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社會
政治
科技
生活
其他
RSS
台中456罷團站大雅路口集結!宣傳中8、2、3三區同意罷免
NEWS link
由中二解顏、中三拒瓔、中八一罷擊臣的8月23日罷免決戰,聯合發起路口宣傳行動,今天清晨7點半,選在大雅區中清路五段與東大路,集結中四、中五、中六罷免團體進入倒數階段,民進黨團總召王立任、市議員黃守達與嘉人義起等公民團體,象徵「全台中罷團連線」團結出擊,呼籲選民823罷免8、2、3區的現任爭議立委。

前來支援的中4、5、6罷團代表表示,從去年底以來,立法院亂象層出不窮,表決黑箱、程序失序,嚴重傷害民主制度。引起許多公民站上街頭,雖然726投票結果不理想,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轉換其他形式繼續關心台灣,今天也特別來聲援中2、3、8罷團,除了希望給他們支持鼓勵以外,也是前來拜託所有選民823是最後關鍵的一戰,勇敢出門投票同意罷免。

市議員王立任、黃守達到場聲援指出,立法院正在進行擴權2.0,破壞三權分立及五院制度,要讓中華民國變成立法院獨大,甚至已經公然告訴大家憲法判決可以不用遵守,嚴重傷害中華民國,呼籲所有在乎中華民國,在乎台灣的人民, 8月23號一定要站出來投票,罷免江啟臣、顏寬恒、楊瓊瓔,823罷免8、2、3。

今天不少民眾一早不畏炎熱也不懼打壓,參與舉牌揮旗、高喊口號,呼籲要選民站出來投下同意罷免票;罷團表示,「這不只是中二、中三、中八的事,而是整個台中人共同的責任。8月23日,我們要一起站出來,讓台中回到正軌!」罷團並指出,選票是人民手中唯一的制衡力量,此次聯合路口宣傳不僅是向社會展現罷免決心,也希望鼓勵更多選民返鄉投票,用行動終結惡質政治。

中三選區立委楊瓊瓔則指出,從去年發動大罷免至今,整個社會已經被迫陷入仇恨和對立,政治的不安定,迫使人民用自己的行動去捍衛所支持的價值,823不只有罷免這樣的政治撕裂議題,更有與台中息息相關的能源政策公投,對台中市民而言更加敏感而重要,人民一直希望社會恢復祥和穩定,共同應變天災和關稅的衝擊。 中二解顏、中三拒瓔、中八一罷擊臣的8月23日罷免決戰,今天聯合發起路口宣傳行動。圖/民眾提供 中二解顏、中三拒瓔、中八一罷擊臣的8月23日罷免決戰,今天聯合發起路口宣傳行動。圖/民眾提供

商品推薦

照片看歷史/1956年澳大利亞友好訪問團抵台 百人歡迎
民進黨性平部譴責王義川「厭女台派」遭青鳥炎上 但也有綠營女將挺
NEWS link
民進黨性平部昨譴責黨籍立委王義川嘲諷台中市長盧秀燕的粉底液,批「我們不要厭女的台派」,引發綠營內訌,還有青鳥稱要開除性平部主任李晏榕。但也有綠營女將力挺性平部表示,「任何人都不該酸女性的妝容,人家就算用2萬4千元的化妝品也管不著」。

王義川在政論節目調侃盧秀燕勘災化全妝,「化妝品是哪個牌子?防水到連風雨都不怕」、「這小小一罐精華液,竟要2400元」等,引起爭議。民進黨性平部隨即譴責,性別平等的信念不分黨派,超越藍綠,厭女言論從來就不應該是政治攻防的工具。

性平部昨訊息一出,立刻引爆戰火,網路上甚至有綠營支持者、青鳥側翼要開除性平部主任李晏榕聲浪,還有網友稱「如果民進黨不處理、我退黨」、「不開除李晏榕,賴清德辭主席下台」等語。

卓冠廷昨說,絕不支持性平部這種毫無高度跟專業的切割。王義川在政論節目的談話,各界有討論,他都尊重,但民進黨性平部沒有給當事人說明的機會,就在程序不完備的情況下急忙發文譴責王義川,更扣上「厭女台派」大帽子。

民進黨花蓮縣議會黨團總召張美慧力挺性平部,表示檢視首長勘災,應該要回歸到「有沒有救災、照片是否擺拍,敷衍災民與否等」,落實救災工作,調度下令正不正確,搶災進度狀況都可受公評,但嘲諷女性首長的粉底液言論十分不妥。

「任何人都不該酸女性的妝容,人家就算用2萬4千元的化妝品也管不著。」張美慧說,王立委恐怕是失言而引起紛爭,更被性平部指責,或許要出面道歉或有相關回應。

商品推薦

因應美國關稅 卓揆:開放產業申請
NEWS link
美國總統川普提前宣布出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將面臨100%關稅,但在美國製造除外。台積電因為已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符合這項標準,應不用面臨重稅伺候,台積電股價7日因此大漲。在此利多釋出的同時,台積電近日面對2奈米技術被竊甚至外流的挑戰,當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國安問題,賴政府想好怎麼保護重點產業不被蠶食鯨吞了嗎?

2025-08-08 05:50

用路人注意! 苗栗台72線東向6K到11K封路施工延長5天
NEWS link
台72線東向6K到11K封路施工改道路線圖。(圖由苗栗工務段提供)

2025/08/08 09:25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公路局苗栗工務段為改善台7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路面品質,原定於7月28日上午9點起至8月10日下午5點止,封閉6K(造橋)至11K(頭屋一)東行車道施工。苗栗工務段表示,但因天候不穩定將延長封閉施工至8月15日下午5點,請用路人改道台6線替代道路行駛。

苗栗工務段表示,台72線6K~11K東行車道封閉施工期間,原行駛於該路段之車輛請提前於台72線6K(造橋匝道)匯出,右轉行駛台13甲線北勢大橋,過橋後即左轉台6線經國路往東於12K+200處左轉苗27-1(玉清大橋)至台72線12K(頭屋二匝道)匯入,繼續往東行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苗栗工務段請用路人遵照現場施工標誌及人員指揮行駛,如遇雨天不施工,施工動態訊息,請收聽FM94.5警廣台中分台路況廣播,或查詢公路局網頁訊息公告交通部公路局 及智慧化省道即時資訊服務網省道即時資訊服務網。施工期間造成不便,尚祈見諒。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壯觀!澎湖花嶼逾300隻紅燕鷗聚集 赫見10年前繫放鳥
NEWS link
逾300隻紅燕鷗聚集在花嶼島,成為嬌貴訪客。(黃國揚提供)

2025/08/08 09:21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每年夏季到澎湖繁殖的各類燕鷗群,不論哪種燕鷗,都已完成產卵孵化育雛,進入幼鳥跟著成鳥到處習飛覓食的階段。7月下旬因受到颱風環流及雨季的影響,在澎湖北海繁殖的燕鷗,約有超過300餘隻以紅燕鷗為主,齊聚花嶼進行覓食及棲息活動。

花嶼國小主任黃國揚表示,7月22日起花嶼漁民於捕撈小管返航時,在花嶼新港綠燈塔碼頭,發現眾多鷗群停棲,隨即以影像回報。隨後因西南氣流及潮汐的影響,這些燕鷗群一直更換停棲地點。這2天雨停了海象也趨穩定,又開始停棲於花嶼新港附近,讓整座碼頭佈滿著白色鳥糞。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國揚常利用時機(精準掌握潮汐漲退及燕鷗出沒區),進行燕鷗的調查與拍攝鷗群的生態影片。今(8)日拍攝結束返校觀看成果,在眾多影片與相片中,眼尖發現一隻紅燕鷗2腳,分別繫上了代表台灣鳥類繫放的標誌藍白足旗及銀色鐵環。經詢問澎湖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後,得知是2015年7月28日於北海金嶼繫放的紅燕鷗,時約2歲左右,睽違10年再次被發現,年齡超過12歲,成了盡職的親鳥,一直在旁照顧著羽翼未豐的幼鳥習飛。

黃國揚表示,目前花嶼島記錄約241種鳥類,但一直沒有燕鷗在島上進行繁殖,而今年這些燕鷗的到來,讓花嶼每天都可聽到熱鬧繁雜的鳥聲。花嶼漁民或居民,常常在海上看滿天飛舞的燕鷗,但卻是第一次在花嶼陸地上看到這麼多而壯觀的燕鷗。

10年前繫放的紅燕鷗,現已成為盡職母鳥。(黃國揚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中首場韓星拼盤後天登場! KPM演唱會交管、運輸訊息一次看
NEWS link
「K-POP Masterz2025 In Taiwan」卡司相當盛大。(寬寬整合行銷提供)

2025/08/08 09:16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台中市首場韓星拼盤演唱會「K-POP Masterz2025 In Taiwan」(簡稱KPM),將在後天(10日)於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田徑場」舉行,台中市警局第二分局今天公布交通管制措施,當天下午3時至深夜11時,力行路(雙十路至進德北路)、電台街(雙十路至水源街及與進德北路43巷口)等路段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進入;雙十路(太平路至錦中街)單側(近台體大側邊)設行人通廊,禁止車輛通行,請粉絲歌迷與市民配合。

KPM首次在台灣舉辦,將有5組重量級陣容,演出超過3小時,主辦指出,卡司包括ZICO、SUNMI宣美及CRUSH,以及新生代女團「Baby DON’T Cry」將首度在台現身,傳奇女團「2NE1」則是此次最大咖,帶來近一小時的震撼舞台。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分局指出,台中市政府已安排大眾公車運輸路線,可搭乘市區公車如下:台灣體大體育場(雙十路)站,有7、11、41、50、56、59、65、67、81、131、142、163、246、270、271、276、277;中友百貨(三民路)站有5、6、8、12、15、21、25、26、29、35、58、61、70、73、82、99、105、108、132、200、203、286、288、289、303、304、307、326、500、651、700、900、901等路線公車可抵達。

至於自行開車的民眾,附近停車場包括日月亭體大(台灣體育大學地下停車場)停車場、City Parking錦新站、一中New City停車場、嘟嘟房雙十站、台灣體育大學附屬停車場平面、City Parking一中二站等10處,如果日月亭體大停車場已滿,將疏導其他停車場,建議民眾提早出門或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

台中市警局第二分局公布的交通管制措施圖。(二分局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陳玉峰佛像畫修復展明開幕 高明寺邀民眾見證文化盛宴
NEWS link
高明寺珍藏的陳玉峰佛像畫。(資料照)

2025/08/08 09:04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嘉義縣百年古剎朴子正心山高明寺1922年創寺,為當地宗教重鎮,寺裡珍藏國寶彩繪大師陳玉峰七件佛像畫,已有67年歷史,被列為嘉義縣一般古物;因畫作年代久遠,廟方提出修復計畫,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曾永寬師生及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修復師葉竑毅組成修復團隊,完成修復,廟方舉辦「陳玉峰佛像畫修復展」,將於明天(9日)下午2點在藝文展示室舉辦開幕茶會。

高明寺僧侶早期使用卷軸類的佛像畫來舉行經懺法會佛事,陳玉峰為高明寺繪製的多幅畫作就是這類型的卷軸類佛像畫,完成於1958年;畫作屬於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畫範圍,主要用礦物的色粉、天然的顏料與水、膠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作畫。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調研,陳玉峰畫作應有參考明清時代水陸畫特點,塑造的形象表情安靜慈祥,平易近人、用色明亮而艷麗,畫法工筆重彩的華麗與寫意的閒情平淡,到清代時風格延續明代,加入細膩的工筆重彩襯托出裝飾效果,背景處理追求更華麗的效果和飽滿的畫面,吸取文人畫法與採用水墨淡彩畫法,追求人物姿態的活潑與物體的動感,從高明寺的佛像畫作可看出時代融合的特色,因而被公告為一般古物「朴子高明寺陳玉峰佛像畫」。

高明寺委託曾永寬團隊執行110-111年嘉義縣列冊追蹤文物朴子高明寺西方三聖佛像、陳玉峰佛像畫文物調查研究計畫,佛像畫有7件,為釋迦牟尼佛(主尊)、藥師佛、阿彌陀佛(左脇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尊者及伽藍尊者;畫作原閒置於庫房,後來被高明寺蔡宏二董事(時任總幹事)整理庫房時發現,重新裝裱,固定掛在後殿二樓壁上。

由於畫作保存環境因處於頂樓,溫度及溼度偏高,材質老化較快速,也易有生物性危害,如黴菌孢子會附著於紙上並在高溫高濕下滋生繁殖,導致褐斑、黴斑等漬痕,畫作材質為紙質纖維類易受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高低影響而吸收水份,紙質文物長久置於溫、濕度過高的環境,易引起水解反應而導致纖維素劣化如褪色、黃化、脆化、變形、破損與開裂。

去年6月起進行維護修復計畫,已完成修復與驗收,為讓民眾一睹大師作品,高明寺舉辦修復展,邀請民眾見證結合藝術、歷史與修復技藝的文化盛宴。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颱風最愛父親節?氣象專家揭數據曝關鍵
NEWS link
近年於8月8日前後侵台的颱風中,曾多次造成嚴重災情,包括2015年蘇迪勒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圖擷自林老師氣象站)

2025/08/08 09:04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氣象專家8日指出,近20年颱風經常在8月8日父親節前後侵襲台灣,原因是此時期環境的太平洋高壓勢力西伸,成為影響颱風路徑偏向台灣的關鍵角色。

中央氣象署表示,原位於關島附近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已於清晨2時發展為第11號颱風楊柳(PODUL),未來朝西北西方移動接近台灣東南方外海,其路徑及強度仍有不確定性,有機會在下週影響台灣。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8日在臉書貼文中表示,根據氣候統計顯示,所有節日當中,颱風最愛挑父親節前後光臨台灣。原因是從平均氣象量場來看,此時期環境的太平洋高壓勢力西伸,適足擔任颱風偏往台灣走之駛流場導引關鍵角色。

林老師稱,回顧歷史自1949年至2025年,共77年過程中,於8月8日前後侵台的颱風共有15個,其中7個集中在近25年,更有3個造成嚴重災情,包括2015年蘇迪勒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及1994年道格颱風。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畫面曝光!男持刀闖台中法鼓山寶雲寺挾持女員工 國手隊長勇奪刀
NEWS link
吳男手持利刃挾持女員工,與警方對峙。(警方提供)

2025/08/08 09:25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40歲吳姓男子上月31日晚間闖入台中市西屯區知名的法鼓山寶雲寺,他直衝辦公室,持水果刀挾持女員工,高喊「揭發寺方不法」、「我要見檢察官!」數十名員警火速馳抵,與吳男對峙約30分鐘,曾為柔道國手的第六分局偵查隊長涂志宏伺機「虎口奪刀」,將吳男擒拿環抱解除人質危機,台中地檢署聲押獲准。

隊長涂志宏是柔道國手,曾獲得柔道比賽冠軍,他戲稱當時使出的招式,是「少林獨門秘技虎口奪刀」,他當時想著,柔道實際應用的機會很少,他在腦海中反覆演練招式,見時機成熟後,一招制敵,吳男也在隨後被依妨害自由、恐嚇等罪名,移送中檢聲請羈押獲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警方當時接獲報案後,由中市警局第六分局副分局長何孟宗,帶領數十名員警馳抵,先封鎖現場出入口及疏散人群,並以警槍、警棍及辣椒水等武器交叉佈署、包圍吳男。

據了解,吳男疑因過去與寺方有糾紛積怨未解,長期心懷不滿,才會藉機闖入行兇,要求「我要見檢察官,聽我講清楚!」警方柔性喊話,他仍是情緒激動、手中刀械緊握不放,被挾持的女員工嚇得不敢動彈。

警方見對峙的情勢膠著,假意配合吳的訴求,由偵查隊長涂志宏協助聯繫中檢,並請檢察官透過電話與吳男視訊通話,而就在對話過程中,涂一邊安撫,一邊悄悄靠近,瞬間猛力奪刀,將吳男擒拿環抱,其餘員警也一擁而上合力壓制上銬,歷時約30分鐘,順利解救人質!

第六分局偵查隊隊長涂志宏(左)遞交手機給吳男(右)。(警方提供)

第六分局偵查隊隊長涂志宏伺機奪刀。(警方提供)

員警一擁而上逮捕吳男(右二)。(警方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300公斤事業廢棄物倒在高鐵園區 男被判刑1年4月、賠204萬
NEWS link
陳男把300公斤的事業廢棄物丟在高鐵滯洪池旁。(民眾提供)

2025/08/08 08:58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南投縣一名大貨車司機陳男,以4000元的代價受一工程行委託,清運約400公斤重的碎玻璃等事業廢棄物,豈料陳男為貪圖方便,竟然將這300公斤的廢棄物載到彰化高鐵的滯洪池旁一營造公司的工地傾倒,陳男因觸犯「廢棄物清理法」被判1年4月徒刑,此外營造公司向陳男及工程行老闆黃男共同求償597萬元,該案經彰化地院審理,法院判處應賠償204萬較為適宜。

陳男並沒有事業廢棄物清理執照,卻向工程行老闆聲稱他可以處理這300公斤的碎玻璃,雙方談定價格為4000元。豈料陳男在草屯載得廢棄物後,就開往彰化田中找朋友,途中繞到高鐵彰化站滯洪池,他見旁邊有工地正在進行工程中,趁四下無人,將碎玻璃倒入工地內。民眾發現工地被倒不明廢棄物,向警方報案,警方透過車牌循線找到陳男,陳男坦承為圖方便,將廢棄物倒於工程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營造公司拿出一張清理上述廢棄物共597萬6000元之支付憑證,聲稱自己受有這些損失,要求2名被告賠償,被告陳男表示,這數字太離譜,況且工地原本就有不少事業廢棄物,全數算到他們頭上,不公平。

判決書指出,原告即營造公司受此事件影響,接受縣府委託清理高鐵滯洪池周邊的廢棄物,全部工程費用總金額為357萬元,被告所倒的工地僅佔全部面積的1/3,因此僅需付總金額357萬的1/3,也就是119萬元,另外再加計人員和車輛超時加班費用47萬6000元,以及額外增加的清理費用37萬8000元以及額外清理費,三者加總為204萬4000元。至於營造公司所提的聲譽損失,因所提證據並不具體,難以採認。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法國人揭露高雄防空避難點在瓦斯行? 張博洋:躲比不躲還危險
NEWS link
高市議員張博洋表示,根據高雄市全民國防手冊以及內政部民防教材,防空避難點必須遠離加油站、化工廠或液氣設備等高風險場所,但現實情況卻與規範大相逕庭,這些避難點竟然就設在瓦斯行、加油站旁,連興建中的工地都成為避難點。(張博洋提供)

2025/08/08 09:24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法國人丹米契揭露高市防空避難點位置很奇特?不只瓦斯行、加油站周邊、尚未完工的工地都被列入,市議員張博洋憂心不僅不保障安全,還可能發生「躲比不躲還危險」的窘境。

張博洋表示,根據高雄市全民國防手冊以及內政部民防教材,防空避難點必須遠離加油站、化工廠或液氣設備等高風險場所,但現實情況卻與規範大相逕庭,這些避難點竟然就設在瓦斯行、加油站旁,連興建中的工地都成為避難點,到底是意外、巧合,還是相關單位根本沒用心?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透露,避難所問題是由一位定居高雄的法國人丹米契陳情,丹米契有感於中國威脅日益嚴重,在認真準備即將到來的城鎮韌性演習時,發現「防空避難專區地圖」上的避難點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找上議員反映。

張博洋痛批,這不就等同7月中的城鎮韌性演習、是在一堆錯誤避難資料中進行演練,而這些問題還不是官方主動察覺而是外國人來提醒,到底是誰在面對台海危機?如果兩週前不是演習而是真實的敵國空襲,政府顢頇的防災準備若造成民眾無法有效避難,誰來負責?

張博洋呼籲,中央地方應攜手合作,重新檢查避難所資料(地址、標誌與空間狀態等)正確性,汰除不適合的避難所,尤其是緊鄰危險設施的地點,也可借鏡日本大樓設置「防災倉庫」,規劃部分具備物資與救災機能的重點避難所。

他強調,台灣面對戰爭威脅不是開玩笑的,危機來臨時,準確的避難資訊就是生與死的分界線,如果連從基礎的民防措施都做得不好,政府要如何有效地說服更多民眾你有抗中保台的決心?不能等到災害發生了才來補破網,而是要從最基礎的防空措施做起,讓民眾對政府的防衛措施有信心。

高市議員張博洋表示,根據高雄市全民國防手冊以及內政部民防教材,防空避難點必須遠離加油站、化工廠或液氣設備等高風險場所,但現實情況卻與規範大相逕庭,這些避難點竟然就設在瓦斯行、加油站旁,連興建中的工地都成為避難點。(張博洋提供)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拚核三延役公投 國民黨說明會高雄首發
NEWS link
國民黨中央黨部。(資料照)

2025/08/08 09:16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為了力拼823核三廠延役公投案通過,國民黨已經展開街頭宣傳活動,「823公投重啟核三政策說明會」及相關文宣活動也將陸續全面展開,首場政策說明會從高雄出發,該黨已訂於14日晚上在該黨高雄市黨部禮堂舉辦,要向民眾訴求「核三投同意,電價更美麗!」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日再次重申,全民8月23日都要站出來,在公投中投下「同意」,支持核三廠延役,才能守住台灣能源安全與國家安全,並宣布下週在南部、台北都會舉辦政策說明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因應台美關稅談判,朱立倫也多次呼籲,我國對美國投資與採購必定是鉅額美元支出,對於這筆「戰略支出」,他主張納入長遠佈局,藉由台灣重啟核電,採購發展「小型模組核能」(SMR),為國家未來建立經濟防線。

國民黨表示,電價年年上漲的背後,就是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到2025年台電累積虧損高達4326億元,就算政府再編多少億元補貼,也無力止血,根本就是拿全民的錢去填一個永遠填不滿的洞,回顧過去3年撥補台電超過4000億元,結果電價照漲、虧損照舊,2022年至2024年台電公司已經調漲4次電價。

國民黨強調,這一切只因為民進黨一意孤行,把安全、穩定、便宜的核電排除,而過度依賴進口天然氣與昂貴的綠電,讓全民買單,成為最大受害者,呼籲社會大眾一起用選票守護能源,823出門挺核三,「核三投同意,電價更美麗!」

此外,國民黨青年團近日開始重返街頭宣傳「核三投同意,能源更有力」,向民眾訴求人民「同意」安全、環保、便宜的核電,不要再「用肺發電」。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軍罰站新規上路!1天限2小時 軍艦航行中不得執行
NEWS link
國防部5日正式公告修正「陸海空軍懲罰法施行細則」,新增對士兵處以罰站,同日執行時數累計不得逾2小時。(資料照)

2025/08/08 09:06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國防部5日正式公告修正「陸海空軍懲罰法施行細則」,新增對士兵處以罰站,同日執行時數累計不得逾2小時,且不得於奉准休假、外(散)宿期間及下午9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中午休息時間執行。海軍艦艇單位於航行任務期間,應停止執行罰站懲罰,並於靠泊後執行。

為配合「陸海空軍懲罰法」去年8月大幅修正,把平時、戰時懲罰權責事項改授權國防部另行訂定,國防部公告修正施行細則,其中評議會修正為懲罰諮詢會,並修正調查、懲罰程序,增訂剝奪或減少退除給與、罰款、廢止起役懲罰種類等內容。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修正公告新增被處檢束、禁足期間,應遵守營區內部管理規範,並應執行任務或勤務。受懲罰人遇緊急狀況而有請假之必要,應經權責長官核准後,始得離營外出。

至於處以罰站,除一天不超過2小時、艦艇靠泊才能執行外,受懲罰人於罰站期間也應遵守營區內部管理規範,對此,國防部解釋,鑒於實務執行罰站懲罰,遇有得否穿著輕便服裝,如運動服執行疑義,為明確受懲罰人於罰站期間仍應遵守營區當日之服裝穿著等內部管理規範。

此外,若處以受懲罰人超過2個月本俸薪額的財產懲罰等,根據規定,本俸(薪額)認定,以懲罰令發布日或受懲罰人服役期間最後一次所領薪餉法定本俸(薪額)為準。而為避免罰薪月數超過受懲罰人剩餘役期,造成執行困難,罰薪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且不得逾受懲罰人階級法定最大服役年限,或剩餘法定役期。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開講》726重點指示?! 中共策動網軍帶風向
NEWS link
◎ 李明緯

中共對台灣無所不用其極的滲透與顛覆手段,從來不是新鮮事。從軍事恫嚇、經濟脅迫到外交打壓,北京當局施壓的工具箱可謂應有盡有。然而,近年來,一項日益重要且具威脅性的戰線,存在於無形的資訊空間之中。近日網路上流傳的一則訊息,儘管帶著戲謔的口吻,卻意外揭露了中共訊息操作冰山一角令人不寒而慄的真相。這則來自某BBS看板、彷彿是中共網評員內部「接旨」的對話截圖,清晰描繪了北京當局如何有組織、有目標地對台灣社會進行認知作戰。這不僅是言論自由的挑戰,更是對台灣民主體制的直接攻擊,我們必須嚴肅看待其背後所代表的威脅。

中共對台認知作戰,彷彿是中國網評員內部「接旨」的對話截圖。(擷取自「奶茶同萌」臉書)

認知作戰 攻擊台灣民主體制

從那則流傳的郵件及BBS截圖中,最令人髮指的是其所呈現的「組織性」與「層級性」。內容直指命令來自王滬寧、宋濤等中共高層,由統戰部的「網路水軍」執行。這絕非零星或自發性的個人行為,而是中共體制內部一項嚴肅的、由上而下的戰略部署。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的「726重點指示」,儘管具體內容未詳,但其「接旨」、「磕頭謝恩」的戲謔用語,反倒襯托出這份指令的「神聖性」與執行時的「紀律性」。這證實了外界對中共進行認知作戰的猜測——背後有強大的國家機器與明確的指揮鏈在運作。這不是單純的帶風向,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意在透過資訊手段達成政治目標。

郵件內容特別點出這些水軍「繼續偽裝成台灣人帶風向」,這是中共認知作戰中最陰險的一環。他們不以真實身分現身,而是潛伏在台灣的社群平台、論壇、留言區,模仿台灣人的語氣、用詞甚至鄉民哏,製造內容,試圖影響輿論、分化群體、激化對立。

這種手法旨在利用台灣社會內部既有的議題與矛盾,透過放大特定資訊、散播不實謠言,甚至引導情緒性的討論,來動搖台灣人民的信心,製造社會不安與不信任感。當你看到網路上看似「台灣人」的發言,背後可能是一個領旨辦事的中共網評員,這對台灣的言論生態與社會信任造成了嚴重的侵蝕。



中國透過臉書等社群媒體,用假帳號散布假訊息,進行認知作戰。(資料照,調查局提供)

中共對台灣的認知作戰,並非孤立事件。從澳洲、加拿大到美國,越來越多民主國家開始警覺中共透過各種管道(包括網路)進行政治干預與影響力操作。台灣作為第一線面對中共全面威脅的民主國家,我們的經驗特別值得國際社會借鏡。那份「接旨」的訊息,不僅揭示了中共戰術層面的操作細節(組織、偽裝),更凸顯了其戰略意圖——在不發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從內部瓦解對手的抵抗意志與社會凝聚力。

混合式戰爭 結合軍事恫嚇與資訊攻防

這是一種混合式戰爭的模式,結合了傳統軍事恫嚇與非傳統的資訊攻防。這也意味著,防範中共的威脅,必須從軍事整備擴展到全民層面的資訊防護網。

這份據稱是中共網評員的「接旨」內容,儘管看似戲謔,實則是一份嚴肅的警訊。它再次提醒我們,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不僅止於軍事恫嚇,更深入到無形的資訊領域。

這種由上而下、組織化、並高度依賴偽裝的認知作戰,意在癱瘓台灣社會的獨立思考能力,製造內部分裂。面對這種混合式威脅,台灣人民沒有悲觀或冷漠的空間。提升媒體識讀能力,辨識訊息來源,不輕易被帶風向,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政府與網路平台也應思考如何應對這種有組織的惡意操作。只有全民提高警覺,才能有效抵禦中共無孔不入的認知戰,堅守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

(作者為大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NBA》涉賭沒人敢簽 活塞射手畢斯利又爆沒付房租遭驅離
NEWS link
畢斯利因欠繳房租被強制驅離。(資料照,美聯社)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上賽季打出身價的活塞射手畢斯利(Malik Beasley),休賽季本有機會拿到大約,卻因為驚爆涉賭問題至今還沒人要,而今又有消息指出,他因為沒繳交底特律租屋的租金,因而被法院強制驅離。

根據底特律當地媒體《底特律新聞報》報導,畢斯利已經因為沒繳房租被起訴2次,欠下房租金總額為21500美元,而在第2次起訴中畢斯利並未出庭,因此法院下達驅逐令,該起訴訟畢斯利還欠7355美元的房租。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擁有9年NBA資歷的畢斯利,上賽季在活塞繳出平均16.3分、三分球命中率41.6%的好成績,本來球隊要提供一份3年價值4200萬美元的合約,不過卻因為畢斯利傳出涉賭而沒簽約,儘管他的經紀人表示,畢斯利至今尚未定罪,但至今依然沒有球隊簽下他。

在畢斯利出事後,活塞已經招攬來射手羅賓森(Duncan Robinson)、鋒衛搖擺人雷佛特(Caris LeVert),目前看來畢斯利要回活塞的機會,應該不高了。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清邁天天遇暴雨!Ozone急擠上車崩潰「相當濕黏」
NEWS link
〔記者張釔泠/台北報導〕Ozone推出首本寫真書《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書中唯一的正裝造型曝光,6人在清邁的街頭換上帥氣逼人的西裝,卻沒想到遇到超大的午後雷陣雨,6人搞笑的擠上嘟嘟車躲雨,擠在後方的佳辰、哲言和煥鈞幾乎沒有空間,整個人心須半懸空才能進行拍攝,相當考驗他們的核心肌力。看到帥氣的照片,他們都忍不住笑說:「照片是真的很好看,但其實我們在現場全身都相當溼黏啊!」

Ozone寫真書帥氣正裝造型首度曝光。(索尼提供)

Ozone在清邁拍攝寫真書期間,幾乎天天都碰到超大暴雨,不過天公不作美,似乎更激起他們的熱血精神,在大雨中工作團隊有任何的拍攝需求,6人都是一口答應,拍好拍滿,工作上的拍攝結束,彼此還拿出手機互拍,甚至拍攝雨中的舞蹈影片,他們講到清邁行就十分開心,直說:「讓我們整理好,再一一跟大家分享。」

請繼續往下閱讀...

Ozone寫真書帥氣正裝造型首度曝光。(索尼提供)

Ozone寫真書帥氣正裝造型首度曝光。(索尼提供)

即將迎接成軍三週年的Ozone,將於9/13在台北Legacy、9/20在台中Legacy和9/27高雄後台舉辦三場「2025 Ozone 3週年 FANCON:Never Been」,由於是Fan Meeting + Concert的FANCON型式,Ozone準備了滿滿的曲目,要給一路支持他們的歌迷最好看和好聽的演出。而這次備受好評的新單曲《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也即將在9/13的台北場FANCON上解鎖,首次公開演唱。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悔婚引發連環訴訟 律師遲送調解書判賠39萬
NEWS link
鍾姓律師未及時送達調解筆錄內容,導致陳姓母女因違約給付違約金,被高雄高分院判決賠償定讞。(記者鮑建信攝)

2025/08/08 08:48

〔記者鮑建信/高雄報導〕高市陳婦因女兒悔婚,被陳男請求返還200萬元喜宴等費用,卻因委任的鍾姓律師延誤送達兩造調解書,導致她們違約賠償,憤而提告求償,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判決鍾要賠償39萬元定讞。

據了解,陳男因不滿未婚妻何女悔約,在2021年間,向高雄少年和家事法院提告,要求何女和其母陳婦連帶返還贈與物,包括喜宴開支、交通費、聘金等費用,總共200萬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姓母女於是委請鍾姓律師當訴訟代理人,並在2023年2月7日,與原告陳男達成和解,同意分期支付他共138萬元,如1期未履行,則應付共200萬元,陳男隨後呈報個人帳戶,法院則把調解筆錄和帳戶,在同月18日送達律師事務所。

不料,鍾姓律師卻遲至7月4日,始把調解等內容,用LINE傳送給何女,導致她未依約在6月30日給付頭期款30萬元,要賠償違約金,因而轉向鍾姓律師求償。

鍾姓律師則說,完成調解筆錄正本後,即交由助理郵寄予何女,沒有遲誤。又說,訴訟代理人職責不包含履行調解條件,況且當時陳姓母女均在場,並知道調解內容,否認有過失。

1、2審調查,律師事務所在同年2月至3月,共寄4封掛號信予何女,卻因地址誤植而投遞錯誤,認定卻有疏失,判決鍾賠償39萬元定讞。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謊稱日本咖啡職人冠軍非法吸金 與新埔鎮清潔隊長判賠2350萬
NEWS link
謊稱全日本咖啡職人冠軍吸金,林男與公所清潔隊長盧男遭判賠12名被害人2350萬元。(記者蔡彰盛攝)

2025/08/08 08:40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桃園山錡公司負責人林永洋對外謊稱自己日本姓名是「小林永山」,是日本的咖啡匠師、14歲已獲全日本咖啡職人大賽冠軍,在中國有5億人民幣咖啡訂單,要在新竹縣新埔鎮契作咖啡,20人受騙投入資金共3350萬元,連新埔鎮公所清潔隊長盧煥城夫妻也投入400萬,甚至讓兒子拜師學藝,自己也成為幫助犯。12名被害人向新竹地院提告求償,法官判二人需連帶賠償2350萬元。

刑事部分,新竹地院依銀行法違法吸金罪判處林男徒刑4年半,與公司共被科罰金2200萬元,犯罪所得3194萬元沒收,盧男1年10月。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官調查,林永洋明知本身並無實際從事國際販售咖啡豆業務,竟自2019年間起,訛稱日本姓名為「小林永山」、日本的咖啡匠師、14歲已獲全日本咖啡職人大賽冠軍,在竹縣新埔鎮公所等地區開投資說明會,謊稱從事國際販售咖啡豆業務,2020年營業額達9百萬美元,在中國有5億人民幣的咖啡訂單,欲在新埔鎮推廣契作咖啡,後續會賣咖啡豆到中國、澳洲,投資山錡咖啡業務可以按月獲取利潤、投資期間1至3年,期滿返還本金,每月最高利潤換算年息為36%。

20名民眾信以為真而分別簽下「訂單分紅協議書」、「增資前訂單分紅投資說明書」並匯款,林男以此方式共詐得3350萬元後挪作他用,且於109年8月起無法再支付紅利,被害人們才知受騙。

新埔鎮公所清潔隊隊長盧煥城認識林男後,兒子甚至向林拜師學習烘培咖啡技術,盧男夫妻也簽「訂單分紅協議書」且匯款400萬元給山錡。法律系畢業的盧男雖懷疑林男收受存款並給高額分紅,可能有違法吸金問題,卻仍基於「好康鬥相報」想法,居中代林男向投資人介紹,並轉交訂單分紅協議書等文件,幫助林男對外違法吸金。

法官審酌林男利用被害人們的信任,以不實的國際大訂單佯稱有高利率投資方案及捏造自身的高學歷、日本咖啡比賽冠軍等詐術手段,鼓吹被害人加入投資,造成被害人等所受財產損失重大,不僅有害社會信賴關係,且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對國家金融秩序管理造成危害,且犯後再度重吹無法提出或不存在的訂單或輝煌紀錄,未能與被害人和解賠償,依銀行法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將林男與盧男判刑。

12名被害人共同提告求償,法官審理後,判林男與盧男需連帶賠償2350萬元。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舅舅強吻亂摸姪女賠20萬 法官認「太晚認罪」不給緩刑
NEWS link
舅舅強制猥褻姪女,遲至法院審理時才改口坦承並賠償20萬元,台中地院雖輕判6月,但不宣告緩刑。(示意圖)

2025/08/08 08:39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男子,是未成年少女小芳的舅舅,這位舅舅卻在去年(2024年)於住處1樓,見小芳獨自一人,伺機親吻且伸出鹹豬手襲胸,直到媽媽(小芳的外婆)從2樓走下1樓才罷手,警方與台中地檢署偵查時,舅舅全盤否認,遲至台中地院審理時才改口認罪,他賠償20萬元和解,法官雖減刑輕判6月徒刑,但不宣告緩刑,也不能易科罰金,他必須入獄「蹲苦窯」,或申請「易服社會勞動」。

判決書指出,這位舅舅去年5月11日中午,在台中市住處一樓客廳,趁與姪女小芳(未成年,化名)獨處且四下無人之際,基於強制猥褻犯意,強吻並伸手至小芳內衣撫摸胸部,小芳告訴母親提出告訴,但檢警偵查時,舅舅皆全盤否認上述行為。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舅舅在台中地院審理時才改口坦承犯行,法官認為他觸犯強制猥褻罪,且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應加重其刑,但舅舅已經賠償20萬元,雙方和解,小芳同意不追究,法官認為他尚非毫無悔悟之心,態度非劣而減刑,依「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強制猥褻罪」判處6月徒刑。

不過,台中地院也強調,舅舅的行為,不僅侵害姪女性自主權,且嚴重破壞親族間的信賴和諧,犯罪情節難以認定是輕微,另外,舅舅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否認犯行,至台中地院審理時始坦認己過,因此有執行刑罰以資警惕的必要,不宣告緩刑,可上訴。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童。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習近平權力穩不穩 要靠「聽床師」提供訊息?
NEWS link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期頻傳權力不穩消息。(歐新社資料照)

2025/08/08 08:55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權力不穩消息不斷傳出,研究中國政軍情勢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沈明室昨日發文認為,自媒體上氾濫的「聽床師」提供訊息仍有可取之處。例如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被整肅,先透過自媒體傳播,才由中共官方宣告確認。「聽床師」訊息可以當作某些重要事件發生的徵候。重點在多方交叉驗證及對訊息來源的查證,同時也應防範「聽床師」成為中共散播假訊息,反制或平衡真訊息的管道。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沈明室在文章中提到,從2024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之後,領導人習近平大權旁落、失去軍權的「謠言」不斷傳出,一直到2025年的北戴河會議,類似的訊息仍然活靈活現,而且隨著一些周邊事態發展,原本的「謠言」似乎越來越像「遙遙領先的預言」。原本只存在於網路自媒體的訊息,慢慢成為報紙媒體的新聞,爾後成為美國、日本及瑞士等國媒體的新聞焦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沈認為,對於中共高層的政治變化,沒有任何一個網紅、專家或媒體能夠給對北戴河會議的過程與發展給出明確的結果。加上中共訊息的封閉,使得這些傳言或是謠言逐漸堆疊出延伸性的版本,或者發展出離譜的劇本。如習近平有私生子,並且寄養在少林寺等。若要據此分析中共高層內部權力鬥爭的事實,恐無任何一絲說服力。不是因為背離常理,而是因為沒有事實依據。

沈明室觀察,學術性研究對於現今習近平所屬軍隊派系被整肅,以及仍然是否掌握軍權等熱門議題,發生理論枯竭或是不足的現象。這困境雖然與事實及資訊缺乏有關,但是憑藉有限的官方資料或是公開訊息,尤其是了解中共政治本質及能夠獲得內部訊息的觀察者,其根據有限事實的推論可能要比媒體記者或是學術研究者得出更權威的觀察。而這些從中國潤(run)到美國或西方世界的網紅或評論者,因為經常提出引人興趣及關注的內部訊息,則被稱為「聽床師」或中南海的「聽床師」。

沈說,稱呼為「聽床師」其實並無貶抑的意涵,反而是對他們有時能夠提供可靠訊息的一種肯定。宛如他們真的躲在中共高層隱蔽空間,得以竊聽權威訊息。例如,有關中共高階將領被整肅的訊息,通常也是由這些聽床師先爆料,爾後才慢慢獲得證實的。如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被整肅訊息,也是透過自媒體傳播,爾後消失在應該出現的會議或場合,最後才由中共官方宣告(官宣)確認。

但沈明室說,問題在於這些「聽床師」訊息有時正確,有時也會有失真的情況。更何況在複雜的中共內部政治環境中,也很難去辨別相關訊息是否經過加工或是刻意輸出誤導的反情報訊息。但也因為中共內部高層政治的訊息封閉,讓「聽床師」的推論成為缺乏中共相關訊息下,得以觀察內部政治中的吉光片羽。這些訊息可以當作重要情報的初步源頭,或是某些重要事件發生的徵候。重點在於如何篩掉浮誇的雜質,留下可以進一步蒐集或深入分析的事實內容。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OpenAI 公開最新 GPT-5 模型!即日起 ChatGPT 免費啟用
NEWS link
(圖/路透社)

ChatGPT 再度升級!OpenAI 今日正式發布最新 AI 模型 GPT-5,不只強調更強的運算能力,還整合多種模型特色,一次滿足用戶對 AI 的使用需求。

過往使用 ChatGPT 最麻煩的就是需要選擇模型,得依照需求啟用對應的 AI 模型才能讓解題效果最佳化。然而,GPT-5 一口氣涵蓋了 4o 的推理能力、代理式 AI 應用,以及進階數理推算能力。OpenAI 強調 GPT-5 是統一的系統,能夠回答絕大多數的問題,用戶也可以根據需求,直接請 ChatGPT 進行更深層的思考與推理。

請繼續往下閱讀...

GPT-5 也具備更強大的程式編寫能力,能夠透過簡單指令直接製作出精美網頁,且在美感設計上有明顯提升。在 SWE-bench Verified 測試中,GPT-5 得分達到 74.9%,勝過競爭對手 Claude Opus 4.1(74.5%)與 Gemini 2.5 Pro(59.6%)。OpenAI 也表示,GPT-5 在執行數學、寫作與編碼任務時,更能避免幻覺現象,能夠更精準地跟隨指令操作,回應錯誤率比 GPT-4o 減少了 45%。

即日起,OpenAI 將在 ChatGPT 全面提供 GPT-5 模型,並設為預設對話選項,開放給所有用戶,包括免費使用者。進階的語音聊天模式也將同步開放。不過,免費用戶將有對話額度限制,使用完畢後會自動切換為效能較精簡的 GPT-5 mini 模型。若希望不受限地使用 GPT-5 模型,仍需考慮訂閱 Plus 或 Pro 會員方案。

《你可能還想看》

Google 程式碼自曝 Pixel 10 購買優惠!有望送 6,500 元大禮包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鬼才導演驚悚監製!《王者》曝新預告 揭毛骨悚然驚懼旅程
NEWS link
〔記者許世穎/台北報導〕由《逃出絕命鎮》、《不!》鬼才導演喬登皮爾監製的運動恐怖片《王者》昨(7)日曝光全新預告,《小姐好白》馬龍韋恩斯重返驚悚電影領域,化身傳奇四分衛,新版《是誰搞的鬼》男星泰瑞克懷瑟斯則飾演他的學徒,帶來一場令人毛骨悚然的驚懼旅程,深入探討不擇手段追求名聲、偶像崇拜與卓越的黑暗核心。

馬龍韋恩斯在《王者》重返驚悚電影領域。(UIP提供)

電影描述一名備受矚目的四分衛明日之星卡麥隆把人生和身分都獻給了美式足球,就在職業球隊舉行年度選秀聯合測試營的前夕,他遭到一名情緒失控的粉絲攻擊,導致腦部受到重創,可能終結他的運動生涯。當他可能失去一切的時候,他心目中的偶像、八度拿下冠軍的傳奇四分衛艾塞亞主動伸出援手,讓他得到一線生機。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龍韋恩斯(中)在《王者》對泰瑞克懷瑟斯(左)進行魔鬼訓練。(UIP提供)

卡麥隆受邀前往艾塞亞和網紅妻子同住的一處與世隔絕的訓練基地接受訓練,但隨著訓練的強度越來越激烈,艾塞亞令人著迷的魅力卻逐漸轉變成一股令人不安的黑暗力量,迫使卡麥隆一步步陷入迷失自我的危險深淵,而卡麥隆付出的代價可能遠比他當初想像的更多。

泰瑞克懷瑟斯在《王者》飾演備受矚目的四分衛明日之星。(UIP提供)

該片由導演賈斯汀提平執導,他同時擔任共同編劇,劇本也為好萊塢備受好評的「黑名單」劇本。《王者》將於10月24日在台上映。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中石岡8旬翁疑不熟路況 駕車滑落邊坡翻覆無傷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8日電)87歲莊姓男子昨天駕車行經台中市石岡區石岡街下坑巷126號旁,疑因道路狹窄,駕駛對路況不熟,行經該處時不慎滑落邊坡,導致車輛側翻,駕駛自行爬出車外脫困,幸未受傷。

台中市警察局東勢分局今天透過文字稿表示,昨天上午9時29分許,在石岡區石岡街下坑巷126號旁一輛自小客車因道路狹窄且駕駛對路況不熟,行經該處時不慎滑落邊坡導致車輛側翻,駕駛自行爬出車外脫困,所幸並未受傷。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警方現場初步調查,該自小客車駕駛為87歲莊姓男子,當時獨自駕車行經事故地點,事發當時現場無交通號誌,標誌、標線均正常,且並無施工情形。莊男無飲酒情形、未受傷,現場由警方完成處理與相關紀錄。

東勢警分局石岡分駐所所長吳永鑫提醒,山區道路狹窄蜿蜒,駕駛人行經不熟悉路段時應減速慢行,注意道路狀況,以避免發生意外。(編輯:張雅淨)1140808

川普祭晶片100%關稅 美學者:台積電可能優先豁免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7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輸美晶片、半導體課徵100%關稅,若承諾在美設廠或正在設廠,則可豁免。美學者分析,這其中有極大不確定性,讓企業更難考慮對美國出口;已宣布擴大對美投資的台積電應該是最有可能豁免的企業之一。

川普(Donald Trump)昨天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高達100%關稅,但若廠商承諾在美設廠或正在美國設廠,「就沒有關稅」。目前還不清楚這項關稅的具體細節。

經貿專家、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表示,川普揚言對半導體徵收100%關稅,「意思是只針對半導體嗎?還是包括嵌入其他產品中的半導體?或是意指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所有零組件?」

他指出,根據川普說法,在美國投資或已宣布投資計畫的公司可豁免這項關稅,但豁免期為多久?這些都具有極大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本身就有嚇阻效果,讓企業更難考慮對美國出口。

史劍道也表示,不認為已看到台灣晶片產業遭受嚴重衝擊的時期,但目前確實「進入了一個不確定性更高的時期」,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晶片關稅出爐後,台積電動向備受關注。史劍道預期,台積電不可能面臨美國徵收的半導體關稅,「至少它在美國生產的產品不會。」

不過,他指出,由於半導體關稅可能涵蓋的產品範圍很廣,川普之後可能會說,「你必須投資這項產品,才能獲得關稅減免」。儘管如此,他仍認為,台積電應該還是最有可能優先獲得豁免的企業之一。

台積電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繼原本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3座晶圓廠後,3月初宣布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2915億元),用於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一間研發中心。這使得台積電在美國總投資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

為力促製造業回流及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狂揮關稅大刀,除對特定產業課徵關稅,還針對各國祭出稅率介於10%至41%的對等關稅,新稅率今天正式上路。台灣暫時性關稅稅率為20%,高於日本、韓國的15%。

史劍道分析,以相對競爭力而言,假設某項產品美國本土沒有生產,台灣可能是跟另一個面臨15%關稅的國家競爭,差距並不大。這不是台灣面臨20%的關稅,其他國家只有5%,而是台灣面臨20%的稅率,其他國家也有15%或甚至更高,「因此,台灣企業的競爭劣勢其實很小。」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至於台美接下來的關稅協商,他認為,台灣可以透過承諾大量投資以爭取關稅從20%降至15%,但他不確定「這是否值得」。

史劍道直言,他不認為美國這項貿易政策有任何道理,但若撇開美國是否該這樣做,只單純看台灣的處境,「目前台灣的情況沒那麼糟」。(編輯:陳慧萍)1140808

台積電再創新天價1185元 台股揚升127點至24131點
NEWS link
台積電再創新天價1185元 台股揚升127點至24131點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8日電)美股7日漲跌互見,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24.4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揚83.41點,漲幅達1.5%。台股今天早盤上漲127.69點,達24131.46點,再創波段新高。

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7日收在242.62美元,上漲11.25美元,漲幅4.86%,台積電今天進一步走高,早盤達1185元,再創新天價,上漲5元,市值攀升至新台幣30.73兆元,貢獻大盤約40點。

鴻海、台達電、廣達、世芯-KY和川湖等權值、高價股早盤開高,電子類股指數上漲約0.5%。(編輯:張均懋)1140808

孫興慜加盟洛杉磯足球隊 道奇金慧成自曝是粉絲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7日專電)韓國球星孫興慜從英國聯賽轉戰美國職業足球,加入洛杉磯隊。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特別拍攝短片祝賀,歡迎孫興慜轉戰洛杉磯;韓國球員金慧成在片中自曝是孫興慜的球迷。

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洛杉磯足球俱樂部(LAFC)6日宣布簽下孫興慜。他過去效力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Premier League)10年,曾在2021年至2022年賽季成為首位獲得英超金靴獎的亞洲球員。

洛杉磯是韓國之外,全世界最多韓國人的地方,約有32萬韓裔人口。

球隊今天在社群媒體X貼出短片,孫興慜表示,洛杉磯擁有廣大韓裔社群,這是他加入洛杉磯隊的原因之一,「我希望能讓他們感到驕傲,希望有很多韓國人到球場為我及球隊加油。」

美國職棒(MLB)洛杉磯道奇隊今天貼出短片,陣中韓國球員金慧成、韓裔球員艾德曼(Tommy Edman)現身歡迎孫興慜轉戰洛杉磯。

金慧成表示:「我本身非常喜愛足球,一直是孫興慜選手的忠實粉絲,能夠一起在洛杉磯共同奮戰,我感到非常榮幸。」艾德曼則說,期待能在道奇球場見到孫興慜,也希望能去看孫興慜踢球。

孫興慜不僅是韓國足球一哥,更是亞洲足壇在歐洲5大聯賽取得最高成就的球星。他是韓國足球國家隊長,3度參與世界盃,為國家隊出賽超過130場。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孫興慜效力國家隊時,在國際賽有51次進球,在韓國國家隊的隊史名列前茅。他曾代表韓國參加2014、2018和 2022年世界盃以及4屆亞洲盃。他在2018年帶領韓國奪得亞運金牌。

洛杉磯足球隊總裁索靈頓(John Thorrington)透過新聞稿指出,孫興慜是世界級的人物,在世界足壇已經成功證明自己的實力,期待他的加入為球隊提升戰力,在場上與場下為帶來感動。(編輯:陳慧萍)1140808

台灣男籃亞洲盃爭分組龍頭 拚睽違12年晉8強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容琛台北8日電)隨著紐西蘭在亞洲盃男籃賽擊敗菲律賓,台灣隊提前確定以分組前2名之姿晉級,並於分組賽最終戰與紐西蘭爭龍頭寶座,力拚直接取得睽違12年晉級8強資格。

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亞洲盃男籃錦標賽,上屆差點重返8強的台灣男籃,這次不僅囊括「旅外三俠」陳盈駿、劉錚及林庭謙,甚至還有台美混血的「賀家兄弟」賀丹(Adam Hinton)、賀博(Robert Hinton)助拳,搭配「新台灣人」高柏鎧(Brandon Gilbeck),陣容堪稱近年最佳。

然而台灣男籃在賽前的戰力排名僅被國際籃球總會(FIBA)列為偏後段班的第12名,所幸台灣隊並未受到影響,在分組賽率先擊敗強敵菲律賓旗開得勝後,昨天又力退伊拉克摘下2連勝,打破外界不看好的局面,加上紐西蘭也擊退菲律賓,因此台灣隊提前鎖定分組前2名。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台灣隊自從2013年打進4強後,就一直無緣躋身8強,如今分組賽最終戰將與紐西蘭爭龍頭,尋求直接前進睽違12年的8強席次。總教練圖齊(Gianluca Tucci)接受媒體聯訪強調,紐西蘭是有機會問鼎獎牌等級的強隊,因此必須保持謙遜、做好防守,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上,並調整好心態力抗強敵。

若台灣隊不慎敗給紐西蘭,則以分組第2名之姿挺進附加賽,屆時將與C組第3名球隊正面交鋒、爭取8強門票;而目前尚未開胡的菲律賓、伊拉克在分組賽最終戰對決,力拚D組最後一張附加賽門票。(編輯:張雅淨)1140808

新台幣開盤升2分 為29.8元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股開盤漲22.88點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德媒:對等關稅如繳保護費 歐盟為北約、援烏讓步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8日專電)美歐上週達成15%對等關稅協議,德媒形容談判過程如向黑道繳保護費,歐方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步步緊逼下多次讓步,除因內部分歧削弱談判籌碼,歐盟顧及北約與對烏克蘭軍援,最終選擇向美方妥協。

美歐對等關稅原訂8月7日上路,根據上週談妥協議,歐方承諾採購液化天然氣等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6000億對美投資與數千億軍事裝備,換取最優惠關稅稅率。

● 提早備戰「川普模式」 反制劇本卻無人敢執行

德國重要產經媒體商報(Handelsblatt)梳理自4月以來美歐對等關稅的談判過程,指出早在去年美國大選前,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秘密成立「川普特別小組」,推演美國加徵關稅後的反制劇本。

小組成員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密集會議,研擬對美報復性關稅、升級情境與可供談判的讓步方案,同時分析川普的談判風格與決策模式,未雨綢繆計算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對歐盟造成的衝擊。

然而當川普4月2日在白宮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時,歐盟卻選擇觀望。4月9日歐盟成員國通過價值210億歐元的對美報復性關稅,隔日被范德賴恩喊停,並獲時任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背書。

商報認為,這是歐盟在與美國交手過程中「第一次重大錯誤」。歐盟的退縮被投資人解讀為美歐已有達成協議的默契,回穩的金融市場減輕川普壓力。從那一刻起,歐方即喪失先發制人籌碼,鞏固川普對歐盟的強勢談判地位。

● 歐盟成員國唱不同調 難團結反制對等關稅

在布魯塞爾,歐盟高層早早就提出一個關鍵問題:若選擇反擊,歐洲是否有能力撐過多輪升溫的貿易戰,而來自成員國的分歧回應,讓歐盟貿易總署署長魏恩德(Sabine Weyand)感到沮喪。

法國、西班牙與丹麥主張對美採取強硬立場,但德國與義大利則表達反對。一名歐盟官員透露,德國擔心汽車產業受創,不願與川普對抗;義大利則因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與川普路線接近,也選擇退讓。

德義是歐盟對美出口最多的兩大國,若無這兩國支持,歐盟難以提出具可信度的反擊方案。與此同時,歐盟官員更指出,川普政府對布魯塞爾內部狀況掌握精準。

一名歐盟對等關稅談判成員透露:「即使我們在被稱為『地堡』的防竊聽會議室開會,美方隔天還是知道我們說了什麼。」歐方表面的強硬姿態,在川普眼中不過是虛張聲勢。

● 防止美國退出北約 安全議題影響關稅談判

北約安全成為貿易談判中無法迴避的潛在變數。商報指出,川普多次揚言退出北約,對歐洲安全承諾搖擺不定,讓歐盟擔憂,歐盟擔憂若在經濟上強硬反制,可能引發川普以安全為籌碼報復,甚至削減對烏克蘭軍援。

5月6日,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正式上任,對歐洲戰略路線產生關鍵影響。商報指出,梅爾茨原本強調歐洲應逐步擺脫對美依賴,但上任後很快意識到,歐洲距離「自主外交與防衛」仍有漫長路要走,因而轉而強調「穩住美國」的重要性。

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也表示,歐洲原則上將貿易與安全議題分開,但對川普而言,這種分離過於天真。川普視關稅為萬用工具,不僅拿它來打擊墨西哥毒品走私、施壓加拿大外交政策,貿易與地緣政治早已密不可分。

「貿易衝突升溫可能連帶影響美國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與北約部署」,這個想法引發歐盟內部強烈焦慮,成為推動歐盟向美方妥協的隱性力量。

● 一堂昂貴的教訓 短期止血長期代價未明

在川普步步進逼下,歐盟原本準備的反制工具形同空殼,雪上加霜的是,賓士與BMW等德國車企私下與白宮接觸,以投資換取減免關稅,削弱歐盟整體談判籌碼,布魯塞爾高層直言這是「極具破壞性」的背後交易。

7月初,川普揚言對歐盟加徵30%關稅,同時留下一個月談判期限。歐盟內部雖短暫凝聚支持動用「反經濟脅迫工具」,並研擬對1000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但在美日率先達成15%協議後,歐盟態度再度軟化。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法國、德國與義大利領導人最終在與范德賴恩的會議中同意接受15%對等稅率,多名歐盟高層坦言,這場談判是一堂昂貴的教訓,短期雖避開更嚴重衝擊,但在美方「收保護費式」的關稅威脅下,歐洲需要付出難以估量的政治與經濟代價。

不過受傷的或許不只歐洲,商報引述一名歐盟高層官員表示:「也許5年後,人們會說,這些歐洲人真精明。他們既保護了烏克蘭,也讓美國留在北約,短期吞下必要之惡,長期卻將關稅的主要負擔轉嫁給了美國人。」(編輯:張芷瑄)1140808

各地晴朗酷熱 吳德榮:颱風楊柳估13、14日通過台灣南端
NEWS link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8日電)輕颱楊柳今天生成,氣象專家吳德榮說,今、明天各地晴朗酷熱,歐洲模式模擬預測颱風13、14日通過台灣南端,而美國模式預測路徑稍偏北、通過台灣,各國模式持續調整有待觀察。

中央氣象署發布 高溫 高溫燈號小百科 氣象局「高溫資訊」中的「高溫」定義,為地面最高氣溫上升至攝氏36度以上的現象,依據觀測或預測的氣溫高低與延續情形,分黃燈、橙燈、紅燈3等級。 紅燈:氣溫達38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

橙燈:氣溫達36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或單日氣溫達38度以上

黃燈:氣溫達36度以上 看更多 關閉 資訊,今天白天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攝氏36度高溫的機會,而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為黃色燈號,注意36度以上高溫。

氣象署也發布颱風生成訊息,原位於關島北北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凌晨2時發展為輕度颱風楊柳。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指出,最新歐洲模式(ECMWF)系集模擬路徑的平均,颱風楊柳13、14日通過台灣南端,個別模擬路徑則在兩側、相當分散,模擬強度有的持續增強,有的半途減弱夭折。

吳德榮表示,最新美國模式(GEFS)系集模擬路徑的平均則稍微偏北,會通過台灣,而個別模擬路徑及強度,同樣顯示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於各國模式仍將持續調整,需持續觀察。

吳德榮指出,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明兩天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天氣晴朗酷熱,紫外線強,需注意防曬、防中暑,午後山區可能偶有局部短暫降雨。

透過 Google News 追蹤中央社

氣溫部分,吳德榮表示,預計北部23至38度,中部23至36度,南部24至37度,東部21至35度。

吳德榮指出,10至12日各地仍晴朗炎熱,需注意防曬、防中暑,南方水氣略增、大氣趨不穩定,午後山區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發生機會,並擴大至部分平地。至於13、14日各地的天氣,視颱風楊柳的強度及動向而定,有不確定性,需再觀察。(編輯:張雅淨)1140808

(圖取自天氣與氣候監測網網頁watch.ncdr.nat.gov.tw)

Erin Patterson: Allegations mushroom murderer tried to kill her husband aired
NEWS link
Mushroom murderer's alleged attempts to kill husband revealed

51 minutes ago Share Save Tiffanie Turnbull BBC News, Sydney Share Save

EPA

Convicted triple-murderer Erin Patterson allegedly tried to repeatedly poison her husband, including with cookies she claimed their daughter had baked him, a court has heard. The Australian woman was last month found guilty of murdering three relatives - and attempting to kill another - with a toxic mushroom-laced beef Wellington. The 50-year-old was originally charged with three counts of attempted murder against her estranged husband Simon Patterson, but these charges were dropped on the eve of her trial. The details of the allegations - which Patterson denied - were suppressed to protect the proceedings, but can now be made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Three people died in hospital in the days after the lunch on 29 July 2023: Patterson's former in-laws, Don Patterson, 70, and Gail Patterson, 70, as well as Gail's sister, Heather Wilkinson, 66. Local pastor Ian Wilkinson – Heather's husband – recovered after weeks of treatment in hospital. Mr Patterson had also been invited to the lunch but pulled out at the last minute.

Watch: Australia’s mushroom murder case... in under two minutes

Butterfly from Southern Europe spotted in UK for first time
NEWS link
Southern European butterfly spotted in UK for first time

29 minutes ago Share Save Tim Dodd Climate and science reporter Share Save

Adam Gor/Butterfly Conservation The Southern Small White has been gradually making its way across Europe

A species of butterfly previously only found in Southern Europe has been seen in the UK for the first time, according to charity Butterfly Conservation. Experts have tracked the Southern Small White butterfly's rapid expansion northwards through Europe over recent decades. The first UK sighting was confirmed at Landguard Bird Observatory in Suffolk, after a volunteer managed to snap a photo. It is not yet clear what has driven the species' expansion, though a warming climate is thought to be part of the answer.

Until recently, the range of the Southern Small White was limited to Southern Europe, in particular south-east Europe. Butterfly Conservation says the species was first spotted north of the Alps in France and Germany in 2008, and since then it has gradually extended its range, reaching the Netherlands in 2015 and Calais in 2019. The first UK visitor was a female butterfly and was spotted at Landguard Nature Reserve on 2 August by volunteer Will Brame, according to BirdGuides.

Will Brame Will Brame told the BBC he had "nabbed a couple of photos" of the butterfly before it had flown off

Its identification as a Southern Small White was confirmed by butterfly expert Chris van Swaay of Dutch Butterfly Conservation. James Corton, a County Recorder for Butterflies in Suffolk, contacted us about the story through Your Voice, Your BBC News. Whilst it is thought a warming climate has played a role in its spread, modelling from a 2008 Climatic Risk Atlas of European Butterflies showed that even under the most extreme warming scenarios the species was not expected in the Low Countries until after 2050.

Chris van Swaay/Butterfly Conservation How to spot the Southern Small White vs the native Small White: The Southern Small White has a large spot at the edge of its wing that extends further down, in line with the circular spot, compared to the Small White

Big Mags: The paedophile-hunting granny who built a heroin empire
NEWS link
Big Mags: The paedophile-hunting granny who built a heroin empire

4 hours ago Share Save Myles Bonnar BBC Scotland News Share Sav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otorious 'Big Mags' Haney

In January 1997, long before the modern phenomena of online "paedophile hunters", a Scottish grandmother found overnight fame when she successfully drove a convicted child sex offender out of the Raploch housing estate in Stirling. Margaret 'Big Mags' Haney and her brand of mob justice transformed her into a matriarchal media personality. One of her most famous appearances was on the popular daytime TV show Kilroy where she was invited to discuss the 'paedophile panic' that was sweeping the county. Haney argued with the show's host, squabbled with other guests, and threatened two men in the audience, clearly wearing disguises, who had been convicted of abusing kids. Her profile skyrocketed and in her new role as a self-styled anti-paedophile campaigner she began to pop up at protests across the country.

Haney's public profile rose after an appearance on the popular daytime show Kilroy in 1997

She was embraced as a salt-of-the-earth straight talker, applauded in many quarters for standing up for decent folk and for taking action to, as she would put it, fix a problem no-one else was tackling. Sometimes with a microphone, sometimes with a placard, if Mags was part of the mob, it got the press interested - and the media appearances kept coming. "I think it was something at her core that she really believed was wrong," says Cassie Donald, Haney's granddaughter, who has spoken for the first time to a BBC podcast. "The community was suffering enough without paedophiles. "She wasn't the only person who stood up. She just happened to shout the loudest."

But Haney was harbouring a secret and it wasn't long before it came out. Six months after Haney's vigilantism, and her steep rise to fame, the press's focus shifted to the Haney family's criminal rap sheet. Big Mags was the head of a "one family crime wave" responsible for thefts and violence across Stirling. They were dubbed "Scotland's Family from Hell" by the tabloids. "Some of them could have scores of crimes against their name," the Daily Record's Mark McGivern remembers. "The amount of crimes committed in Stirling by that family was the stuff of legend so they weren't great to have around," he says.

Haney argued with the show's famous host and squabbled with other guests on the Kilroy show

With the family's crimes exposed and the local community's patience at an end, Big Mags and the Haneys were forced to leave the estate by a 400-strong mob - bigger than the one whipped up to remove the paedophile Alan Christie six months earlier. The crowd gathered near Mags's flat, chanting "build a bonfire and put the Haneys on the top". As the chants got louder, police vans screeched into Huntly Crescent to prevent a riot. Haney came out in pink t-shirt and slippers and gave the crowd the finger as she was led away for her own safety.

Haney found overnight fame when she successfully drove a convicted child sex offender out of the Raploch estate

After her exile from the Raploch estate, Haney was put in temporary council accommodation. But with no other local authority in Scotland or the north of England willing to rehouse her, she eventually settled in Lower Bridge Street, a stone's throw away from her old stomping ground. Through it all she remained a cause célèbre and the Scottish press still loved a Big Mags story. In 2000, a darker secret emerged about the matriarch and the Haney clan. Mark McGivern's newspaper launched their "Shop-A-Dealer" campaign that encouraged readers to anonymously tip off the biggest heroin dealers in their schemes. The phones lit up, with many callers ringing up to put Big Mags in the frame, exposing her as the big boss of a drug dynasty that ran heroin out of their flats.

After her exile, Haney moved to Lower Bridge Street, just a stone's throw from the Raploch estate

McGivern remembers how Mags's status changed from celebrated to feared. "She was a public figure, a community leader, quite a big heroin dealer, and she was a gangster," he says. The journalist had a well-placed source who laid out to him the Haney drug operation, with Mags at the top, so he "scratched around" and witnessed family members selling drugs from the flats. McGivern even bought a couple of bags of heroin from Haney lieutenants as part of his investigation. Despite having the goods to run the story, he thought he'd try his arm at a direct deal with the boss herself. "I've walked in, I've been asked to come into the living room and I was kind of surprised that Mags had sat in a throne, a big chair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the reporter recalls. "I asked to buy drugs - heroin - and she looked at me and said: 'We don't sell heroin here'. "I was thinking, 'how am I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

Haney was the subject of a BBC Scotland Frontline documentary

Rumbled and feeling somewhat intimidated, McGivern scarpered out of "Fortress Haney", as it was known, and headed back to write up his story. The Daily Record splashed Mags's face across the newspaper with the headline "Dealer number one". A police sting operation followed. Four members of the Haney clan were arrested for drug offences and tried at the High Court in Edinburgh. The court heard Haney was making up to £1,000 a day from the operation in addition to getting paid £1,200 a month in state benefits. The judge, Lady Smith, said 60-year-old Mags was the mastermind behind the operation, dealing vast quantities heroin from what was known as "Haney's hotel". Haney was jailed for 12 years, her daughter Diane, 35, was sentenced to nine years, 40-year-old niece Roseann to seven years and 31-year-old son Hugh to five years.

Haney was embraced as a salt-of-the-earth straight talker,

Diane's daughter Cassie was just 10 when her mum and "nana" went to prison. "I can remember I went to school the morning of their sentencing and I came home and they just weren't there," Cassie told the BBC. "It was, 'your mum's in prison but you'll see her soon'," Cassie says. "The attitudes towards them at the time were very much, 'you've made your bed and you lie in it', and there wasn't a lot of thought for everybody."

Haney was 60 when she was convicted in 2003

Despite these convictions, local residents and journalists remained puzzled as to why it took so long to dismantle the Haney drug operation, which was allegedly rampant throughout the 1990s. Those Haney family members were convicted for their involvement in an 18-month drug operation that ran until their arrest in 2001. Simon McLean, a retired police officer who investigated the Haneys, told the BBC podcast why he thought their drug operation wasn't shut down sooner. "The obvious answer is that she was informing," he said. "Crime families and organised crime leaders, I have met all of these people and I've never met one that didn't talk to the police at some level." Another police source confirmed that Big Mags would provide officers with information.

Haney led protesters against a paedophile on the Raploch estate