灣才能在變局中站穩腳步。

針對通訊韌性問題,葛如鈞指出,從七月初風災導致大範圍網路中斷,到日前中華電信疑似大規模斷訊,全台多個災區至今仍在努力恢復基本通訊,甚至出現醫院無法聯絡醫師的危急情況,凸顯台灣在數位基礎設施上的脆弱性。

葛如鈞說明,我國對外通訊過度集中於十幾條海底電纜,一旦遭遇天災或敵對勢力攻擊,恐瞬間成為「數位孤島」。在低軌衛星佈建方面,目前政府僅與 OneWeb 合作,數量不到700顆涵蓋有限,服務量體與國際主流的 Starlink 相去甚遠,Starlink已布建超過 7000 顆衛星,服務全球逾130國,卻未涵蓋台灣。

葛如鈞提出具體建議,立即開放更多低軌衛星業者進入市場,降低單一依賴風險;鼓勵電信業者預先簽約,強化備援通訊網路;加速我國自主低軌衛星計畫推動,建立長期戰略韌性。

葛如鈞強調,「沒有通訊韌性,就沒有國防韌性;沒有經濟韌性,也就沒有國家韌性。」呼籲行政院應立即正視問題,進行全面檢討,提出具體對策,回應人民關切,這不只是經濟與科技的問題,更是國家安全的底線。

823繼續罷 柯建銘:賴清德已下令 背水一戰要精準罷免
NEWS link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日前表態,8月23日的第二波罷免,民進黨將會持續與7個罷區的公民同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天表示,823是背水一戰,因為黨主席已經下令,重點在於823的精準罷免;至於若二次罷免仍失敗是否會辭職,柯建銘說「這不必問我,整黨一起來,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柯建銘指出,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反對罷免,不過黨主席都已經下令,他敢違逆嗎?這題就不必討論,賴清德都在中常會下令要全黨下去了,王世堅叫罷團收回案子,天方夜譚。

王世堅表示,民進黨創黨以來都是能接納不同聲音展現,都會尊重不同意見,而他提出不同看法,是希望民進黨尊重考慮,他身為中常委,在黨內會議有發言權利,且他不是當天才講不要推動大罷免,過去一年都一直在提出不同看法還有擔心,如今這些擔心應驗了,現在他當然會更擔心。

川普課台20%關稅超出預期 陳菁徽轟:綠營大內宣騙台灣人
NEWS link
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關稅20%,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今表示,過去賴政府一直釋放各種大內宣的消息,說談判進展非常順利,說我方是在談判的前段班,結果關稅高於日韓,救災治國慢半拍,搞大惡罷卻是積極進取。賴政府不做事,在野黨來承擔。

陳菁徽說,過去一個月,天災人禍,讓台灣人民水深火熱;今天清晨,美國關稅大刀揮下,關稅20%。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只能說台灣現在內憂外患。

陳菁徽表示,過去賴政府一直釋放各種大內宣的消息,說談判進展非常順利,說我方是在談判的前段班。「我們最偉大的企業家、崇越科技共同創辦人,勘災雙手抱胸、站在外面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甚至還說:『談判順位一定排在前面,不影響國內生態,還會創造競爭優勢』。郭智輝還自信的說,對台美關稅談判有信心,不至於談出比日韓更差。」

陳菁徽表示,綠營也不斷靠媒體放話,說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的談判風格,是「很難纏的談判對手」,堅守原則、不輕易讓步,絕不犧牲台灣整體利益。「結果最後談完,結果我們有比日本低嗎?沒有;我們有比韓國低嗎?沒有。」

陳菁徽提到,七月,人民在天災中被摧殘,在人禍的大惡罷中奮力抵抗。八月第一天,迎接台灣人的不是希望,而是關稅衝擊的開始。

陳菁徽說,現在想起七月,中南部面臨嚴重的災情,至今仍然痛心難耐。老太太因為缺電,點蠟燭火災身亡,老爺爺因為沒有呼吸器,失去生命,多少民眾過了幾十個沒有水、沒有電、甚至沒有屋頂的夜晚,多少台電的工人因為政府的不聞不問在搶救中受傷。

陳菁徽表示,賴政府花了整整23天,才終於想到要前進指揮。因為賴清德總統原本只想要叫災民自己爬屋頂,只想要嗆災民說,高官的手機有訊號,所以就是有訊號。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發言,這種一言九頂,別人講一句,馬上回九句的執政態度,讓人民很辛苦,讓台灣很艱困。

陳菁徽批,救災治國慢半拍,搞大惡罷卻是積極進取。賴政府不做事,在野黨來承擔。要求行政院儘速提出「颱風災後重建條例草案」,以最快速度完成審議,讓災後重建資源能迅速到位,協助災民恢復正常生活。請擴大補助救災重建、儘速通過重建特別條例。天佑台灣。台灣加油。

首波罷免落幕柯文哲仍被關 陳佩琪:8月6日北所外唱生日快樂歌
NEWS link
726罷免投票全數未通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今表示,投票前一天,她走在回家路上遭青鳥大吼「大罷免大成功」;罷免算結束前半段,但她的先生一樣被關坐冤獄中,過往8月6日柯生日時,柯換心病人都會跑來幫慶生,今年大家去北所外唱吧。」

陳佩琪在臉書發文表示,記得賴總統說過「如果…,青鳥就會飛出來」,罷免投票前一天,她從住家附近下公車,走在回家路上,突然有個女士,可能就是賴總統口中所謂的青鳥,跑到前面大吼「 大罷免大成功」, 不忘頻頻回頭來比嘲弄手勢,可能是想吸引周遭民眾對她吐口水,後來看沒人跟進,就悻悻然、用跳躍式步伐離開。

陳佩琪說,隔天投票前,記者問她時,滿腦子想著這個場景,脫口說「台灣社會怎麼會被撕裂至如此?」心裡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國家?這幾天更能感受到那種無奈了,但抗議沒用,因為意見不合就是中共同路人,青鳥和一些寶島logo的粉專說「不爽, 滾去對岸別回來…。」

陳佩琪表示,罷免算是結束前半段了,但先生一樣被關坐冤獄中,民進黨講的好聽,說不干涉司法,那代表我國司法就是這樣子,實在是令人傷心,「我們的司法水準就是這樣?」京華城案中專業的委員都沒事,卻抓一個不知情、尊重專業去做決定的市長一年不放?

陳佩琪質疑,請問這是國家哪門子的法律?柯文哲有找什麼都委會的委員,要他們做出違反自己專業的決定?還是高雄亞灣按同一法條的都市計畫、細部給容獎可以,高雄可以,但台北不行?台灣實施地方自治法那麼多年以來,那麼多都更、都計的案子,就京華城是圖利通過?

陳佩琪向法務部長鄭銘謙喊話,表示別急著在大罷免後拚命升這些人官位,除釐清最近被爆出的司法關說是否屬實外,應該出來說明她的疑問,「我的先生好歹也有家人、也是命一條,法務部長您能回答我嗎?聽說呂政燁法官要調離原職位了,前事未了,請釐清後再走…。」

柯文哲生日將至,陳佩琪說,過往柯文哲生日時, 柯的換心病人都會跑來幫慶生, 有一年柯文哲正好在醫院做手術、仍住院中,留下一張很特別、在醫院的慶生照,沒多少笑容,除亞斯個性使然外,應該是傷口很痛吧,「他們熱情地幫他唱生日快樂歌,今年大家去北所外唱吧。」

賴清德強調:20%是暫時性關稅 台美持續經貿談判
別緊張!關稅還有7天緩衝期 賴總統:20%非最終目標
NEWS link
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下調至20%,但根據白宮所公布的行政命令上顯示,修改後的稅率將適用於行政命令簽署7天後(不含當日)凌晨0時01分正式生效;賴總統1日也指出,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並非最終結果,我方談判團隊將持續努力。

白宮今日清晨公告「進一步修改互惠關稅稅率」,台灣暫時性稅率為20%。依據公告內容,修改後的稅率將適用於行政命令簽署7天後(不含當日)凌晨0時01分正式生效,換句話說,台灣談判團隊還有約一周的努力時間,可爭取在維護台灣整體最大利益的前提下,與美方達成關稅協議,最終稅率大有爭取調降空間。

賴總統表示,雖然還沒有完成會議的這個總結,但是也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成果,也就是由原先4月2日對等關稅32%調降為20%,假使8月7日前尚未順利完成的話,就會先暫行20%的稅率。

賴總統強調,未來我們會持續談判,20%的稅率並不是台灣一開始的目標,我們會繼續談判,爭取對台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另外,在台灣的競爭力方面,針對受衝擊的產業或者是說受衝擊的個別廠商,行政院的中小微型企業支持方案會給予協助,政府也會持續調整台灣產業的競爭力以及推動升級轉型。這一部分行政院已提出相關計劃,執政團隊也會確實執行。

此外,賴總統說,希望經由台灣與美國的談判,深化台美的經貿合作,特別是在國防、科技、多元領域的合作,以提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讓台灣的產業能夠升級轉型。就是希望透過談判促進台美雙方的合作,增進彼此之間的經貿關係與台灣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新北泰山「憲訓公園」啟用 設共融體健設施、兒童遊具與步道
NEWS link
新北市政府在泰山區憲訓路與忠孝街42巷之間建置「憲訓公園」,由新建工程處負責施作,日前完工啟用。(新北市新工處提供)

2025/08/01 13:28

〔記者黃子暘/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在泰山區憲訓路與忠孝街42巷之間建置「憲訓公園」,由新建工程處負責施作,日前完工啟用,新工處長簡必琦說,公園內設有共融體健設施、兒童遊戲場與休閒步道,滿足全齡休閒需求。

簡必琦表示,憲訓公園鄰近泰山山腳公有停車場,原為閒置空地,今年3月動工闢建,總經費約955萬元,日前已落成啟用,提供居民散步與休憩去處;憲訓公園整合運動、遊戲、景觀與休憩等功能,總面積約1029平方公尺,設樂齡體健設施區、兒童遊戲區、林蔭休閒步道、共融式體健設施,身障朋友也能在此安心運動。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工處補充,園區遊具設施包括攀爬遊戲牆、礫石坑、創意塗鴉牆,以及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鳥巢鞦韆;園區設計也兼顧環境永續與防災機能,導入透水及保水設施,提升滯洪效能,休閒步道兩側鋪設綠化植栽。

簡必琦說,市府將持續打造更完善的多功能生活場域,盼為民眾帶來多元使用體驗。

新北市政府在泰山區憲訓路與忠孝街42巷之間建置「憲訓公園」,由新建工程處負責施作,日前完工啟用。(新北市新工處提供)

新北市政府在泰山區憲訓路與忠孝街42巷之間建置「憲訓公園」,由新建工程處負責施作,日前完工啟用。(新北市新工處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竹東YouBike再擴大! 今起新增竹東國中、游泳館及二重公5等3站
NEWS link
新竹縣竹東鎮立游泳池重新開放,8月1日起新建置YouBike站點。(新竹縣政府提供)

2025/08/01 13:27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竹東YouBike再擴大!新竹縣政府與竹東鎮公所攜手推動公共自行車系統建置,繼2023年4月開設18站之後,鎮公所再次投入600萬元經費,新增4個站點與55輛車輛(含10輛電輔車),其中「竹東公5停車場」、「竹東國中活動中心」及「竹東鎮立游泳池」3站今天啟用,第4站「東泰高中」站點施工中,預計開學前完工啟用,提供師生更便利的交通工具。

縣長楊文科表示,竹東鎮為縣內交通重要樞紐,人口密集且學校機關集中,對公共自行車的需求日益殷切,為提供民眾綠色交通選擇,縣府與竹東鎮公所攜手推動公共自行車系統建置,期更完善竹東鎮民通勤、通學、運動、住宅等串連需求,活化在地慢遊觀光,便捷居民與旅客的日常生活。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縣府交通旅遊處長陳盈州指出,新竹縣近年積極擴充自行車租賃站點,目前已經累積超過418萬人次騎乘,電輔車的使用率更是全國前段班。此次竹東3站啟用後,全縣將達177站、提供1495輛車(含480輛電輔車),未來將持續與各鄉鎮合作,擴展YouBike站點密度,實現竹縣友善交通、推動永續低碳生活。

交旅處提醒,自2025年4月1日起,竹竹苗地區騎乘YouBike 2.0E電輔車,需投保公共自行車傷害險。民眾可於微笑單車APP或官網登入會員進行投保,保費由縣府負擔,保障內容包括死亡、失能及住院給付,讓騎乘更安心、更有保障。

新竹縣竹東鎮YouBike8月1日起新增3站、55輛車,圖為竹東國中站點。(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縣竹東鎮二重公5公園站點。(新竹縣政府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白天運動、夜晚聽歌嗨翻蘇澳 海洋嘉年華週六登場
NEWS link
蘇澳海洋嘉年華週六將在豆腐岬登場,白天將舉辦獨木舟、立式划槳等接力運動賽,傍晚則有海風市集及音樂會。(蘇澳鎮公所提供)

2025/08/01 13:26

〔記者王峻祺/宜蘭報導〕宜蘭蘇澳海洋嘉年華週六將在豆腐岬登場,白天舉辦獨木舟、立式划槳等接力運動賽事,傍晚則有海風市集及音樂會,除齊聚特色攤商,知名旺福樂團等多組團體,還會輪番登台演出,鎮公所邀請遊客一起感受魅力海灣,嗨翻蘇澳夜。

蘇澳鎮近年結合觀光小鎮發展協會及民間業者,透過新型態立槳、浮潛、獨木舟、水肺潛水等海上運動,活絡在地海洋運動觀光產業發展,達到當地漁村轉型,成功吸引許多好手齊聚豆腐岬,帶動地方觀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澳鎮長李明哲說,海洋嘉年華主打海上競賽、樂團表演及美食市集,透過音樂會與海風市集,讓遊客都能在海風輕拂與音樂交織的氛圍中,留下難忘的夏日回憶,並有更多認識和接觸海洋運動的機會。

海洋嘉年華為期1天,白天是刺激好玩的海上運動賽事,傍晚則有海風音樂會,先由地方社區團體開場,緊接著邀請嘻哈雙人男團「S.T.F抒天弗」等知名樂團輪番開唱,旺福樂團擔綱壓軸,帶領遊客動感唱跳。

另外,海風市集結合在地特色美食攤商,讓民眾沉浸音樂之餘,也能品嚐美食,下午5點起,只要憑2張未開獎發票,就可免費兌換1張價值60元的市集抵用券,每人限換1次,換完為止。

由於豆腐岬停車場車位少,鎮公所也推出免費接駁專車,規劃3處接駁點,接駁時間為下午2點至晚上10點,每10至15分鐘一班車,遊客可在蘇澳轉運站、南方澳進安宮及豆腐岬風景區轉乘往返會場。

蘇澳豆腐岬風景區環境優美,適合戲水及從事水上運動。(蘇澳鎮公所提供)

知名蘇澳豆腐岬風景區,近年發展海上運動,吸引許多好手齊聚。(蘇澳鎮公所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南124家環保餐廳 今起消費滿百送點數抽住宿券
NEWS link
南市環保局推出「吃貨救地球.淨零EAT起來」活動,消費滿百可領5000綠點,還有機會抽住宿券。(南市環保局提供)

2025/08/01 13:23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環保局推出「吃貨救地球.淨零EAT起來」活動,自8月1日至9月30日舉辦,邀請市民朋友走訪全市124家響應的環保餐廳與綠食飯桌,用美味守護地球,輕鬆實踐永續生活。活動期間,消費滿百可領5000綠點,還有機會參加抽獎,把百萬綠點或免費住宿券帶回家。

南市環保局表示,活動期間內,在合作店家消費滿100元並上傳發票或消費憑證,可領取5000點綠點(每環保集點會員限1次,限量1500名)。完成登錄後,還能參加抽獎,最大獎為百萬綠點(1名),另有環保標章旅宿雙人住宿券(14名)、環保餐廳10萬綠點(5名)與5萬綠點(5名)。完整活動辦法與合作店家名單,請上官網查詢台南市環保局。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保局長許仁澤表示,活動希望帶動更多民眾認識「環保餐廳」的理念,例如優先使用在地食材、減少一次性餐具及提倡惜食文化等,未來會繼續輔導業者打造符合在地特色的綠生活飲食風貌。想加入綠食飯桌行列的業者,只要具備以下條件即可申請:內用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採用在地食材、推廣綠色飲食與惜食文化、倡導淨零綠生活並提供員工教育訓練等。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南市特色遊戲場啟用遇西南氣流 小朋友穿雨衣照玩
NEWS link
新化區特色遊戲場在雨中完成啟用典禮。(記者吳俊鋒攝)

2025/08/01 13:20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斥資近600萬元在新化體育公園內打造特色遊戲場,今天落成典禮,卻遇西南氣流攪局,下起滂沱大雨,一度要撐傘剪綵,相當辛苦;不過啟用後,小朋友穿著雨衣體驗溜滑梯、盪鞦韆等設施,照樣玩得很開心。

新化區長李義隆表示,這座特色遊戲場監發揮創意、巧思進行打造,規劃時注入產業5寶的意象色彩,再結合地方知名的傳統民俗,設計了Q版的蟋蟀圖騰,成為工程亮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義隆說,該工程由體育局核定經費589萬元,公所負責執行改造,引進專業設計團隊,將原佔地約190坪的老舊不安全罐頭遊具進行全面性淘汰與升級,並取得實驗室SGS認證,讓孩童、家長有既安全又有趣的遊戲休憩環境。

李義隆指出,考量不同需求的孩子們,用心打造好玩的遊戲設施,如山丘磨石子溜滑梯,提供孩童挑戰與滑行的樂趣,兼顧安全與刺激的平衡。

在小沙坑旁,更貼心提供沖洗用的水龍頭,另外還有攀爬遊戲設施,提升孩子的平衡感與協調力。

場域內也設計了無障礙親子鞦韆、遊戲小土丘,以及傳統的跳格子等,內容多樣。

李義隆提到,場內也搭設了全新的彈跳網,讓孩子們的運動能力得到充分發揮,且各個遊具之間,都留有安全的奔跑空間;整個區域則採用彩色橡膠顆粒彈性地墊(EPDM),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並增添活潑的色彩。

今天的啟用儀式,包含李義隆與議員李偉智、余柷青等各界貴賓一起剪綵,地方鄉親出席見證,小朋友也忙著下場體驗,歡笑聲洋溢,氣氛熱烈。

小朋友穿著雨衣,開心地體驗溜滑梯。(記者吳俊鋒攝)

特色遊戲場啟用後,小朋友穿起雨衣,開心地玩著盪鞦韆。(記者吳俊鋒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北市啟明學校新校長遭質疑 教育局:遴選專業公正
NEWS link
時代力量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北市啟明學校新校長李昱昕爭議多,質疑校長遴選有黑幕。(記者田裕華攝)

2025/08/01 13:16

〔記者甘孟霖/台北報導〕時代力量與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多名家長,今(8月1日)召開記者會,指該校新任校長李昱昕多項爭議,更質疑北市教育局遴選校長過程當中有黑幕。教育局回應,校長的遴選背景與作業程序等事,皆秉持依法行政、專業公正,以獨立之校長遴選委員會嚴謹辦理遴選作業。

北市教育局表示,於校長遴選期間接獲陳情後,即進行全案事實釐清,相關陳情事件資訊也依程序向遴選委員會說明,出席家長浮動代表也就家長陳情事項提出書面及說明。遴選會就候選人資格、背景及外界關切事項進行審視與充分討論,最終依事證與法定程序投票決議。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育局說,關於指控校長隱匿不當對待事件,前經主管機關調查完竣,當時李昱昕擔任該校教務主任,非為負責校安通報業務主管,其已口頭轉知學務人員,但因校內通報流程未完備,主管機關依法裁處相關人員。教育局重申,李昱昕非事件加害人,也非通報義務主責人員,應客觀釐清角色與責任範圍,避免錯誤標籤或放大誤解。

針對記者會上質疑,其他校長候選人遭勸退,教育局表示,除家長連署書外並無具體實證資料。教育局再次強調,校長遴選為關係學校永續發展與學生學習權益之重要工作,以事實與程序為依歸。

而有關家長對於近日學校依行政輪替制度與教師專業配置原則,進行校內編班與職務調整有不同意見,教育局表示,將持續督導學校妥善銜接與溝通,兼顧人力資源配置與學生學習需求,確保學生學習權益與校園運作穩定發展。

教育局強調,啟明學校為北市重要特殊教育學校,承載許多家長與師生的期待,理解社會大眾對特教學生權益的高度關心,也肯定家長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初衷,但在關注學生福祉的同時,也應避免資訊未完整釐清,以免影響校園運作與學生安定學習。

相關新聞請見:

北市啟明學校新校長李昱昕爭議多 8成家長連署質疑適任性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豪雨重創中南部通訊 NCC:台灣大、遠傳下週三前啟動漫遊服務
NEWS link
豪雨重創中南部通訊,台灣大、遠傳下週三前啟動漫遊服務。圖為寶來二橋約79.5K處路基被掏空。(原民會提供)

2025/08/01 13:15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近期台灣持續受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地區連日大雨不斷,重創通訊,且中央氣象署預估,白鹿颱風將於明天生成,週末將造成西南風再度增強、雨勢恐再度增大。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目前台南地區已與台灣大哥大、遠傳等業者溝通,下週三前可啟用漫遊服務,中華電信則協商中。

日前台灣南部地區受到丹娜絲颱風重創,各式災損尚在復原當中,但西南氣流引發的豪大雨災害隨之而來,行政院已成立「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因應後續各項應變及復原工作。

請繼續往下閱讀...

NCC主秘黃文哲指出,日前丹娜絲颱風嚴重損壞中南部地區通訊,雖基地台經過搶修並恢復服務,但有些基地台鐵塔倒塌,50餘處基地台是以臨時工法架設,高度不足的限制下,訊號涵蓋情況不佳,NCC已促請三大行動通信業者,持續改善通訊品質。

黃文哲表示,在指揮中心指示下,NCC也與三大電信業者溝通,並準備啟動訊號漫遊服務,台南地區方面,台灣大哥大、遠傳已經完成漫遊協議,下週三前就可以啟動,只要民眾所在區域有其中任何一家基地台有效,就可取得行動通訊服務,中華電信則還有技術細節協商中;另中部地區也還在評估應對作為。

此外,黃文哲提到,近日三大電信業者及相關人員都持續投入搶修工作,但由於大雨不斷,部分道路無法通行,阻礙搶修工作,如寶來大橋往桃源道路近期在雨勢沖刷下坍方,維修車輛都差點發生危險,NCC代理主委陳崇樹也指示,確保人員安全優先,再評估進入搶修。

另NCC統計,截至昨日,三大電信業者計派出33部行動基地台車前往嘉義縣與台南市,包括中華電信9輛、台灣大哥大11輛、遠傳13輛,且行動基地台車中,20輛具One Web衞星中繼功能,可連線衛星作為傳輸,中華電信計4輛、台灣大哥大7輛、遠傳9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丹娜絲颱風衝擊 台南市水雉調查只有1503隻
NEWS link
台南市水雉夏季鳥調結果出爐。(記者楊金城攝)

2025/08/01 13:14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市鳥水雉調查在7月20至31日完成,今天(1日)公布鳥調結果,去年夏季水雉鳥調數量是1664隻成鳥,因颱風侵襲,只比前年增加5隻,今年丹娜絲颱風的衝擊更明顯,鳥調全市只有1503隻成鳥。

水雉繁殖季在5月至9月,台南市野鳥學會、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依例進行夏季鳥調,正好是在颱風過後,召集志工在風災過後進行水雉棲地、族群調查。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官田水雉園區主任李文珍指出,丹娜絲造成很多的棲地流失、水雉鳥巢被毀掉和雛鳥死掉,成鳥也可能被吹走與發生意外,此外,很多原本種菱角的田區都棄耕或改種稻,使得水雉也成為「受災戶」,剛完成的夏季鳥調只有1503隻成鳥。

鳥調結果也顯示官田區水雉族群還是最多占65%,下營16%、麻豆10%次之。

李文珍說,水雉成鳥們經歷天災後,牠們意志力超級堅強,觀察風災後2天內,就築巢與交尾,趕緊拚下一代;但風災後雛鳥大多只剩2隻,也觀察到母鳥帶寶寶,公鳥會在旁邊孵蛋;此次夏季鳥調統計蛋有412顆、幼鳥79隻、雛鳥64隻。

水雉幼鳥。(官田水雉園區提供)

台南官田區仍是水雉最大的棲地。(官田水雉園區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屏東山區大豪雨 台24線爆多處土石泥流緊急封路
NEWS link
台24線27~29公里處多處發生土石泥流。(南區養護工程分局提供 )

2025/08/01 13:14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屏縣山區大豪雨持續,中央氣象署觀測,三地門鄉上德文測站24小時累積雨量已超過439毫米,台24線27公里至29公里處發生多處土石泥流,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潮州工務處今(1)日近中午已封閉德文路口至神山路段。

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表示,因0728豪雨,台24線山區道路已有超大豪雨發生,造成台24線27K至29K多處土石泥流阻斷無法通行,已於今(1日)上午11時30分封閉德文路口27.4K至神山路口37.3K路段,預計今晚6時搶通。籲請用路人行經該路段時小心駕駛,以維行車安全。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新道路通阻詳情,可利用公路局幸福公路APP或上公路局公路防救災資訊系統,及利用公路局智慧化省道即時資訊服務查詢。

台24線27~29公里處多處發生土石泥流。(南區養護工程分局提供 )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基隆監理站下鄉辦機車考照 路考通過當場領駕照
NEWS link
新北市金山區公所攜手基隆監理站辦理機車駕照考照作業,民眾透過筆試路考,當場可以領駕照。 (圖為金山區公所提供)

2025/08/01 13:07

〔記者俞肇福/新北報導〕交通部公路總局台北市區監理所基隆監理站攜手金山區公所,辦理機車騎士在地駕照考試,今天駕照考試共有金山及萬里區民124人報名參加。

公路總局基隆監理站行動監理車駛進金山區運動休閒廣場,上百位在地民眾頂著烈日準備考駕照。初次考領機車駕照的考生,完成2小時的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後,由基隆監理站人員解說路考相關規定,再依序參加筆試及路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北市金山區長劉昌松表示,金山區的民眾一般若是要進行機車考照,必須大老遠跑到位於七堵區的基隆監理站辦理,來回路程很遠,加上筆試和路考,往往要耗掉半天以上的時間。公所每年都極力向基隆監理站爭取於暑假期間辦理在地考照,由監理站派員及提供設備,考試規格比照監理站辦理。期望藉由在地考照,減少區民往返基隆監理站的舟車勞頓,以及上路的風險。

金山區公所指出,今年考試依照慣例於考試前7日,安排區公所賴姓同仁擔任「機車教練」,輔導考生路考練習,金山區在地居民都對這項路考輔導、在地考照、在地製卡的「方便」服務,感到格外的貼心,期望監理站能持續每年辦理在地考照的服務。

據了解,基隆監理站下次下鄉舉辦機車駕照下鄉考試,將於8月20日到新北市雙溪區辦理。

新北市金山區公所攜手基隆監理站,辦理機車駕照考試作業,圖為民眾筆試。 (圖為金山區公所提供)

新北市金山區公所攜手基隆監理站,辦理機車駕照考照作業,圖為說明考試規則。(圖為金山區公所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北市啟明學校新校長李昱昕爭議多 8成家長連署質疑適任性
NEWS link
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主持「隱匿兒虐?爭議不斷!啟明新校長,家長不放心!請蔣市府聽聽家長的聲音!」記者會。(記者田裕華攝)

2025/08/01 13:00

〔記者李文馨/台北報導〕時代力量今天與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多位學生家長召開記者會,揭露啟明學校新任校長李昱昕有多項爭議,包括曾隱匿校內兒虐、校長遴選過程被他校校長干預,李通過遴選後做出多項爭議決策,因此有64位、8成家長向遴選委員會陳情質疑李昱昕適任性。

時代力量今天在立法院召開「隱匿兒虐?爭議不斷!啟明新校長,家長不放心!請蔣市府聽聽家長的聲音!」記者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婉諭指出,即將上任啟明學校校長李昱昕,過去擔任教務主任時曾涉隱匿兒虐、知情不報,且李在接手校務期間,做出「音樂班導師不由音樂教師擔任」及「將綜合職能班與保健按摩科併班」等爭議決策,再加上遴選程序原有4位候選人,過程中卻被勸退或遭黑函逼退,最終僅剩李一人同額遴選。

王婉諭表示,今年5月,家長因多次陳情未果,短短5天內便蒐集到高達64位家長連署,佔了全校學生家長8成,向遴選委員會提出陳情。她說,特殊教育孩子更需要教育現場師長傾聽與協助,呼籲台北市教育局應扮演家長與校方間的橋樑,進行有效溝通,而非官腔回應,甚至打壓家長發聲。

前家長會會長、現任輔導會長陳小姐說,音樂班由非專業老師帶領、綜合職能班與保健按摩科併班等重大的改變,校方都未與家長直接溝通,而是透過其他老師傳話,讓家長感覺不受尊重,且在會議中提出的質疑也只得到「師資不足」等敷衍的回應。

學生家長劉小姐提到,遴選過程中有校外力量介入的傳聞,以及候選人從4位變成一位的奇怪現象,讓家長們充滿了不安和恐懼;她說,身為視障孩子的家長,最大的心願只是孩子能身心健康、平安長大,盼教育局聽見家長的聲音。

相關新聞請見:

北市啟明學校新校長遭質疑 教育局:遴選專業公正

啟明學校家長今年5月因多次陳情未果,短短5天內便蒐集到高達64位家長連署,佔了全校學生家長8成,向遴選委員會提出陳情。(時代力量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中南部第一個 高雄住都中心揭牌
NEWS link
高雄住都中心揭牌成立。 (記者葛佑豪攝)

2025/08/01 12:59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高市府首年編列6千萬預算,成立行政法人的高雄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今天(1日)揭牌成立,這也是中南部第一個住都中心,未來將致力提升社宅營運與維管品質,及推動公辦都更、輔導民辦都更。

目前除中央的國家住都中心外,新北、台北及桃園都陸續成立住都中心。高雄現階段已規劃興建社宅總數達27995戶,數量龐大,但都發局員工僅1百餘人,透過高雄住都中心的成立,人力運用更彈性專業。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住都中心位於鹽埕區的高雄國際會議中心,編制53人,首年預計先招募20人;今天的揭牌典禮上,副市長林欽榮強調,市府與國家住都中心合作,現階段規劃興建社宅總數達27995戶,其中市府自建與分回3110戶、國家住都中心興建24885戶。

林欽榮也提到,陳其邁市長上任前,高雄公辦都更案為0,目前已達15件,民間都更也有14件。高雄住都中心的設立,突破公部門在人力與資源運用上的侷限,廣納建築、金融、法務、估價、社工等多元專業與創新機制,他感謝市議會與內政部長劉世芳部長的支持協助。

兼任高雄住都中心董事長的市府副秘書長王啟川表示,未來將優先推動凱旋青樹、大同社宅的維護管理,並規劃管理明年陸續完工的大寮、岡山、亞灣一期等社宅;同時擴大輔導公、民辦都更,活化並經營受託管理資產。

高雄住都中心辦公空間寬敞。(記者葛祐豪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舞動孩子的生命與夢想 左營高中范瀞文榮獲師鐸獎
NEWS link
范瀞文每天與舞蹈班學生朝夕相處,彼此的情感相當緊密、熱絡。(記者許麗娟攝)

2025/08/01 12:56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高雄左營高中教師范瀞文,從事舞蹈教育20年,用專業與照顧並重的理念,陪伴學生勇敢追夢,也建立了完整的舞蹈教育地圖,做為藝才教育探照燈的她,榮獲教育最高殊榮的2025年師鐸獎。

左營高中舞蹈班因為學生超過9成是從外地而來,從高一入學起就開始住宿的群體生活,范瀞文擔任舞蹈班唯一專任教師,幾乎每天從早訓到夜晚督課都陪伴著學生,但也因為這份緊密的情感,讓她成為學生心中「第2個家」,更將舞蹈班綜合教學、舞團的多角化經營,造就了「左舞人」屢獲舞壇肯定。

請繼續往下閱讀...

范瀞文自7歲起學舞,從國小一路跳進台北藝術大學到完成碩士學業,即使中途遇過因身材「肉感」吃虧、膝蓋韌帶斷裂的低潮,但她秉持著不放棄的精神,從跳舞、伴奏、編舞創作的技能無一不通,讓她的舞蹈之路更為開闊。

范瀞文說,108課綱的改革,讓她有機會在藝術教育課程上大肆發揮,她建立了完整的舞蹈教育地圖,也為非舞蹈班學生開設肢體課程,讓舞蹈不僅是少數孩子的特權。

范瀞文也曾遇過學生罹患白血病住院化療,但見學生堅持不放棄的勇氣,她串聯學校團隊為她量身打造線上課程,更在出院後親自陪伴她重返舞蹈訓練,讓這位學生能繼續朝著舞蹈夢想前進,奇蹟逆轉生命。也曾有學生家庭遭地下錢莊追討債務,范瀞文挺身而出協助報案、安置與爭取補助,為孩子擋下風暴,讓她也能繼續接受大學教育。

范瀞文的教學不止於技巧傳授,更是深刻的陪伴與啟發,她用舞蹈藝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熱愛舞蹈的孩子鋪出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

左營高中舞蹈班教師范瀞文(前排中),與學生的相處像是老師又像家人。(記者許麗娟攝)

國中時曾因范瀞文身材「肉感」吃虧,讓她更理解舞者塑身的重要性。(記者許麗娟攝)

范瀞文的跳舞教學不止於技巧傳授,更深刻的是陪伴與啟發。(記者許麗娟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罕見畫面!連續豪雨 台東富岡漁港客輪前鋪滿漂流木
NEWS link
台東富岡漁港客輪前的水面完全被漂流木鋪滿。(記者黃明堂攝)

2025/08/01 12:55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旺盛西南氣流帶來連續數日豐沛雨量,因山區崩塌而傾倒的木頭,隨暴漲溪流漂流入海,除了堆積海岸,也流入港區。台東富岡漁港除了散布浮木,內港角落水面更完全被漂流木鋪滿,在客輪前形成木港奇景,縣府預計下午會展開清除作業。

近半個月來,先是颱風外圍環流,接下來是旺盛西南氣流,為台東地區帶來豐富雨水,山區除了公路出頻出現崩塌落石,森林也有林木倒伏被沖進溪流,隨暴漲溪流漂流到沿海,隨海水漂到岸上堆積,富岡漁港也被漂流木入侵,且入港後逐漸堆積在水面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漁民說,數年前颱風豪雨,富岡漁港曾經被漂流木完全占據,這次沒那麼嚴重,只有局部被完全占滿。不過,浮木漂在港內流竄,漁船行駛若不慎打倒,也可能造成損壞,嚴重的會造成旋漿損壞;漂流木最嚴重的區塊位在港區東北角,有逾百坪水面被漂流木占據,此處恰好是客輪停泊處,漂流木取代水面,在客輪前形成難得一見景象。

縣府農業處早上已和廠商前往富岡漁港現場會勘,預計中午後將派機械清除漂流木,也提醒未來幾天漁民出海作業要小心。

台東富岡漁港客輪前的水面完全被漂流木鋪滿。(記者黃明堂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大營隊疑食物中毒18人不適 北市衛生局命業者暫停供餐
NEWS link
台大營隊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8名學生昨晚食用飯卷後,產生噁心、嘔吐等身體不適症狀,北市衛生局今稽查命業者暫停供餐。(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2025/08/01 12:52

〔記者蔡愷恆/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流行歌唱營隊昨晚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衛生局陸續接獲醫院通報,160名學生中有18名學生昨日晚間食用業者供應之飯卷後,產生噁心、嘔吐等身體不適症狀,目前累積就醫人數達6名,就醫後已返家休息。北市衛生局依食安法立即命供餐業者暫停作業、停止供應餐點。

衛生局表示,昨晚立即至營隊現場採集食餘檢體2件送驗,並於今日(8月1日)上午派員前往涉嫌餐食製造場所,針對環境衛生、製程品質、人員衛生、硬體設施及倉儲運輸管理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進行全面查核,同步依現場情形採集食品、食材、從業人員手部與環境檢體送驗。根據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檢驗結果將於2週後出爐。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生局提醒,夏季應特別留意食品安全,防範食品中毒。製作餐食或享用美食時,應注意食材包裝完整、妥善保存於冷藏(0~7℃)、冷凍(低於-18℃)或熱藏(超過60℃)溫度,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民眾若外食後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由醫師評估診斷情形向衛生局通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北部也下雨了!全台18縣市降雨警報 南部豪雨持續炸
NEWS link
西南風影響及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氣象署今午對全台18縣市發布大豪雨、豪雨、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注意。(取自氣象署)

2025/08/01 12:50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西南風影響及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氣象署今午對全台18縣市發布大豪雨、豪雨、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注意。

氣象署今午12時20分,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宜蘭縣、花蓮縣發布大雨特報;對嘉義縣、台南市、台東縣發布豪雨特報;對高雄市、屏東縣發布大豪雨特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氣象署發布雷雨編號006,針對「屏東縣」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3時45分止。

氣象署提醒,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隨打雷、閃電與劇烈降雨,並可能出現較強陣風甚或伴隨冰雹發生,請民眾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暴發,低窪地區請慎防淹水。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30公克就判死!5女走私近27公斤古柯鹼 闖樟宜機場被逮
NEWS link
新加坡樟宜機場週二發生毒品走私案件,5名女子將重達26.9公斤的古柯鹼藏匿在絨毛玩具中,被警方查獲並逮捕。(新加坡中央肅毒局提供)

2025/08/01 12:57

劉家凱/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加坡樟宜機場週二(7月29日)發生大規模毒品走私案件,5名外籍女子將重達26.9公斤的古柯鹼藏匿在絨毛玩具中,被警方查獲逮捕。

據新媒《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中央肅毒局週四(7月31日)發出聲明稱,肅毒局與香港警務處毒品調查科交換情報後,週二傍晚在樟宜機場第4航廈(T4)過境區逮捕了5名涉嫌販毒的外籍女子。5人的年齡介於21歲至48歲。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聲明指出,肅毒局人員趁著2名年齡分別為21歲、32歲的女子交換行李時採取行動,一舉逮捕5人,並搜查她們的隨身物品,起獲約26.9公斤的古柯鹼及10公克的大麻。聲明補充,這些古柯鹼被藏匿在絨毛玩具中。

根據新加坡濫用毒品法令,任何人販運或提議販運受管制藥物,或提議、準備販運毒品,都屬違法行為。凡走私逾15公克純海洛英、逾250公克冰毒、逾500公克大麻、逾30公克古柯鹼,罪名一旦成立可判處死刑。

☆少一份毒品就多一份健康,自由時報提醒您遠離毒品☆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高市7警分局長交接 新舊任六龜分局長缺席拚救災
NEWS link
7位新任分局長上任,全力守護市民安全。(記者黃良傑攝)

2025/08/01 13:09

〔記者黃良傑/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今(1)日進行「卸、新任分局長聯合布達交接典禮」,由副市長林欽榮到場主持,警察局長林炎田擔任監交人,剛上任的六龜分局長江慶斌及現任分局長蘇茂智因協助山區搶救墜谷一家人,未參加交接典禮。

7位新任分局長分別為三民二分局長吳信宏、三民一分局長何正光、旗山分局長王永吉、林園分局長李明道、岡山分局長王春生、湖內分局長蘇茂智、六龜分局長江慶斌,由副市長林欽榮主持,警察局長林炎田擔任監交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欽榮期勉所有新任同仁,在新工作崗位能立即上手,全力做好維護治安和交通疏導工作,扮演市民朋友的靠山和後盾,為市民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同時感謝所有官警,才能使高雄治安持續進步。

除了7位新任分局長外,三線二星高階警官同時上任,包括督察長蔡文峰接任副局長、主任秘書梁東山接任督察長、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長戴台捷調任市警局主任秘書、台南市政府警察局警政監洪振順、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副局長林宏輝調任市警局警政監、岡山分局分局長張偉中、後勤科科長黃能清陞任市警局警政監。

林欽榮致詞表示,警政署最新發布114年上半年治安民調,高雄治安滿意度為81.45%,不只超越去年,更創下新高。市民在治安滿意度上的評價,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警察同仁們辛苦的付出讓市民有感,更是對城市的安全和穩定,表達信心和支持。

高雄市警局新任分局長交接典禮,副市長林欽榮主持。(記者黃良傑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阿北車手」送貨20年轉收詐款 首出勤落網哀喊沒薪水
NEWS link
61歲許姓男車手(中)在萬和國中後門落網。(讀者提供)

2025/08/01 13:07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台中南屯警方逮捕61歲許姓男車手,查出許嫌曾擔任外務送貨20多年,七月失業後被詐團盯上,以可「申請中高齡就業補助」為誘餌,讓許男從新北市三重搭高鐵到台中收取贓款,許男落網後稱,首度出勤連幾千元酬勞都沒收到,依詐欺、洗錢防制法等罪嫌送辦。

台中市第四警分局今表示,賴女(36歲)於4月間誤信股票投資群組推薦,投資虛擬貨幣成功「出金」獲利數萬元後,陸續投入百萬元積蓄遭騙,警方確認這是詐騙集團慣用手法,詐團「理專經理」持續聯繫賴女要求加碼投資,員警將計就計於7月24日緝獲面交取款的許姓車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嫌向警方說,擔任外務送貨20多年突遭解雇,經同業介紹收款工作「可領取中高齡就業補助」,沒想到雇主很快就答應,只給了高鐵票還沒拿到尾款,就被警方在萬和國中後門逮捕。

警方表示,許嫌因二度就業需求,上網搜尋求職補助廣告,誤入詐騙集團徵才陷阱,對方以辦理勞健保為由,騙取身分證件個資並指派到南屯取款,期間,許嫌一度起疑因經濟困難仍答應執行,未料竟淪為詐騙集團車手,全案依詐欺、洗錢防制法等罪嫌,本週移送台中地檢署偵辦。

☆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詐團謊稱「可申請中高齡就業補助」讓許男上鉤。(讀者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竹縣最年輕警察局長林建隆上任 副縣長喊鄉親月遭詐逾億盼借重長才打詐
NEWS link
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新任局長林建隆,打詐績效卓著,現年49歲的他,為新竹縣史上最年輕的警察局長。(記者廖雪茹攝)

2025/08/01 13:07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政府警察局今天舉行「卸、新任局長交接典禮」,現年49歲的新任局長林建隆擁有科技犯罪領域專才,也是竹縣史上最年輕的警察局長,主持典禮的副縣長陳見賢寄予厚望,表示竹縣從2024年迄今,鄉親已遭詐達33億多元,報案4000多件,每月遭詐金額從3億多降到目前1億多,希望能借重他的長才,在打詐工作等各方面能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成果。

交接典禮是在內政部警政署警政委員黃家琦監交下,林建隆宣誓就職。警察局表示,新任局長林建隆為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系64期、警大資訊研究所碩士畢業,歷任警政署資訊室科長、刑事局科長、偵查第九大隊大隊長、警政署資訊室主任及首位刑事警察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主任等職務。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建隆的專業經驗豐富,打詐績效卓著,在刑事局任內結合業界幣流分析師推動犯罪集團虛擬貨幣查扣凍結專案,總計凍結折合新台幣102億元的虛擬貨幣。曾參與偵破國內多家網路銀行盜轉帳、銀行遭設置釣魚網站竊取帳號密碼案等;也曾參與八里雙屍命案、高鐵炸彈案等刑案數位鑑識工作,並破獲「創意私房」色情網站,緝獲上中下游兒少性犯罪產業鏈,逮捕116名犯罪嫌疑人。

在資安數位鑑識領域,林建隆帶領刑事局科技偵查團隊,2021年全球首創將惡意程式分析流程標準化,並取得ISO/IEC 17025「Windows程式行為分析」國際認證。2022年任職警政署資訊室主任期間,推動了數位警政,展開警政智慧化計畫,涵蓋資安、行動化、AI等面向。

黃家琦曾為竹縣最年輕的警察局長,該紀錄今被林建隆刷新。黃家琦表示,過去曾有金融機構開出優渥條件邀請林建隆出任「資安長」,林因為對警察的使命感而留下來,多年來專注投入科技偵查犯罪工作;警政署相當重視與肯定,這次特別拔擢他。

警察局表示,卸任局長宣介慈調任新北市政府警察局督察長、卸任副局長傅孟煒調任苗栗縣警察局副局長,新任警察局副局長由苗栗縣警察局副局長詹忠接任。

☆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於今天由副縣長陳見賢(中)主持卸、新任局長交接典禮,新任局長林建隆(左)擁有科技犯罪領域專才,。(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中)對新任警察局長林建隆(右)寄予厚望。(記者廖雪茹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主持警察局長交接 張善政期許將桃園治安推向新境界
NEWS link
桃園市長張善政(左)主持新任警察局長廖恆裕(右)交接典禮。(記者周敏鴻攝)

2025/08/01 13:06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上午主持警察局卸新任局長暨分局長、大隊長聯合交接典禮時,他說,感謝已退休的前警察局長吳坤旭努力付出,讓桃園市的治安滿意度民調六都第一,也期盼新任警察局長廖恆裕,能在吳坤旭奠定的優良基礎上,將桃園市的治安推向更好的新境界。

張善政說,治安工作沒有止境,桃園市的治安相對於其他縣市複雜許多,市警局不能以目前的成績為滿足,他相信也期許廖恆裕與新任的多位高階警官,都能持續帶領桃警團隊向前衝。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廖恆裕外,上午新任的高階警官,還包括八德警分局長鄭文銘、龍潭警分局長施宇峰、保安警察大隊長林東星等人。

桃園市長張善政(右2)主持新任警察局長廖恆裕(右1)交接典禮。(記者周敏鴻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新莊箱屍案解剖釐清死因 警緊急安置死者妻
NEWS link
新莊警分局偵辦箱屍案重大突破,掌握陳嫌拖行行李箱棄屍畫面,並從棄屍處擴大查訪上百民眾。(記者吳仁捷翻攝)

2025/08/01 13:03

〔記者吳仁捷/新北報導〕新北市警新莊分局偵辦箱屍案,一路從棄屍處新泰路381巷底回溯監視器影像、查訪關鍵民眾發現丟棄的紅色行李箱可能時間點,查出曾拖行李箱丟棄該處的29歲陳姓嫌犯涉嫌重大,上月31日在新莊中平路逮獲陳嫌,但過程中他極不配合,因陳母全程不發一語,疑不明原因出現創傷症候群或遭逢巨變精神不穩定,目前警方協調社會局緊急安置陳母;檢警今天上午解剖,進一步釐清死因及死亡時間。

警方持續追查新莊箱屍案,出現重大突破,上月31日逮獲29歲陳姓男子,扭送警局偵辦;警方還原偵辦過程,表示相驗後,法醫研判死亡10天以上,加上到附近查訪到一位郭姓關鍵目擊者,表示他幾乎每天經過,發現這只行李箱至少棄置該處兩週,警方再擴大調閱至7月初,掌握陳嫌6月出現在中平路36巷口,抓到嫌犯後,進一步比對出死者身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警方公布嫌犯拖行李箱棄屍畫面,發現陳嫌從新莊中平路住處,拖行紅色行李箱到新泰路381巷底的小排水溝,警方從細微的甩箱丟入畫面開始回溯監視器畫面、查訪案發地周遭民眾,以棄屍處為中心,擴大過濾監視器,掌握到陳嫌步行拖行行李箱甩棄棄屍。

警方透露,警方追查之際,發現嫌犯甩箱丟棄後疑下到小排水溝,將行李箱塞到小鐵橋下方,但查訪時,民眾雖透露曾看到紅色行李箱放置該處,但都無法說出明確時間;直到警方查訪到郭姓等民眾,因將車輛停放案發處對面的高架橋下,或要從與棄屍處同向的老社區到對面高架橋下運動,回程時從中環路方向,過馬路回老舊社區時,看見棄置的行李箱,清楚說出看見棄置行李箱時間點,協助警方確認關鍵時間,擴大過濾監視器,終至偵破全案。

新莊警分局偵辦箱屍案重大突破,掌握陳嫌拖行行李箱棄屍畫面(路口下方)。(記者吳仁捷翻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前面淹水!」南投男子硬闖封鎖線後消失 尋獲已身亡
NEWS link
南投市中年男子闖封鎖線衝入淹水區失蹤,警消出動橡皮艇搜尋。(民眾提供)

2025/08/01 12:41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南投市前天、昨天淹水,57歲陳姓男子昨日行經彰南路239巷產業道路,現場設封鎖線,陳男仍硬闖,民眾大聲呼喊,陳男仍未理會續往前騎,警消出動橡皮艇搜救20多分鐘,找到陳男時已氣絕身亡,有民眾推測,當時剛好雨停,陳男誤判淹水不深,而真正原因有待警方調查釐清。

南投市昨日大雨、小雨接續下,中間會暫歇一小段時間,昨日上午7時多,57歲陳姓男騎機車行經彰南路239巷產業道路,由於再往前是淹水路段,該處設有封鎖線,當時有民眾提醒他不要往前騎,前方是淹水區,但陳男未予理會,衝過封鎖線,民眾心急之下大聲呼喊「快回來啦!不要再往前!」但陳男毫不遲疑繼續騎走,民眾發現他騎到淹水區後即不知動向,趕緊打119報案。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投警消出動橡皮艇和多名員警在淹水區搜尋,大約找了20分鐘即尋獲陳男,惟他早已氣絕身亡。南投警分局提醒民眾,豪雨期間如發現道路有封鎖管制路段,應立即改道,千萬不要強行通過管制區,以維護自身安全。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新北警消救溺殉職 民團立院抗議要求消防員納「職安法」
NEWS link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消促會 )等民團、工會1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抗議,指出10年來已經有43位消防員殉職,要求政府立刻將消防員納入「職業安全衛生法」。(記者陳逸寬攝)

2025/08/01 12:29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消促會 )今(1)日上午與各民團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記者會,指出10年來已經有43位消防員殉職,要求政府立即將消防員全面納入「職業安全衛生法」,不應再以修法困難或等待社會共識為由拖延,否則殉職悲劇只會一再重演。

今年7月8日新北市發生2名消防員吳恩碩、張敬謙因救援違規戲水民眾殉職溺斃事件,即將滿一月,消促會秘書長陳彥凱說,執政黨僅以納職安法「需社會共識」回應,未具體提出作為;在野黨雖有修法提案,卻停留在一讀未排審,形同無效。消促會副理事長鄭少書痛批,消防員每天冒險救災,卻得不到最基本的職安保障,這不是制度殺人是什麼?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者會上多位代表點名內政部處理殉職事件草率、程序違失。消促會指出,新北市消防局延遲8天才啟動調查會,且拒絕提供資料予調查委員,甚至要求當天現場手抄資料,調查制度形同虛設。另對於內政部在災調會尚未開會前就發布新聞稿並公布現場照片,促進會痛批此舉已違反調查保密原則,「災調會不是讓官員選妃、挑自己喜歡的委員辦案」。

與會團體包括台灣公共革新力量聯盟、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台大醫院工會等也表態聲援。台大醫院工會常務理事潘泓甫指出,公立醫院的護理師同樣具公務員身份,卻適用職安法,「為何消防員就不行?難道安全保障還要看身分?」

台汽會也強調,消防員不是超人,而是與所有勞工一樣有基本職安權利的受僱者。消促會說,透過消防法保障職安不僅缺乏外部監督與職業醫學專業,還出現「球員兼裁判」的荒謬情況,形同政府規避責任。

消促會呼籲,行政機關應立即指定消防員適用職安法,無需立法和修法;在野黨應推動相關修法儘速排審,真正回應基層殉職悲劇的警訊,讓「消防員的命,消防員決定」,終止「制度殺人」亂象。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秘書長陳彥凱。(記者陳逸寬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港籍男車手14次提領逾25萬 女收水手現身也被逮
NEWS link
62歲香港籍黃姓男子今年6月以觀光名義入境台灣,實為來台擔任詐騙集團車手。(記者鄭景議翻攝)

2025/08/01 12:19

〔記者鄭景議/台北報導〕62歲香港籍黃姓男子今年6月以觀光名義入境台灣,實為來台擔任詐騙集團車手,短短一個月內共提領14次贓款,金額約新台幣25萬8千元,所收取的款項全為假投資詐騙所得。台北市警局大安分局瑞安街派出所專案小組日前鎖定其行蹤,7月17日在萬華區將其逮捕,期間黃男同夥、身兼「收水手」的港籍吳姓女子也現身找人,雙雙落網,依詐欺及洗錢防制法等罪嫌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警方調查,黃姓男子活躍於雙北地區,負責面交方式提領被害人遭詐騙的現金,曾於7月3日與14日兩度在大安轄區出現。警方獲報後調閱監視器,逐步掌握其行蹤,發現他潛伏在台北市萬華區某處出租套房,遂向台北地檢署聲請拘票並前往埋伏。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案小組於7月17日成功將黃男逮捕,當場查扣現金、手機、筆電與金融卡等證物。不料逮捕過程中,一名吳姓港籍女子突然現身探詢黃男下落,警方見機不對立即上前盤查,吳女坦承為黃男友人並自願返所說明,進一步調查發現,她也是詐騙集團成員,負責接收車手提領後的現金,屬於「收水手」角色。

警方在現場起出新台幣1萬2500元現金、1支手機、2台筆記型電腦、13張金融卡等不法證物。兩人都到案後都堅稱自己並沒有收取分紅。訊後警方將兩人依涉犯詐欺罪及違反洗錢防制法罪嫌移送偵辦,並擴大追查背後指揮詐騙集團,全面溯源。

警方查扣新臺幣1萬2500元、手機1支、筆電2臺、金融卡13張。(記者鄭景議翻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斷手骨!保險公司區經理找人頭製造假車禍 詐保逾500萬
NEWS link
某保險公司簡姓區經理涉嫌製造假車禍,向7家保險公司詐保逾500萬元被逮。(記者黃佳琳翻攝)

2025/08/01 12:06

〔記者黃佳琳/高雄報導〕任職某保險公司區經理的簡姓男子,發現大部分機車車主都沒有安裝行車紀錄器,車禍保險理賠有漏洞可鑽,於是夥同下屬蘇男及另家保險公司湯男,找來13位人頭保戶在偏僻路段製造假車禍,再拿啞鈴等重物把自己的手打斷,2年來向7家保險公司詐領車禍保險理賠逾500萬元,檢警獲報追查,簡男3人遭檢方聲押獲准,相關案情仍待進一步追查。

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指出,去年受理多家保險公司報案,指稱有多名保戶從2013年起,使用同2輛機車在大寮拷潭路一帶發生車禍,且傷者都是左手骨折,懷疑有詐領保險理賠金等情況。

請繼續往下閱讀...

檢警獲報深入追查後發現,在某保險公司擔任區經理的簡姓男子(29歲)夥同下屬蘇男(28歲)及另家保險公司湯男(26歲)合作,找來13位缺錢的人頭保戶投保機車車禍險,他們先選定大寮拷潭路一帶偏僻路段,找人頭保戶騎機車在該路段製造對撞車禍,事後再由雙方自行向警方報案,拿到警方受理報案的證明後,拿啞鈴等重物,自己敲斷手骨,再自行就醫取得診斷證明,向7家保險公司詐領車禍骨折醫療理賠金。

由於發生車禍的機車都沒有安裝行車紀錄器,保險公司只能根據警方報案證明及醫院診斷書核發每件10至50萬元理賠金,但因車禍案件都是同一輛機車,且車禍地點都是在大寮拷潭路一帶,且傷者都是左手骨折,手法漏出破綻,被檢警識破後,今年4月至6月陸續執行數波查緝行動,逮捕簡男等15名共犯到案,並查扣機車2輛、涉案保單及理賠文件等證物,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複訊後,依法詐欺、偽造文書、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向法院羈押簡男3人獲准。

詐保集團連續使用兩輛相同的機車製造假車禍被識破。(記者黃佳琳翻攝)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女聯手詐團「門號換現金」騙手機轉售 又勾結電信門市人員詐辦門號
NEWS link
法官審酌,朱女無前科、素行尚可、犯後態度良好,並非詐團主謀,裁定緩刑2年。(記者劉詠韻攝)

2025/08/01 12:02

〔記者劉詠韻/台北報導〕26歲朱姓女子在網路廣告標榜「快速借款、辦門號換現金」,實則與詐騙集團聯手,鎖定急需用錢的民眾,以假借款、真詐騙手法,誘使他人申辦高資費手機門號,並勾結電信門市人員冒用個資詐辦門號、領走手機轉售牟利。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依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判處朱女1年徒刑,緩刑2年。

判決指出,朱女與共犯沈姓女子於2021年間,在「易借網」等平台張貼廣告,主打「小額借款、辦門號換現金」,吸引急需資金周轉的民眾上鉤。一旦有民眾前來咨詢,朱女即安排對方至亞太電信台北莊敬門市,申辦高資費綁約門號及手機方案,並宣稱會代為支付預繳費用,取得手機後轉手出售,雙方利潤平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朱女等人甚至勾結門市員工陳姓男子,而陳男明知這些「客戶」實際上並不打算使用門號,卻仍違規協助辦理申請,藉此拉高業績、獲得高達6萬元獎金。

亞太電信因誤信申辦意圖屬實,交付門號與手機,卻因大多數用戶未再繳費,最終損失逾34萬6千元。

詐團總計騙取26組門號與手機,每支手機約轉售千元,朱女個人獲利約3萬1千元。事後,她坦承犯行,與電信公司達成調解協議,補償7萬6千元,法院亦認定其已返還犯罪所得。

台北地院法官審酌,朱女無前科、素行尚可、犯後態度良好,並非詐團主謀,裁定緩刑2年;其餘共犯沈女與陳男亦已判刑,均獲緩刑處分。

☆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北市男毒駕失控連撞8車奪1命 判刑4年定讞
NEWS link
翁男暴衝連環撞,人行道上數輛機車慘遭波及。(資料照,記者翻攝)

2025/08/01 12:00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24歲男子翁祖天,3年前吸食安非他命後無照駕車上路,行經台北市文山區羅福斯福6段時,車身突然失控衝上人行道,撞倒8輛汽機車,坐在第1輛機車上等待上工的許姓騎士無辜遭撞輾喪命,翁男坦承過失致死並賠償死者家屬,最高法院維持二審判決,依不能安全駕駛致人於死罪判處4年有期徒刑定讞。

警方調查,死者許男以打零工為生,2022年8月13日上午10時他應朋友邀約,到羅斯福路6段坐在自己機車上等候通知上工,不料卻飛來橫禍枉死。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日8時15分翁男駕車經過,突然失控衝上路邊人行道,撞到路旁停放1輛汽車以及7輛機車才停下,車身底盤還直接壓在一輛機車上,呈現「微倒立」狀態,首當其衝的許男遭車身輾壓致傷重昏迷,送醫宣告不治。

肇事的翁男也陷入昏迷被送醫,醫護人員依法抽血檢測,發現他的酒測值為0,但體內血液有甲基安非他命成分。

翁男醒後供稱8月11日有吸食安非他命,法院依鑑定認定,翁男案發時處於施用毒品後的排除、戒斷期,因而產生疲倦與現實混淆的狀態,誤以為前方有機車竄出,他為了閃避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車輛,而急速右偏衝向人行道。

二審高等法院審酌翁男僅坦承過失致死,否認公共危險致死,死者配偶雖接受賠償60萬元調解,但仍希望他能入監服刑,法官因此判刑4年;最高法院駁回翁男上訴確定。

☆少一份毒品就多一份健康,自由時報提醒您遠離毒品☆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藍白明神岡造勢反罷免 「中三拒瓔」罷團冒雨宣傳:下架不適任立委
NEWS link
中三拒瓔志工冒雨在大雅市場外圍停車場宣傳。(記者張軒哲攝)

2025/08/01 13:28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由公民團體發起的大罷免,726第一波投票遭到25案均未過的大挫敗,第二波的823罷免案本月登場,國民黨士氣大振,明(2)日在神岡舉行「反惡罷,神岡再贏一次」活動力挺立委楊瓊瓔,今日清晨「中三拒瓔」罷團志工冒雨在大雅市場外圍宣傳,期盼下架不適任立委。

藍營明日將邀請台中市長盧秀燕、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苗栗縣長鍾東錦、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委謝龍介、高金素梅、顏寬恒、黃健豪、羅廷瑋、廖偉翔、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前台中市觀旅局局長林筱淇等人接力宣講,力挺楊瓊瓔。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三拒瓔」今日指出,面對楊瓊瓔鋪天蓋地的設置看板,動員組織,在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志工仍不會放棄,面對在網路上更多惡意的攻擊,也堅定的相信「風雨生信心」,會持續傳達意念,為下架不適任立委做努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不是說超徵就應還錢於民?新北議員翁震州嗆國民黨:別昨是今非
NEWS link
新北市議員翁震州。(取自翁震州臉書)

2025/08/01 13:26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各地普發現金」討論近日甚囂塵上,針對國民黨回應,「縣市政府都還有累積債務,所以要拿去還債」,還有藍營議員酸「中央超徵1.8兆,全民發7.8萬」等言論,新北市議員翁震州嗆聲:「依國民黨邏輯,超徵就是該發現金,請國民黨不要昨是今非!」

726大罷免失利,外界認為國民黨強推「普發1萬」現金,以及宣傳罷免成功會拿不到錢為主要原因之一。罷免過後,網路湧現「報復性」普發現金討論,網友製作圖卡,甚至各地議員提案,要求各地政府將超徵稅金全部普發,還稅於民。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翁震州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國民黨說,超徵就應該還錢於民,這不是國民黨自己的邏輯嗎?他質疑,「網友現在只是拿你們邏輯攻擊你們前陣子荒謬的言論,結果你們現在才開始講道理,不會太晚嗎?」

翁震州表示,民進黨政府疫情期間至少發過三倍券、五倍券、6000元、兒童防疫津貼1萬元、勞工紓困補助3萬元,連館長的成吉思汗健身房都領過紓困金969萬,「藍營執政縣市至今有因為超徵發過現金嗎?」

他指出,國民黨說縣市政府都還有累積債務,所以要拿去還債。「那請問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後多留給中央政府的債務1.7兆,國家累計5.4兆債務,民進黨因經濟治理能力佳,歲計賸餘除了防疫和建設,不用拿一部份去還債嗎?」他還特別點名日前酸「中央超徵1.8兆,除以全國2300萬人,應該要發7萬8」的新北市議員江怡臻表示,「不是跟黃國昌一樣,是來自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碩士嗎?」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吳志中接受英媒專訪 示警中國正為侵台做準備
NEWS link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日前接受英國天空電視台專訪,節目於昨天播出。吳志中在訪談中明確示警,中國正為侵略台灣積極準備,並強調台灣的存續不僅攸關自身,更與全球穩定與繁榮密不可分,而台灣晶片是美國及全球利益核心。 (資料照)

2025/08/01 13:00

〔中央社〕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日前接受英國天空電視台專訪,節目於昨天播出。吳志中在訪談中明確示警,中國正為侵略台灣積極準備,並強調台灣的存續不僅攸關自身,更與全球穩定與繁榮密不可分,而台灣晶片是美國及全球利益核心。

外交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吳志中日前接受天空電視台(Sky News)亞洲特派員史密斯(Helen-Ann Smith)專訪,訪談內容昨天在該台「特別報導: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中國侵擾?」專題節目中播出。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志中表示,中國正透過多重手段對台施壓,其中一項策略可能是試圖將台灣逼至極限,迫使台灣在壓力下採取「第一擊」,以此做為對台動武的藉口;他強調,台灣不會陷入這種陷阱,但面對中國的戰略圖謀,必須時時保持高度警覺。

針對中國如果對台發動侵略所可能引發的後果,吳志中警告,這不僅將對台灣造成毀滅性打擊,更可能導致大家所熟悉的「現代世界」瓦解;他強調,全球科技發展高度仰賴台灣生產的半導體晶片,一旦台灣遭受攻擊,將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對世界經濟與科技體系造成難以估量的衝擊,因此嚇阻中國的侵略行動,已是所有民主國家的共同利益與責任所在。

在回應有關台美關係的提問時,吳志中指出,面對中國的重大威脅,台灣無法單靠自身力量應對,唯有國際合作才能保障安全;他說明,美國除依據台灣關係法持續對台軍售外,也協助確保台海的和平與穩定。

吳志中進一步強調,在美國總統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下,如果缺乏台灣的晶片供應,美國的經濟與戰略實力將難以如願實現。

外交部說明,該專題報導全長近26分鐘,從國防、產業、國際關係與社會認同等多重面向深入剖析台海現況;節目指出,面對中國威脅,台灣社會的警覺性正逐步提升,政府也積極推動國防現代化,以強化整體嚇阻能力。

報導並強調,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樞紐,其安全穩定性對地緣政治與世界經濟至關重要,也成為台美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關鍵因素。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涉幽靈連署案黃呂錦茹全盤認罪 1000萬交保須配戴電子腳環
NEWS link
前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1000萬交保。(記者羅沛德攝)

2025/08/01 12:47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國民黨發動罷免民進黨台北市立委吳思瑤、吳沛憶涉「幽靈連署」,台北地檢署6月16日起訴國民黨台北市黨部時任主委黃呂錦茹等5人,台北地院今首度開庭,提訊在押的黃呂錦茹,黃呂錦茹改口全盤認罪,承認全部犯罪事實與罪名,並聲請具保停押,希望法官考量她年事已高,讓她交保;稍後開庭的北市黨部總幹事姚富文、書記長初文卿也都認罪;法官暫休庭與合議庭評議後,中午裁定黃呂錦茹1000萬元交保,姚富文、初文卿各200萬元交保。

裁定並命3人皆限制住居、出境、出海8個月,黃呂另須於左腳配戴電子腳環、隨身攜帶個案手機定時定點自拍上傳,實施雙重監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呂今日庭訊僅簡短表示她全部認罪,其餘交由律師表達。律師陳恆寬表示,黃呂已認罪,同樣在押的北市黨部總幹事姚富文、書記長初文卿於6月移審時也已認罪,黃呂不再爭執起訴內容,也不會聲請調查證據,已沒有勾串共犯可能性,無羈押必要,且黃呂年事已高,健康狀況不佳,請求以適當金額具保停押。

蒞庭檢察官李彥霖表示,羈押原因仍存在,同案被告、吳思瑤罷免案召集人賴苡任未認罪,且有聲請調查傳喚證人,應待證人詰問完畢後再討論停押;陳恆寬反駁,聲請調查證據是賴苡任的權利,不能因共犯沒認罪就續押黃呂;另一律師陳筱屏也指出,不能因為共犯要求詰問就收押「證人」,將不利益歸於證人,違反刑訴法規定。

法官接著訊問北市黨部總幹事姚富文、書記長初文卿,2人皆承認2人討論後共同決定盡速錄從中央黨部下載的黨員名冊,承認找志工偽簽連署書。

初、姚2人也聲請具保停押,檢方仍持反對意見。黃呂等3人都只爭執量刑,不爭執犯罪事實與罪名。

法官暫休庭1小時,與合議庭成員評議後,裁定黃呂錦茹等3人皆交保候傳。

受命法官下午將繼續傳喚北市第4區黨部執行長陳奎勳、吳思瑤罷免案召集人賴苡任,續行準備程序。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和王世堅不同!林濁水支持民進黨續挺823 但一行為應嚴禁
NEWS link
前立委林濁水。(資料照)

2025/08/01 12:40

劉家凱/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726第一波藍委罷免案以失敗告終,綠營內部掀起檢討聲浪,其中,前立委林濁水與立委王世堅言論被認為已掀起內訌。但不同於王世堅昨(7月31日)呼籲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撤案」,林濁水表示,民進黨應繼續支持823罷免,但要讓社會大眾知道民進黨到底為誰而戰,另外許多「到處找中共同路人」的「走鐘」的心態和行為應該嚴禁。

第二波罷免投票將在8月23日舉行,民進黨立委、中常委王世堅昨日在中常會前受訪表示,社會不應該再撕裂,應請罷團撤案,且黨團總召柯建銘應「知所進退、自知之明」。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823要不要辦、怎麼辦,又民進黨要不要投入?林濁水今日在臉書表態,認為民進黨要投入,但要讓自己的隊伍,也讓社會大眾知道民進黨到底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為什麼價值而戰。

林濁水說,只要不要疑神疑鬼到處找中共同路人,再加上不要在大罷免中訴求反對國會如西方國家一樣適當擴權三個原則的話,大罷免是對的,「這是我半年多,從頭到尾一貫的立場」。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說,大約到6月上旬為止,他認為罷免方占有優勢,但6月後情勢逆轉;名嘴劉寶傑本來支持大罷免,但說後來大罷免「走鐘」了,因為「你(民進黨)怎麼會找這些人來領導?」「好牌被打爛」。不幸因此大罷免果然真的「好牌被打爛」了。

林濁水表示,所以823大罷免民進黨應該繼續支持,因為大罷免本來是具有民意正當性的;但是許多「到處找中共同路人」的「走鐘」的心態和行為應該嚴禁,民進黨並應該向民眾承諾民進黨此後將會回到建黨初衷,不只不會阻擾健康的行政立法制衡機制的建立,甚至將進一步積極推動憲政改革。讓自己的隊伍也讓社會大眾知道民進黨到底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黃呂錦茹認罪拚交保「檢不同意」 原因竟和賴苡任有關
NEWS link
台北地院今首度開庭提訊在押的黃呂錦茹。(記者羅沛德攝)

2025/08/01 12:22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民黨台北市黨部時任主委黃呂錦茹等5人,因涉「幽靈連署」案遭起訴。黃呂錦茹今日全盤認罪希望能交保,但檢方未同意,原因為罷免吳思瑤召集人賴苡任未認罪。

政治工作者周軒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台北地方法院今天提訊黃呂錦茹,黃呂當庭認罪,不爭執檢察官提出之證據,希望法官給予交保。不過檢方認為,羈押原因仍存在,但不是針對黃呂錦茹,是因同案被告賴苡任沒認罪,有相關證據要調查,合議庭評議後將再做成是否准交保的裁定。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友對此紛紛表示:「哈囉 賴苡任 聽到沒有」、「背骨仔繼續在外逍遙」、「苡仁你有聽到嗎」、「賴苡任對國民黨的殺傷力不輸小平叔」、「賴苡任到底要不要變賴已認啊」、「好慘,被賴苡任帶賽的黨工」、「又是你賴苡任,你忍心讓一位老人家坐牢被收押嗎?」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大罷免志工何去何從? 曹興誠給建議
NEWS link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資料照)

2025/08/01 12:01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726罷免投票失利,同意罷免方許多人士氣低迷。對此,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表示,與其組成政黨,不如大家保持志工的狀態;台灣人此時應該利用機會,勇敢一搏,讓世界看到,台灣人已經準備好建立自己的國家:「台灣國」,期待罷團中無數優秀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建構未來屬於你們的美麗的台灣國。

曹興誠在臉書PO文表示,大罷免志工何去何從?何不「正名制憲」,建立「台灣國」?很多人說,這些充滿活力、創意又愛台的志工們散了可惜,有人建議志工們組成政黨;我不覺得這個主意高明,為什麼?看看新黨、親民黨、民眾黨,都曾有過風光,但隨即凋零,這些政黨沒落的原因是缺乏良善而長遠的目標;它們只是為了短期爭權奪利而出現,所以很快就失去正當性,被淘汰。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曹興誠指出,與其組成政黨,不如大家保持志工的狀態;平時以理念相聯繫,有需要時大家ㄧ起站出來,改變局勢,我們應該以什麼理念來聯繫呢?良善、符合邏輯,可長可久,又能解決台灣問題的理念,可以簡單訂定為「挺天理、護公道」,挺天理,最基本的,就是反對殺人、搶錢、反對妨害別人自由。

曹興誠續指,中共搞革命,就是殺人,是革掉別人的命。搞共產,就是搶錢,說: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中共搞統一,就是要在我們牆上穿洞,強行過來跟我們一起居住,還要分我們的財產,控制我們的自由,「統一」是傷天害理、侵門踏戶的極端罪惡,台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獨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聯合國「世界人權憲章」要加以保護的基本人權,反對台獨,就是不准台灣人獨立過自由和平善良的日子,而要由中國共產黨或者中國國民黨,來實行恐怖統治。台灣人除了生命財產被剝奪,還要接受類似徐巧芯,館長、黃國昌、陳玉珍、翁曉玲、傅崐萁等等這些惡人的罷凌和羞辱,「反對台獨」,就是違背天理,對台灣人極不公道。

曹興誠分析,國民黨、共產黨都主張統一、反對台獨。他們是食古不化,枉顧人權,背離現代普世價值的逆時代政黨,早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拒絕中國人來台灣侵門踏戶,掃除違背天理的惡人、爛人,就是「挺天理、護公道」,現在台灣已經被中共嚴重滲透,立法院也已經直接被王滬寧操控,如果不做有力的改變,幾年內將變成另一個香港,這次大罷免失敗,讓我們警覺,我們必須加快「正名制憲」的腳步,台灣一旦變成香港,就永遠沉淪,無力回天。

曹興誠呼籲,當前「天下圍中」的格局已經形成,中共經濟下滑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其長年嚴重的貪污腐化已經造成大面積的民不聊生;因此其政權也已經搖搖欲墜,台灣人此時應該利用機會,勇敢一搏,讓世界看到,台灣人已經準備好建立自己的國家:「台灣國」,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建議大家成立「天理志工團」,表示要「挺天理、護公道」。

曹興誠直言,他樂於擔任「天理志工3號」,以我支援大罷免的方式,對「天理志工團」提供援助,「天理志工團」可以用現在各地罷團為基礎,各自發揮創意和活力,而後形成活動的共識,讓我們把這次大罷免當成一次演習,讓我們放下傷痛和鬱悶,開始邁向另一個更重要的,攸關台灣子孫萬代幸福的偉大目標,他期待罷團中無數優秀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建構未來屬於你們的,美麗的台灣國,祝建國成功!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灣關稅20% 業者:出口面臨雙重挑戰 速實施配套措施
NEWS link
基隆大武崙工業區協進會榮譽會長魏雅庵建議政府儘速實施配套措施,因應出口波動。(記者盧賢秀攝)

〔記者盧賢秀/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20%對等關稅稅率,基隆大武崙工業區業者認為稅率比日本跟韓國高,再加上匯率雙重壓力,對出口產業會有一定的衝擊,建議政府實施出口保險、利息補貼、檢討貨物稅等配套措施,降低製造成本,並成立對話平台,靈活應變措施因應出口波動。

大武崙工業區協進會榮譽會長魏雅庵表示,這段時間也看到政府在設立應變基金、協助開拓其他的市場等,政府都已經在做了,雖然沒有辦法達到大家預期的關稅15%或10%,可以看到這一段的期間政府真的是有在努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魏雅庵認為,現在還有機會談,政府應該要繼續努力,同時應做一些配套的措施,包括出口保險、利息補貼和檢討貨物稅等措施,降低整個製造成本,尤其關鍵的零組件或零件出口應該要降低關稅,提供耗能的電力用地等資源的穩定機制,協助產業界度過這個難關。

此外,他也建議政府要成立快速的回應的平台,跟各大工、協會對話,適時回應出口的困難、匯率波動等問題,凝聚共識、靈活的應變措施,因應出口波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水手重砲鐵捕羅里本季第42轟出爐 今日MLB戰績
NEWS link
水手鐵捕羅里今日敲出本季第42發全壘打,持續穩居全壘打王。(法新社)

光芒4:7洋基

勇士12:11紅人(延長10局)

遊騎兵0:6水手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灣關稅20%高於日韓 賴清德:台美多元合作提升競爭力
NEWS link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美國白宮公布台灣對等關稅自32%降至20%,仍高於日本與南韓的15%,台灣如何保持競爭力備受關注。總統賴清德今(1日)強調,政府會持續調整台灣產業競爭力及升級轉型,也希望能深化台美經貿合作,特別是在國防、科技等多元領域合作,以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其中對台稅率為20%,低於4月初公布的32%。賴清德今天上午於總統府親自召開記者會,媒體提問台灣競爭對手日、韓的稅率都較低,台灣要如何保持競爭力,8月7日新關稅上路前是否有自信談得更低關稅。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賴清德表示,談判尚未簽最後的會議總論,但已完成階段性成果,亦即由4月2日的32%調降到8月7日的暫時稅率20%,但20%稅率並非台灣一開始的目標,我方會繼續談判,爭取對台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

對於台灣的競爭力,賴清德說,除了受衝擊的產業及個別廠商,行政院的中小微型企業支持方案也會予以協助,政府也會調整台灣產業競爭力跟升級轉型,行政院長卓榮泰上任時就提出各種計畫,將確實執行。

賴清德表示,希望經由談判深化台美經貿合作,特別是國防、科技等多元領域合作,來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讓台灣產業能夠升級轉型,希望透過談判進行台美雙方合作,增進彼此經貿關係、以及台灣產業競爭力。

媒體追問,台美經貿關係對台灣的重要性,以及談判溝通策略?賴清德回應,美國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場,對台灣及許許多多國家都很重要,台灣的對外貿易有24.3%產品銷到美國,特別是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等,美國對台經貿發展當然重要,這也是為何台灣積極與美國談判,希望一方面解決、平衡台美貿易逆差,也能互利互補。

賴清德說,台灣的談判策略,包括在談判過程相當坦誠、相當有誠意和美國進行談判,並秉持兩原則,希望能平衡台美貿易逆差、秉持台美互補互利;也希望能達到兩個目標,深化台美經貿合作、也能建立台美在國安、科技、多元領域的合作。同時也秉持四個原則,維護台灣的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人健康、糧食安全。

賴強調,雙方在過程都能互相了解彼此立場、並感受誠意,這是為何台灣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就只差最後一步,這是總合性的結論,台灣會積極努力,美國也表達希望進行後續談判的立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預售屋解約潮 消基會籲非投機性讓渡可換約轉售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日電)消基會說,去年中央銀行祭出「限貸令」,2021年至2023年間簽約預售屋面臨解約潮,消費者陷資金困境;呼籲因失業、貸款不足等因素導致的「非投機性讓渡」,可換約轉售。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2023年底起,因應新青安政策推升房市交易熱度,國內多家銀行的房貸放款比重,迅速逼近金融監理的「紅線」;為遏止信貸過熱與資產泡沫風險,2024年初中央銀行祭出「限貸令」,提高購屋者貸款成數門檻,並要求銀行強化放款審查與資金控管。

消基會說,許多在2021至2023年簽下預售屋合約的自住型民眾,原先規劃以7至8成的房貸順利交屋,卻在面臨實際交屋時,被銀行告知僅核貸6成5、甚至更低的貸款比例,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對多數家庭形同斷頭一擊。

對此,消基會表示,法律與政策應與時俱進,針對這波預售屋解約潮,呼籲政府正視制度與市場脫節的現象,並提出4點建議,強化對消費者的實質保護。

首先,消基會建議,金融緊縮時,應允許因失業、貸款不足、重大變故等因素所導致的「非投機性讓渡」,可進行換約轉售,並設置明確審核標準,如對於因經濟困難而需要解約的自住型消費者加入除外條款中,以免違規濫用,既可避免消費者鉅額違約損失,也不至於鬆綁成為投機漏洞。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其次,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建立預售屋履約擔保的公開資訊平台,所有建案應強制揭露其保障機制、金融機構名稱、查核紀錄等,供消費者查詢與比較;同時應強化金融機構與建商間的履約稽核與責任歸屬制度,讓履約擔保不再只是「紙上條文」。

消基會的建議還包括,設立專責法律援助窗口,協助消費者解約與求償;推動購屋教育納入社會宣導計畫。(編輯:吳素柔)1140801

台灣美食展登場 「鮮味款待」展現漁業實力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日電)2025台灣美食展今天至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美食展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葉菊蘭表示,今年以「海鮮-鮮味款待」為題,正是要向國內外旅人展現台灣藍海的豐饒與漁業的世界級實力。

葉菊蘭在開幕典禮致詞說,台灣四面環海、魚種多達3121種,約占全球總數1/10,漁業年產值近新台幣1000億元,其中遠洋漁業規模位居世界前3、鮪延繩釣更是全球第一。今年美食展以「海鮮-鮮味款待」為題,要向國內外旅人展現台灣藍海的豐饒與漁業的世界級實力,並以美食驅動觀光。

葉菊蘭說,美食展同時匯聚多元族群特色料理,讓觀眾一次品味多彩味覺光譜,體現台灣兼容並蓄、自由開放的台灣味。台灣觀光協會會長簡余晏表示,台灣經常面臨風雨挑戰,農漁業者依然堅守崗位,邀全民以行動支持。

簡余晏說,台灣咖啡、威士忌、茶與醬料屢獲世界冠軍,今年展場更集結晶華、圓山、綠舞、海霸王、天成、大地等星級飯店、餐飲住宿業者祭出豐富優惠,邀民眾把握良機品味。她說,美食展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密度最高的活動,匯聚11家名店,從米粿、肉圓到虱目魚粥與牛肉麵,1站吃遍山珍海味;台灣美食展是「寫給世界的情書」,每個攤位都是通往台灣港灣與山林的旅行。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台灣美食展是重要的文化盛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專屬美食地圖,從淡水的阿給、金山的鴨肉,各地風味串起旅人足跡,台灣人的飲食觀也已從「吃得飽」進化到「吃得巧」,料理因此更具文化價值。尤其海鮮是島民最熟悉的味道,他期盼參觀者逛展時找回記憶中的美好滋味,並讓這份舌尖體驗延伸成探索台灣的觀光旅程。

總統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農業部次長胡忠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理代表崔鳳圭及許多中央部會首長、地方縣市首長、產業代表也出席美食展開幕典禮。(編輯:謝雅竹)1140801

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9/30截止徵件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日電)教育部今天表示,114年度的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即日起到9月30日開放徵件,歡迎各界推薦在各個領域為本土語言奉獻一己之力的個人或團體。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從民國97年開始辦理,到今年已頒發185名個人獎、48組團體獎、6名終身奉獻獎。歷屆得獎者分布於教育研究、創作出版、文化藝術、展演傳播等不同領域,對本土語言的復育潛移默化且影響深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教育部表示,徵件期限將於9月30日截止,歡迎各機關、幼兒園、學校、法人或依法立案的團體踴躍推薦。後續由教育部邀請專家、學者及有關機關代表組成小組,採初選及決選2階段評選。

評選重點是被推薦團體或個人貢獻事蹟的影響力、重要性、持續性、創新性和特色。預計表揚終身奉獻獎1名,個人獎及團體獎合計10名。(編輯:李錫璋)1140801

師鐸獎得主用舞蹈教孩子勇敢 范瀞文深耕藝術教育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日電)從舞者、創作者到教師,左營高中教師范瀞文從事舞蹈教育20年,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信念陪伴無數愛跳舞的學生找到自信,也用舞蹈教學生勇敢面對挑戰,今年榮獲第20屆師鐸獎。

左營高中今天新聞稿表示,對於左中舞蹈班學生來說,范瀞文是老師,也像是大姐姐,不只是教舞,更是用心陪伴孩子走過每一段人生的挑戰與低谷。有學生說,「老師是我生命中最溫暖的陪伴」、「謝謝老師,是妳讓我勇敢追夢。」

校方表示,范瀞文執教20年,曾經榮獲教育部與高雄市多項教育獎項,包括「教學卓越獎」銀質獎、教育部駐法藝術家、杏壇芬芳獎、特殊優良教育人員等;從舞蹈教室到國際舞台,從學習現場到教育改革第一線,始終有范瀞文的身影。

范瀞文說,獲得師鐸獎要獻給堅持愛跳舞的孩子們;老師除了教會孩子跳得多好,當他們對跳舞失去自信時,老師、家人都要堅定支持。范瀞文的教學不止於技巧傳授,是深刻的陪伴與啟發,用舞蹈藝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范瀞文自小接受完整舞蹈教育,從國小一路跳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後南下落腳左中。校方表示,從舞者的舞台轉身為教師的講台,她的教學生涯不僅是傳授技藝,長期與這群愛跳舞的學生在一起,陪伴成為她與學生相處的方式。

左營高中舞蹈班以嚴謹訓練聞名,學生多來自外縣市,年紀輕輕即離鄉背井,孤單與壓力時常來襲。范瀞文從不缺席,早訓的清晨、晚課的黑夜,她總是陪在孩子身旁。

此外,每年考季正逢寒假,范瀞文不僅自費安排交通與住宿,更開放台北住家供學生借宿。范瀞文說,這不是多做的事,而是自然的責任。在她帶領下,左中舞蹈班屢創百分百升學率,更凝聚出「左舞人」獨有的世代傳承情誼。

范瀞文回憶,110學年時,有一名新生罹患白血病,卻堅持繼續跳舞,努力不懈精神令人動容。范瀞文串聯學校團隊為她量身打造教學機制,更在療程結束後,親自陪伴她重返舞蹈訓練;這名學生最後考取心中理想的大學,也完成了生命的奇蹟逆轉。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自107學年起,范瀞文成為左中舞蹈班唯一專任教師,肩挑前導學校課程改革重任。她設計跨域課程,融合身心健康、表演創作與藝術賞析,建立完整舞蹈教育地圖,實踐「專業與照顧並重」的教育哲學。

范瀞文也長年投身高屏南嘉各地藝才班師資培訓,參與舞蹈教學手冊撰寫與試題調整,讓第一線經驗反饋到教育政策。校方提及,范瀞文推動教育資源均質化方案,打破資源集中北部的困境,為南部舞蹈孩子鋪出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編輯:謝雅竹)1140801

川普大讚新關稅政策進展 稱一切「非常順利」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3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晚接受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電話採訪時,誇讚他對全球貿易夥伴課徵的大規模新關稅,並表示一切進展「非常順利、非常順暢」。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川普還表示,距離他自訂的貿易協議午夜截止日期只剩幾小時,對其他國家來說,要避免下週即將生效的關稅稅率,已經「為時已晚」。他已透過新的行政命令,將這些關稅正式定案。

但他也表示,他的大門永遠為具吸引力的提案敞開:「這不代表4週內不會有人出現,說我們可以談成某種協議。」

川普在今天的行政命令中,正式確認與歐盟、日本、韓國、英國及菲律賓等貿易夥伴達成的協議。

川普這項行政命令針對未與他達成協議的貿易夥伴,單方面訂定將於8月7日生效的關稅稅率。舉例來說,瑞士的關稅稅率被設為39%,高於先前威脅的數字;而台灣的關稅則被設為20%,低於原先預期。

川普誇口稱美國已透過關稅獲得大量收入,並引述財政部數據指出,6月關稅收入高達260億美元,還稱未來會有更多進帳。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他說:「我們將會進帳數千億美元,而且會非常快。」

當被問到是否擔心進口商品價格可能飆升時,川普回答說:「唯一飆升的數字,就是我們進帳的數千億美元。」(譯者:陳昱婷/核稿:張曉雯)1140801

泰國對美國徵19%關稅表示歡迎 稱「重大成功」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曼谷1日綜合外電報導)泰國今天表示,歡迎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19%關稅,稱這項協議為「重大成功」,使泰國免於36%懲罰性關稅的威脅。

法新社報導,川普對數十個貿易夥伴施行高額關稅,試圖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強化美國經濟利益。

泰國已與美國談判數週,爭取降低川普在4月初「解放日」關稅措施下,對泰國關鍵出口項目的36%關稅威脅。

泰國政府發言人吉拉育(Jirayu Huangsab)在聲明中說:「美國對泰國的進口關稅達成協議為19%,對泰國而言是重大成功。」吉拉育指出,這項協議為雙贏局面,有助維持泰國出口導向產業及長期經濟穩定。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024年美國對泰國的貿易逆差達456億美元,較2023年增加11.7%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旅遊禁令衝擊觀光業以來,泰國一直努力振興國內經濟。

由於美國關稅政策充滿不確定性,泰國政府5月時下修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從成長率3.2%至4.2%調整為2.3%至3.3%。泰國2024的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5%。(實習編譯:周依恩/核稿:徐睿承)1140801

新莊箱屍案指紋比對 新北警:死者為犯嫌父親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新北1日電)新北市新莊區箱屍命案,警方昨天鎖定陳姓男子涉有重嫌,並循線拘提到案。新北警方今天表示,經比對指紋資料,確認死者身分為陳男父親,是否涉嫌殺人或其他因素棄屍仍待釐清。

新北市新莊警分局7月28日深夜獲報,在新莊區新泰路381巷底水溝內發現紅色行李箱,裡面藏有死亡多日男性屍體。經報請相驗,法醫研判為60歲以上,死亡時間超過10天,其身上無明顯外傷。

新莊警分局上午表示,案發後立即成立專案小組調查,調閱周邊監視器分析比對,經鷹眼隊日夜不停調閱,回溯長達近22天監視畫面,發現關鍵影像。警方鎖定一名陳姓男子涉有重嫌,陳男曾於7月6日前後在案發現場出沒,涉嫌棄屍後逃離現場。

警方表示,昨天深夜拘提陳嫌到案,據附近鄰居說,陳嫌父親年約70歲,失蹤近1個月,身材瘦小、行動不便、頭髮稀疏,符合死者特徵。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警方說,將死者模糊指紋再次送請刑事局,以「人工方式」比對死者留存的指紋資料,確認死者身分為陳嫌的父親,另外,今天解剖後,也將進行DNA比對。

警方表示,由於遺體並無明顯外傷,陳嫌是否涉嫌殺人,還是其他因素棄屍,仍待偵訊後突破陳嫌心防才能釐清,全案將朝遺棄屍體、湮滅證據等罪嫌偵辦。(編輯:李錫璋)1140801

行人交通事故上半年逾5百件 屏警8/4專案執法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1日電)依屏東縣警局統計,今年1至6月間,屏東縣行人交通事故共529件,造成12人死亡。警方將自4日起啟動「路口車不停讓行人違規取締」執法專案,針對事故高發路段取締。

根據屏東縣政府警察局統計,今年1至6月期間,全縣共發生529起行人交通事故,造成12人死亡、482人受傷。警方表示,雖較去年同期536起事故、18人死亡及498人受傷略有下降,但車輛未停讓行人情況,仍對交通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車輛與行人在路口互動問題仍引起高度重視。

屏東縣警局新聞稿表示,為有效降低行人交通事故發生率,4日起全面啟動「路口車不停讓行人違規取締」執法專案。主要執法重點將落在交通事故頻發路段及繁忙路口,並強化攔查與取締駕駛人不停讓行人違規行為。警方將進一步提高執法密度,增強交通秩序管理效能。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屏東縣警局表示,行人和駕駛人都是道路使用者,彼此應相互尊重,共同維護交通安全。駕駛人在行經行人穿越道時應減速慢行,並注意是否有行人通行,確實停讓行人;行人也應遵守交通規則,走人行道及行人穿越道,避免違規穿越雙黃線、中央分隔島,或在紅燈期間冒險通行。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長甘炎民表示,唯有駕駛與行人共同遵守交通安全原則,才能打造更安全友善交通環境。警局將持續嚴格執法,並進行交通安全宣導,以確保縣民生命安全。(編輯:林恕暉)1140801

台南男騎車闖紅燈遭攔 竟帶神主牌暗藏毒品彩虹菸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日電)台南市王姓男子日前凌晨騎機車闖紅燈遭攔查,當場被查獲置物箱神主牌暗藏彩虹菸毒品,王男再主動交出K他命,警方訊後依法送辦。

台南市警局歸仁分局今天指出,警方7月30日凌晨在仁德區中正路攔查騎機車闖紅燈的王男,王男當下神情緊張,警方查覺有異,隨後在機車置物箱找到神主牌,且在神主牌搜出暗藏的6根彩虹菸。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王男眼見無法閃避警方追查,再主動交出隨身1包K他命;王男尿液初檢也出現毒品反應。警方訊後依毒品罪嫌送辦。

警方表示,彩虹菸是頗為罕見的毒品,具有特殊氣味與包裝,常被誤認為糖果或香菸,危害性高,警方初判王男有販毒嫌疑,將持續追查毒品來源及流向。(編輯:謝雅竹)1140801

南橫公路一家5口墜谷 警消再尋獲輪胎和部分遺骸
NEWS link
南橫公路一家5口墜谷 警消再尋獲輪胎和部分遺骸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1日電)台20線南橫公路81.1公里處有車輛墜谷,車上疑一家5口罹難,警消昨天找到潘姓女子遺體跟其他人遺骸。今天上午再尋獲墜谷車輛輪胎跟保桿,以及部分遺骸,正持續搜救中。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特搜第一分隊副中隊長黃靖堯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今天因雨勢稍緩出動74人持續搜救,上午在下切150公尺處挖掘時,找到墜谷車輛的輪胎跟保險桿,以及一塊較大的遺骸跟數塊散落遺骸,但身分仍待鑑驗辨識。另還有許多散落嬰兒物品。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高雄市警察局六龜分局上月30日晚間9時40分許獲報,有車輛疑因天黑強降雨、視線不佳,導致駕駛未察覺路基坍方失控墜谷。幸對向車輛駕駛發現報案。

警方初步查訪,墜谷車輛疑由33歲李姓男子駕駛,偕同妻子37歲吳姓女子、吳女3歲兒子、吳女不到1歲的女嬰及17歲潘姓少女共5人,確切肇事原因釐清中。(編輯:林恕暉)1140801

退撫基金前6月虧損282.4億元 收益率負2.83%
NEWS link
高屏山區防大豪雨 24小時雨量上看450毫米

Rats, mould and dangerous overcrowding
NEWS link
Rats, mould and dangerous overcrowding - inside illegal house-shares hiding in plain sight

29 minutes ago Share Save Tarah Welsh and Zack Adesina BBC News Share Save

Nazmush Shahadat escaped from a fire at a dangerously overcrowded flat that killed a m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says Maria, groups of people can sometimes be seen moving into houses in her neighbourhood, far more than would seem to fit comfortably in the Victorian terraced homes. Each of these houses has 10 to 15 people living inside, she estimates. Maria, an architect, suspects they are being illegally rented. "They're everywhere," she says. Maria contacted Your Voice, Your BBC News after spending years complaining about these homes to her local authority in east London, Newham Council. We began investigating - and found a widespread black-market rental sector where people are forced to live in unsafe spaces. Photos, videos and testimony from the people living in several properties like these showed unsanitary and overcrowded homes, with adults sleeping on bare mattresses in bunk beds, contending with black mould, rats and, in some cases, conditions that proved to be deadly.

Laws across the UK say large house-shares - officially known as houses in multiple occupation (HMOs) - must have a licence, so local councils can ensure each property is suitable for the number of occupants and meets gas, electrical and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But evidence in three London house-share hotspots we examined suggests that in some places there are more unlicensed, black-market HMOs than there are legal ones. One London borough told us it has 3,000 licensed HMOs, but estimates there are two or three times that number in reality. In shop windows in east London, we noticed many ads for properties that did not appear to conform to licensing laws, often offering a "bedspace" in shared rooms. We also found adverts online that appeared to show mould or dirt in the shared rooms. To investigate, BBC reporter Gopal Virdee responded to some of these adverts and viewed the rooms, filming with a hidden camera.

Secret filming by BBC reporter Gopal Virdee inside a crowded, unlicensed HMO

In one property in Waltham Forest, where there was a shared bedroom advertised at £330 a month, he was met by about 10 young men who all appeared to live there. The room on offer was shared between three people, another was shared between four - and on some of the beds, there was no bedding or even mattresses. One of the men told us they were subletting and admitted there was no HMO licence - as the local authority register confirmed. A company representing the property owner later told us that the tenancy agreement "expressly forbids" subletting and multiple occupancy and that the property had never been let or advertised for those purposes. It said it had taken prompt action when it learned of the contract breach. The man who showed our reporter around later told us he had "no involvement whatsoever in the management, ownership or letting of this property". Waltham Forest Council said it would take action. Overcrowded conditions such as these can be fatal. Nazmush Shahadat escaped a deadly fire in 2023 at an HMO in Shadwell, east London. He had moved in as a last resort, after coming to the UK to study law and finding that the housing he had been promised had fallen through. The "stench" hit him when he first arrived, Nazmush says, "like an old gym with the men's sweat". He says he was bitten by bedbugs and could see mould across the ceiling from his top bunk. On the night of the fire, there were 18 people crammed into the two-bedroom flat.

Tower Hamlets Council The bunk beds where the flatmates slept were burned in the fire

Many of Nazmush's flatmates worked as food-delivery riders, and the fire started because of a faulty e-bike battery charging under a bunk-bed. When the tenants' attempts to put the blaze out failed, they fled the smoke-filled flat. Nazmush says they thought everyone had got out - until the emergency services carried out a man on a stretcher. "That's when it hit us straight away, that body - it could be any one of us," he says. Mizanur Rahman had only lived in the flat a few days. He died later in hospital aged 41, leaving behind a wife and two children in Bangladesh. Earlier this year, the landlords - husband and wife Aminur Rahman and Sofina Begum - were fined £90,000 for multiple housing offences, including cramming more people into the property than three people the licence permitted.

Father of two Mizanur Rahman, 41, died from smoke inhalation after the flat fire

Because such overcrowded properties are undeclared, the true number of unlicensed HMOs across the country is unknown. But an experimental data project to try to detect them has been developed by Ben Yarrow, who runs the landlord and letting agency review website, Marks Out Of Tenancy. It flags potential unlicensed HMOs by searching through a range of financial data sources to identify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who have different surnames. It has some limitations - it cannot find people relying on cash with no formal paperwork, and in some cases households with big families can be wrongly flagged. We asked Mr Yarrow to scan specific postcodes in three boroughs which we knew were HMO hotspots. In part of Newham, where there are only 75 licensed properties, he found more than 700 possible HMOs. In part of Tower Hamlets, he found nearly 500 suspected HMOs. The council has publicly listed only 50 HMO licences here, although it said more properties were licensed. And around Southwark's Old Kent Road, Mr Yarrow found more than 300 possible HMOs, although only 232 were licensed. Southwark Council told us it actively works to identify suspect properties and protect tenants. Tower Hamlets Council said it thought the data was incorrect and that it actively investigates reports of unlicensed properties. Newham Council said it uses advanced systems to identify unlicensed HMOs and follows up all resident complaints, but it said enforcement is time-consuming because tenants are often "among the most vulnerable members of society". It said it had investigated 2,307 alleged failures to licence properties between January 2023 and March this year.

Many council enforcement teams appear to be overstretched. According to responses to Freedom of Information requests, only about a third of complaints raised by renters in England between 2021 and 2023 were followed by a local authority inspection. The government's Renters' Rights Bill, currently passing through Parliament, is due to create a national database of private rented properties in England, which will help councils "clamp down on unlicensed properties", London's deputy mayor for housing Tom Copley told the BBC. The growth of unlicensed HMOs means it is not only single renters caught up in them - sometimes entire families are crammed into single rooms in shared houses. Marius Judzinskas, who is originally from Lithuania, moved into a shared house in Greenwich, south-east London. Shortly afterwards, his wife joined him. A council officer later said in a report that the property should have been licensed as an HMO.

Marius Judzinskas says he had no choice but to bring up his family in a single room in a shared house

The couple spent nine years there, and went on to have a family in their small room, squeezing in two cots and all their possessions. "People like me, we don't have a choice," he says. The family had to wait to use the bathroom or the cooker, and conditions were unhygienic, he says. They captured video of rats in the kitchen. Relationships with the landlord and other tenants broke down and Marius was asked to leave, he says. The family returned home one day and found the locks had been changed, he says. They tried to climb in through an open window so they could put their nine-month old baby in the room to sleep, but the police were called. They were evicted.

A security camera filmed rats (circled) in the kitchen of the house Marius shared

Marius is now taking legal action against the people who managed his former home, through a rent repayment order, to try to claw back some of what he paid. Renters in homes where landlords have broken the law, including by failing to register an HMO, can claim up to a year's rent back. Eviction is a particular risk with unlicensed HMOs, says Roz Spencer from Safer Renting, which helps tenants in disputes with landlords. The issue of unlicensed HMOs is growing, she says. "We are being referred more people and I believe the problem is spreading and the non-compliance issue is endemic."

Police arrived when Marius and his family were locked out of the house

Chris Norris, chief policy officer for the National Residential Landlords Association, says most landlords operate within the law and only have one or two properties that are well looked after. But he says: "There is this view or perception that landlords can get away with it because, frankly, some landlords do." Local authorities do not have the capacity to enforce the licensing regime, he says, but it is only a "tiny minority" of landlords responsible for these bad practices. The government says the Renters' Rights Bill will address the situation, "empowering" tenants to act without the threat of retaliation. It says it expects local authorities to "clamp down on rogue landlords" and "HMOs must be safe, well-maintained, and properly managed". But in the meantime, many thousands of people are likely to be stuck in potentially dangerous homes.

Two girls shot in Gaza - BBC pieces together what happened and looks at dozens more child shootings
NEWS link
The BBC World Service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stories of Layan al-Majdalawi, two, and Mira Tanboura, six, both killed in Gaza in separate incidents in November 2023, in areas where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 was operating.

In response to our findings, the IDF said the details of Layan and Mira's cases had been recorded and "will be examin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It added: "Intentional harm to civilians, especially childre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Layan and Mira are just two of more than 160 cases of children shot in the war in Gaza, for whom we have gathered accounts.

We found that in 95 of these cases, the child had been shot in the head or chest. In 59 of those, we obtained testimony from eyewitnesses, either directly or via human rights organisations and medics. The witnesses alleged that 57 of these children were shot by the IDF, and two were shot by Palestinians - one in celebratory gunfire and the other in a gang conflict.

For the remaining 36 out of the 95 cases, we have no account of what happened. Israel bans foreign reporters from entering Gaza independently, and the destruction and displacement make gathering details difficult.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has told the BBC the world cannot accept as a "new normal" the type of warfare that allows so many children to be shot.

Kyiv toll rises to 26 as wave of Russian strikes defies Trump ceasefire demand
NEWS link
Kyiv toll rises to 26 after wave of Russian strikes defies Trump ceasefire demand

58 minutes ago Share Save Jonathan Beale Defence correspondent in Kyiv Paul Kirby Europe digital editor in London Share Save

Watch: Explosions seen in Kyiv during Russian attack

The death toll from a barrage of Russian drones and missiles that struck several districts of Kyiv early on Thursday morning has risen to 26, including three children, while 159 others were wounded, officials said. The attack brought down an apartment block. A six-year-old boy and his mother were among the dead, as more than two dozen locations across the Ukrainian capital were hit. Ukraine's interior ministry said three children had died and 16 were among the wounded. Kyiv's mayor said it was the biggest number of children hurt in one night since the full-scale war began. Russian attacks have continued despit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threat to impose tougher sanctions on Moscow if Vladimir Putin does not agree to a ceasefire by 8 August.

The toll was revised after "rescuers retrieved 10 bodies from the rubble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viatoshynsky district, including the body of a two-year-old child", Ukraine's interior ministry posted on Telegram. "Both Russia and Ukraine must negotiate a ceasefire and durable peace. It is time to make a deal," acting US representative to the United Nations John Kelley told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on Thursday. "President Trump has made clear this must be done by 8 August." The high-pitched hum of Russian drones could be heard for hours over the city, interrupted by the occasional loud thunder clap of a missile strike. Russia launched 309 drones and eight cruise missiles during the night, according to Ukraine's air force. And although officials say air defences did manage to destroy many of them, there were numerous hits including from cruise missiles. A red-orange glow indicated destruction on the ground. These were the biggest airstrikes since Trump brought forward an earlier deadline to Putin. The threat of more US sanctions appears to have done little to persuade the Russian president to change course. Meanwhile, Russia claimed further success on the battlefield, declaring that it had captured th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hilltop town of Chasiv Yar in the eastern Donetsk region. Ukraine denied it had fallen, however, and military analysts said fighting there was continuing.

Roman Petushkov/Global Images Ukraine Three people were killed when an apartment block was brought down

Three of the fatalities in Kyiv were at the site of the residential apartment block. "An entire entrance was destroyed. Rescuers are clearing the rubble," said Ukraine's interior minister Ihor Klymenko.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said the capital was the focus of Russia's overnight attacks. "The world has yet again seen Russia's response to our, America's and Europe's desire for peace. More demonstrative murder," he said on social media. "This is why peace without strength is impossible." Kyiv's Sviatoshynskyi and Solomyansky districts were hit hardest in the attack. The windows of a hospital ward for children in Shevchenkivskyi district were blown out by a shockwave, Kyiv's mayor said on Telegram. One of the city'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 school and a kindergarten were also damaged. Foreign Minister Andrii Sybiha said it was a "horrible morning" in Kyiv, and that there are "still people under the rubble". Sybiha added that Trump had been "very generous and patient" with Putin, but now it was time to put "maximum pressure on Moscow" through sanctions.

Reuters

US envoy Steve Witkoff to visit Gaza, as hospital says dozens killed seeking food
NEWS link
US envoy to visit Gaza, as hospital says dozens killed seeking food

'I invite Mr Witkoff to see for himself,' says American doctor in Gaza

Gaza's Hamas-run health ministry said 111 people had been killed, 91 of them while seeking aid, in the 24 hours before Thursday midday.

Witkoff, who is on a visit to Israel, also had a "productive" meeting with Israeli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Netanyahu, the press secretary added.

Leavitt said Witkoff would visit the territory along with US Ambassador to Israel Mike Huckabee and "secure a plan to deliver more food and meet with local Gazans to hear first-hand about this dire situation on the ground".

US special envoy Steve Witkoff will visit Gaza on Friday to inspect food distribution sites,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Karoline Leavitt has confirmed.

Shortly after his envoy's arrival in Israel,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rote on social media: "The fastest way to end the Humanitarian Crises in Gaza is for Hamas to SURRENDER AND RELEASE THE HOSTAGES!!!"

Israeli officials have threatened that if there is no progress in the coming days on a ceasefire and hostage release deal, then they may take new punitive steps against Hamas. Israeli media reported that those could include annexing parts of Gaza.

Gaza's Hamas-run Civil Defence agency said Israeli forces fired at the crowds gathered around aid lorries. The Israeli military said troops fired "warning shots" but that it was "not aware of any casualties".

Footage showed casualties from the incident near the Zikim crossing being taken on carts to al-Shifa hospital in Gaza City.

A hospital director told the BBC that more than 50 Palestinians were killed and 400 others injured while waiting for food near a crossing in northern Gaza on Wednesday.

Witkoff's Gaza visit is 'reflection of close work' US has been doing, says State Department spokesperson Tammy Bruce

Witkoff will visit Gaza a day after his meeting with Netanyahu, where they focused on "dilemmas" such as food and aid in Gaza, Leavitt said.

The announcement comes after reports that he would visit food distribution sites run by the US and Israeli-backed 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 (GHF).

In Gaza, the health ministry said on Thursday that 111 people had been killed and 820 others injured by Israel's military offensive in the last 24 hours.

In a separate statement, the ministry said two people had died of malnutrition in the past day, bringing the total number of malnutrition deaths since the start of the war to 159, including 90 children.

On Tuesday, UN-backed global food security experts warned that the "worst-case scenario of famine" was "currently playing out" among the 2.1 million population.

UN agencies have said there is man-made, mass starvation in Gaza and blamed Israel, which controls the entry of all supplies to Gaza. But Israel has insisted that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on aid deliveries and that there is "no starvation".

Despite that, four days ago it implemented measures that it has said are aimed at helping the UN and its partners collect aid from crossings and distribute it within Gaza, including daily "tactical pauses" in military operations in three areas and the creation of what it calls "designated humanitarian corridors".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 said on Thursday that 43 aid packages containing food for residents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Gaza had been airdropped, and "it would continue to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umanitarian response in the Gaza Strip,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UN's humanitarian office has said the tactical pauses do not allow for the continuous flow of supplies required to meet the immense needs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at desperately hungry crowds continue to offload supplies from lorries as they pass through Israeli crossings.

The director of al-Shifa hospital, Mohammed Abu Salmiya, told the BBC on Thursday morning that it had received the bodies of 54 people who were killed in the incident in the Zikim area on Wednesday, as well as 412 injured people.

On Wednesday night, the Hamas-run Civil Defence agency told AFP news agency that at least 30 people were killed when Israeli forces opened fire on a crowd waiting for aid there.

The Palestinian Red Crescent reported that its al-Saraya field hospital and al-Quds hospital in Gaza City had received a total of six dead and 274 injured from the same incident.

The IDF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dozens of Gazans was identified gathering around aid trucks in northern Gaza, and in close proximity to IDF troops operating in the area".

"The troops fired warning shots in the area, not directed at the gathering,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posed to them," it added.

"According to an initial inquiry, the IDF is not aware of any casualties as a result of IDF fire. The details of the incident are still being examined."

International journalists are blocked by Israel from entering Gaza independently, so it is difficult to verify what happened.

However, one man interviewed by a local freelance journalist working for the BBC said he knew a teenage boy who was killed.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is no food or water. People go to get food from the Zikim area, where they are targeted. He went to bring flour but came back carried in the flour bag," he said.

"What was his fault? They sniped him in the middle of his head. He wasn't carrying a rock, or a weapon, or doing anything wrong. His only fault was being Palestinian and living in Gaza."

Abu Taha al-Kafarneh, a unemployed father of two who was the main breadwinner for his family, was also among the dead, another man told the BBC.

"He went to get a bag of flour to secure his food for the day... He didn't want to trade it, sell it, or profit from it like many of the looting merchants," he said.

He added: "They [Israel] claim they let food in, but instea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hose killed and martyred as much as they can. The morgue is full."

On Wednesday morning, hospital sources told the BBC that six people were killed near an aid distribution centre run by GHF in the Rafah area.

The IDF told the BBC a "gathering of suspects" it said posed a threat to its troops were told to move away, and subsequently the army fired "warning shots" at a distance of "hundreds of metres away" from the site.

The military also said that "an initial review suggests that the number of casualties reported does not align with the information held by the IDF".

The GHF said no killings took place at or near its sites on Wednesday.

Radioactive wasp nest discovered at old US nuclear weapons site
NEWS link
Radioactive wasp nest found at old US nuclear weapons site

Investigators say the contamination is not related to a nuclear waste leak, and that there was no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the public".

"The wasp nest was sprayed to kill wasps, then bagged as radiological waste," says a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report released last week. No wasps were found at the site near Aiken in South Carolina.

A radioactive wasp nest with radiation levels ten times of what is allowed under regulations was found at a facility that once produced parts for US nuclear weapons, federal officials said.

The nest was discovered by workers who routinely inspect for nuclear radiation at the Savannah River Site (SRS) near Aiken, on 3 July.

It was found on a post nearby to where millions of gallons of liquid nuclear waste are stored, but there was no leak from the waste tanks, the report said.

Investigators attribute the dangerously-high levels found on the nest to what is called "onsite legacy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 the residual radioactivity that remains from the time when the site was actively producing parts for nuclear bombs during the Cold War.

The site opened in the 1950s, when it was creating plutonium to be used in the core of nuclear bombs. It continues to operate today, but with a focus on nuclear material for power plants.

The energy department report notes that the wasps that lived within the nest would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radiation levels than the nest itself.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wasps generally fly only a few hundred feet from their nest, and that the nest was found in the middle of the 310-square-mile Savannah River Site - meaning there is little chance they flew outside of the facility.

"No contamination was found in the area," the report notes. "There were no impacts to workers, the environment or the public,"

Savannah River Site Watch, a watchdog group that monitors the site, said that many questions remain unanswered.

"I'm as mad as a hornet that SRS didn't explain where the radioactive waste came from or if there is some kind of leak from the waste tanks that the public should be aware of," spokesman Tom Clements told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site once generated more than 165 million gallons (625 million litres) of liquid nuclear waste, according to Savannah River Mission Completion.

There are still 43 of the underground tanks in use, while eight have been closed.

Becky Zerlentes - the first female boxer to die in fight in US
NEWS link
April 3, 2005. It's 02:00 in Washington.

Stephan Weiler is woken by a "dreaded call". A voice said: "Is Becky Zerlentes your wife?'

"I said 'yes', and the official from Denver Health Medical Center and Hospital told me I need to get to the airpor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Her condition was deteriorating."

Up until that day, a female boxer in the United States had never died in a sanctioned fight.

In succumbing to that devastating blow, Zerlentes - who three years previously won a regional boxing title - had rewritten history.

While the tales of fighters like Johnny Owen and Jimmy Doyle, external are enshrined in history, the impact of Zerlentes' death on the community in Denver and on those who loved her has remained private.

Zerlentes' love affair with combat sports defined her life, an overwhelming rush every time she stepped inside the confines of a boxing ring or MMA cage.

Like most amateur fighters, 34-year-old Zerlentes embraced a career away from the ropes, working as a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professor at Front Range Community College's Larimer County campus, earning a master's and PhD.

The buzz she enjoyed inside the classroom was complemented by her love of sport, especially in combat.

On that fight night, Weiler remained in the capital of the US, continuing his three-year stay at the Federal Reserve, the country's central banking system.

He had constantly been asked by Zerlentes to return to Fort Collins, the former military outpost nestled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Rocky Mountains, and promised he soon would.

Facing Heather Schmitz, Zerlentes was taking part in the Colorado State Boxing Senior Female Championships at the Denver Coliseum in Colorado, a venue that has crammed more than 10,000 people in when the Rolling Stones or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have been in town. Both women wore protective headgear.

For two rounds Zerlentes worked, trading punches with Schmitz until the third.

With a blow to the head, just above her left eye, Zerlentes staggered forward, struck the canvas and fell unconscious - a state she would remain in until her death the following morning.

"The doctor in the ring said her pupils were fixed and dilated when he saw her first and already there was a chance that brain damage had occurred," Weiler, now a professor, said.

By 06:30 Weiler was on a flight to Denver and immediately made his way to the hospital. There he saw Zerlentes.

"The amount of damage to Becky's brain was remarkable given that it was a fairly glancing blow," he said.

"It was not a hard hit... but the brain had become bruised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could no longer operate."

The life support Zerlentes had been placed on was beginning to fail, and that "clinically she was probably already dead in the ring", Weiler recalled.

And then he had to make a choice.

"At about noon that morning, the decision was made, knowing that her condition was deteriorating, I made the choice that it was time," he said.

The reaction to her death was immediate.

Tributes flooded in across Denver. Colleagues, students and others who knew Zerlentes described the warmth and tenacity of one of the college and community's pillars.

Tyler Dibling: Southampton reject Everton's £27m bid for winger
NEWS link
Everton have had an offer of £27m rejected for 19-year-old Southampton winger Tyler Dibling.

The Toffees retain an interest in the England Under-21 international and are expected to make an improved offer to land the highly-rated attacker.

Dibling has attracted interest from a number of Premier League clubs after scoring twice in 33 Premier League appearances for the relegated Saints last season.

He also scored a double against Swansea City in the third round of the FA Cup in January.

Everton have struggled to strengthen their squad this summer, with manager David Moyes saying the club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to sign players despite having money to spend.

They have signed striker Thierno Barry from Villarreal for £27m, young left-back Adam Aznou from Bayern Munich and reserve keeper Mark Travers, but five experienced starters, including Dominic Calvert-Lewin and Abdoulaye Doucoure, have left the Merseyside club.

Everton failed in their attempt to sign Kenny Tete from Fulham earlier in the transfer window with the Dutch defender opting to sign a new deal at Craven Cottage.

Arsenal v Tottenham: Pape Sarr scores incredible long-range goal in pre-season win
NEWS link
Watch Pape Sarr scores from near that halfway line, as Tottenham claimed a 1-0 pre-season victory over Arsenal in the first north London derby outside of the United Kingdom.

READ MORE: Sarr scores winner in first overseas north London der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